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这封协议(第2/2页)

“先通传诸部酋长,此次南下,不会再征调塞北诸部,”元宏想了想,又道,“去将元勰唤来。”

……

随后,北魏与南朝便开始了新一轮的大战,这次,元宏心无旁鹜,他战略目标十分明确,便是拿下江陵。

但萧君泽南朝将领已经做好定计,借水之势。

荆州如今还是云梦大泽的势力范围,一到八九月枯水期,连接着长江的云梦泽会被芦苇与湿地切割成大大小小的细碎湖泊,且这些湖泊每年都随水势变化,不是熟悉地形的人,在这里很容易误入大泽,迷失其中。

而北朝虽然大军压境,补给线却十分孱弱,全依赖着这些年萧衍重新疏浚的杨夏水道。

在淮河一带战役中展露头角的冯道根提议,将在杨水上游截断水流,让杨夏水道干涸,三十万大军的粮草便很难再从襄阳运送而来,这条计策迅速被采纳。

同时,萧衍调派他亲信陈庆之带两千兵马,于杨水入汉江的竟陵城袭击镇守此地的魏军,断掉魏军粮道。

他们也定下以水军袭饶魏军,解江陵之围。

这个计划开始十分顺利,但因着元宏不远处督战,北魏军居然硬顶着南齐军队的袭扰,从不追击来袭扰的小股的南齐军,而襄阳城的大船,更是于劣势中突破南齐水军封锁,在北魏军即将断粮之际,将粮草送到江陵城外。

而这时,江陵已经被围近百日,诸军以老鼠木屑为食,城池岌岌可危。

一旦此地失守,凭江陵与襄阳的犄角,整个荆州都会守不住。

然而,在巨大的压力下,南朝也爆发出巨大的凝聚力,南齐大将韦睿借着水军相助,一夜之间,在江陵城外的河边,筑起一座仅有一面城墙的草城,并且借着草城的掩护,及时将粮草送入江陵城中。

北魏这次终于不能再忍,与韦睿部众爆发大战,韦睿详装败退,将元英大军引入了就近的大羽泽中,然后,便借着最近越强势的北风,以云梦泽的芦苇枯蒿为柴,让埋伏其中的小队,点燃了大泽的芦苇蒿草。

一时间,浓烟蔓天,整个北魏军军心大乱,纷纷溃逃,又因不识路途,数部分散,沿途踩踏、毒烟而死者不可计数。

元英手下五万大军,仅以身免,杨大眼等部,也损失惨重。

至此,江陵之围终解,南齐大军成攻入驻江陵,而杨水出口的竟陵城,则成为了北魏军北撤的最大的阻碍。

元宏是个能屡败屡战的,心态很好,对此次失败虽然难过,但也调整好心情,准备亲自带兵拿下竟陵。

就在这时,南朝遣派使者,送来国书,表示愿意两军议和,放北魏大军北归,但有些条件,希望与北魏皇帝商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