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收获 训练(第2/2页)

那时候的表情,和现在看螃蟹的表情,很有相似之处。

燕长青只好提醒她:“这个处理起来很简单的,直接蒸或者煮熟了就行,再弄点调料蘸着吃。”

其实他觉得烤熟的更好,那样连蟹爪都变得焦脆可口——最好还是烧砖的窑洞里,放在封砖的泥墙上,烤的最透。

不过看着人家小心翼翼地拎着网兜的模样,燕长青自觉放弃了提更多的建议。

祝晓斌开心的很,其实在村里的时候,他是不太敢摸螃蟹的——因为摸螃蟹就是找河岸水边处的黑乎乎的小洞口,根本看不清里面是什么,所以才叫摸螃蟹。

里面可能是螃蟹,也可能是老鼠或者蛇啊!

但是现在在家,他表现得挺勇敢,主动接过了老妈手里的螃蟹,提着送到了厨房,叮叮当当一阵子还有接水的声音,看来是把螃蟹放水里了。

……

简单和祝主任聊了几句,一群孩子就直接去了体育馆。

祝晓斌给了燕长青一个惊喜,上次他筛选的太厉害,临走的时候只剩下了八个学生,没想到现在居然又多了四五个。

总算是有选择的余地了。

祝晓斌也挺高兴,给燕长青解释:“原来那几个人走了两个,然后又来了几个……”

新来的这些有的也不是新人,是那三天没坚持下去的,特别是最后一天不来的,知道自己不去了,人家那边表演的很精彩,于是又动心了。

有的是当时胳膊酸疼了,觉得太吃苦,结果回去胳膊好了又开始后悔,看到祝晓斌带着几个人,天天课余时间跑体育馆,纠结了一番就又来了。

新来的也有,反正就这几个人,来源还挺复杂。

不过怎么来的也无所谓,重要的来了就行。

燕长青觉得还行,好歹这几天他们每天课余时间练习,比当初的场景好多了。

这些学生只有周末可以练,时间不多,那就闲话少叙,直接开练吧!

……

其实两帮人在一起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子弟学校的除了祝晓斌,其他都是新手。

燕长青想来想去,估计到时候表演还得分开来。

单位的节目表演根本没什么要求,只要表演的好看,大家开心就行。

那个跳舞蹈的小姑娘也还在呢,燕长青就给她设计了带舞蹈的动作,看起来比较赏心悦目的。

估计也就一二年级的小姑娘,拿着棍子随便表演几下,再来两声脆生生的嘿嘿哈哈,保证下边掌声不断。

其他学生也都根据观察因材施教,上次教的动作,有几个在祝晓斌的带动下,已经练得能看过眼,那就让他们继续练,别嫌枯燥,等会儿哥给你们表演个力劈华山,告诉你们只要这样练,迟早也能这么厉害。

剩下的实在不行的,那就练嗓子。

动作简单不要紧,嘿嘿哈哈声音一定要大,喊出气势来也是一种表演嘛!

……

定下计策,按部就班训练就行。

枯燥不要紧,二娃几个人也都不是多安稳的性子,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就能让后来者们找到加油的动力。

看着一群学生挥汗如雨,燕长青的心也稳了下来。

编制在身每个月来领工资,逢年过节有福利,还经常领到现在买都不太好买的东西,不出点力,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你好,是燕师傅吗?”正在想着,后边忽然传来一个声音。

燕长青转身一看,一个穿着运动背心短裤球鞋的年轻人正看着自己:“你好你好。燕师傅可称不上,我就是带同学们玩的。”

“你好,燕师傅谦虚了。”年轻人笑着伸出手来。“我叫李东宁,是这学校里的体育老师。”

“燕长青。”燕长青伸手握了一下手,有点奇怪。“李老师找我是?”

“是这样的,我来跟你学学教学经验。”李东宁利索地说道。“我是外聘的老师,咱们学校成立的时间晚,以前只注重抓文化课教育,这两年开始兼顾起其他方面,我是去年才进来当老师的……”

在李东宁的介绍下,燕长青大概也明白了。

学校刚成立,顾不上别的,肯定只注重文化课成绩。现在文化课成绩差不多了,就开始想的多了。

比如文体方面。

李老师的意思是,他现在的体育老师,当的不太顺利,体育训练对这些家庭环境优越的孩子们来说,有点太辛苦也太枯燥了,除了特别爱好的学生,很少能有学生长期坚持。

燕长青也表示理解,其实所有的事情都这样,一旦把爱好变成了专业,许多爱好都要变质的。

所以李老师就是来‘参观学习’的,想看看燕老师是怎么能让一群学生挥汗如雨的。

燕长青就笑了:“真不是我多能耐,这几个学生能坚持,一来是有榜样,二来马上能登台表演,到时候能在同学家长们面前露露脸,这才是动力。”

李老师就深思起来,过了一会儿才缓缓说道:“要立个榜样,让他们有追赶动力是吧?再给他们表现的机会?”

“体育比赛!”燕长青提醒道。“你拉几个学生,去参加一些青少年比赛,回头拿了奖回来,家长开心老师高兴同学们羡慕,动力不就来了吗?”

见这位李老师皱眉苦思,燕长青笑了笑,继续看自己的表演队训练。

其实没这么简单,平时训练的时候也要有些小手段,不然青少年和儿童们,能坚持一项枯燥的事情坚持下来的,都是凤毛麟角。

不然为什么在未来,一些小孩拍个视频,都能获得无数点赞支持,因为能做到那样的人少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