第41章

霍善瞧见自己师父, 心里自然是高兴的,牵起那头壮壮的小牛犊便往李长生跑去,嘴里还说道:“师父你看,这是我给二柱讨来的小牛犊!”

他还表示这是自己凭本事得来的, 等二柱知道这小牛犊是刘彻赏赐的以后肯定高兴得很。

李长生看了眼那头眼也不眨啃掉御苑花草的小牛犊, 笑着说道:“即便不是陛下赏赐的,二柱也会很高兴。”

穷人家小孩大多没专门的名字, 像二柱家这样大娃叫一柱、二娃叫二柱的, 都算是讲究的了。

二娃母亲也是个极好的人, 当初见霍善没了娘,主动说帮忙喂霍善。当时二柱也才几个月大, 两个孩子一起喂着实不容易。

霍善渐渐长大了, 平时也跟二柱家兄弟俩玩得好, 几个小孩子每天在村里撒欢, 引得村里年龄差不多的小孩都爱跟他们凑一块。

正是因为村中多是良善之人,李长生才会应下刘亭长提的建学之事, 这些孩子若能多识几个字,往后不管是服徭役还是出去谋差使都能轻松一些。

霍善道:“那不一样, 陛下赏赐的说出去更有面子。”

小孩子其实也是讲面子的!

他要让二柱当最有面子的小孩!

见太子刘据几人走了过来, 李长生没再和霍善多说什么,而是恭恭敬敬地朝太子刘据见礼。

太子刘据这几日和霍善玩得很投契,此时见了霍善亲近的师父,自是第一时间免了他的礼。

见李长生长得清俊出尘, 很有几分方外之人的仙风, 便觉李禹说方士都不是好人这种说法有些偏颇。这人看起来……不像是坏人?

李长生并不知晓李禹那一茬事, 瞧见霍善与他几个表叔相处得很好,一路上悬着的心也放下了大半。他知道霍善这孩子是讨喜的, 只要与他相处久了大家都会喜欢他,可放孩子一个人在外头到底还是会时常牵挂。

他让金日磾帮霍善把小牛犊牵回去。

再让它这么吃下去,他怕霍善赔不起这些花木的钱。

霍善哪里晓得自己干了什么好事,兴冲冲地问李长生:“您是不是把面起子做好了?我们是不是能吃肉馒头了?”

李长生道:“应当可以了,一会我借这里的庖屋试试看。”

霍善期待不已。

在梦里吃东西他虽然也能尝到味儿,但感觉总不如真正吃到嘴里的实在。

兴许是因为知道那不过是梦而已。

因着做馒头包子得发面,一时半会是吃不上的了,李长生便先让霍善自己玩儿去。

霍善不去,自告奋勇说要给李长生帮忙,还问太子刘据他们要不要一起。

李长生本以为太子不会答应,结果太子居然一口应下了,跟着霍善师徒俩一起去了庖屋。

霍善和李长生说起他们组织的包粽子活动,他太子叔包粽子特别厉害,比他们几个包的好看多了!

李长生:???

才这么几天不见,这孩子到底在上林苑干了啥?

难怪东方朔说迟早会牵扯出他早已仙逝的师父,这小子当真是一天一个新想法,而且有了想法马上就要付诸行动。

李长生也没慌,带着几个小孩捣鼓了半天,才把面团放在一边发酵。

这边忙活完了,刘彻那边便命人召李长生去见面。

也不知是不是有人盯着看。

太子刘据本没想跟过去,结果看霍善自发地拉着李长生的手在前头引路,看来一点都没有“皇帝不召见我我不能随便过去”的观念,只好与卫登几人一同跟上。

刘彻正在里头和卫青聊天,准备明儿去看看霍去病练兵,结果就听人来报说李长生到外头了,太子刘据几人也一并跟了过来。

刘彻笑道:“据儿倒是活泼了不少。”

卫青点头。

从前太子刘据和他长子卫伉脾性差不多,都是年纪不大,却偏要装出小大人模样,尤其是在自家弟弟面前更是格外端着,仿佛显露半点小孩儿心性便失了兄长威仪似的。

卫青知道这是太子那些文臣老师教导的,但也觉得没什么不好。

既然刘据已经当了太子,总要有点太子的样子。

只不过这几天看几个小子跟着霍善玩儿得那么欢,卫青又觉得孩子活泼些没什么不好。

其实长辈都喜欢能跑能跳、能说会道的小孩儿。

刘据虽已当了太子,但卫皇后恩宠渐少,而刘彻正当壮年。往后刘彻身边未必没有宠冠后宫的新人、生出深得刘彻宠爱的孩子,刘据若是与刘彻不亲近,太子之位不一定坐得稳。

刘据到底是自己的外甥,卫青终归还是希望他能够安安稳稳地当好这个太子,以后能顺利继承大统。

不过刘彻过了年才满四十岁,刘据年纪也还太小,想这些还为时尚早。

刘彻对卫青有极深的知遇之恩,所以哪怕刘据是自己外甥,卫青也并没有表现得格外亲近。

卫青敛起思绪,看向从门口走进来的李长生。

上回见面还是在新丰县,那时候他便觉得李长生此人不一般。

如今从霍善口中听到许多闻所未闻的新鲜事,他们也渐渐反应过来了:东方朔一直都在御前当差,哪里有空经常去新丰县找李长生师徒俩?

那些托称是东方朔说的传说故事,恐怕有不少是李长生给霍善讲的才是。

人各有志,东方朔说自己是“避世金马门”,认为自己完全不必找个深山老林躲着,在宫殿之中亦能避世全身,所以他是不惧出风头的,到了刘彻面前也是什么浑话都敢说。

李长生却明显有着非常传统的出世观念,比起登天子之堂更愿意待在乡野之间。

连带霍善这孩子跟在他身边久了,也给人一种功名利禄不甚太在意的感觉。

给他好东西他会高兴,但也仅仅是高兴而已。真要让他违背本心去讨要,他恐怕只会毫不犹豫地转身就走。

这便是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的影响了。

卫青思量间,李长生已经上前向刘彻行礼。

双方都不是第一次见面,倒是不怎么拘束。刘彻见几个小孩跟了进来,便让他们也一并坐下。

作为大汉有名的实用主义者,刘彻也没绕弯子,直接问李长生:“这次召李卿过来是想看看李卿可知道具体的砂糖制法。”

甘蔗这东西适合在南越一带生长,南越土地辽阔,山林众多,若是将来能在此地大面积种植甘蔗,那好处就多来了。

最直接的好处是将来他们大汉人能吃上南越产的糖,并且不用占自己的耕地;二来有了这样一门利益颇丰的营生,经略南越诸地便大有可为。

打下来的疆域不好好治理,那不是白打了吗?

听闻南越许多地方其实土壤肥沃、雨水丰足,种稻谷甚至能一年两熟,可惜当地人大多喜欢占山而居,许多地都长期闲置、无人耕作,着实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