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 社稷和天下,孰轻孰重?(第2/3页)

此时此刻,大家一定要勠力同心,共度危局。

五百多双眼睛一起看着居中而坐的周体仁,神色既期待又焦虑。

“诸位同仁。”周体仁慢条斯理的说道,“实不相瞒,老夫才收到的军情,黄太极正月初四出兵南下亲征,大军三百万,无人可挡。”

群臣有人神色惊骇,有人神色平静,不一而足。

周体仁苍然深邃的眼眸将众人的表情具收眼底,等众人消化完这个坏消息。

“大夏天朝,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次辅刘国观叹息一声,神色苍凉,“二千年的大夏朝,真的保不住了么?”

“我等世食夏禄,如之奈何啊。”

周体仁的语气苍音龙钟,“天道循环,自古没不亡之国。纵有不忍言之事,也是天命,是气数,岂是人力能及?”

“陛下方寸大乱,束手无策,正所谓君辱臣死,我等救国乏术,不过一死而报国恩、君恩罢了。”

周体仁白发萧萧,神情沉郁,“老夫有言,其情也哀,还请诸位静听:”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等深受国恩,宁可犯大错,不可失大节!”

“若真有不忍言之事,国门失守之日,忠臣殉国之时!”

“虽说生死之间有大恐怖,可我等国家大臣,名教圣徒,浩气常在,虽死犹存,何惧死乎!”

“如此即便于事无补,也可报效君父,光大名教,不教夷狄轻我大夏无人,不失为仁人君子也。”

刘国观点头颔首,“首辅相公殷殷其言,敦敦大教,於我心有戚戚焉!”

随即厉声喝道:“我等深受国恩,世食夏禄,死又何惧!莫做蔡籍第二耶!否则,国法不诛,老夫亦诛之!”

另一位内阁大臣曹教方也朗然说道:

“说得好!沧海横流,方显我辈本色!”

“今日国难当头,真金烈火一试,忠奸可鉴!心中但有三寸正气,虽万千人吾往矣!”

“待到兵临城下,直面锋镝,当知鏖战沙场、马革裹尸者,绝非武将之独美!”

老相公们义正辞严,掷地有声,大有决然之意,无不令人肃然起敬,凛然从命。

整个大堂,都洋溢着一种悲壮之情。

可是,终于有一个不谐的声音说道:

“几位老相公,诸位同仁,以在下所见,大夏社稷倾覆,还不是最坏的结果。最坏的结果是……亡天下!”

“我等殉国而死社稷,难道是不顾天下沦亡吗?”

“若是如此,我等无疑于罔顾天下安危!”

众人一看,原来此人叫孙慎,正三品大理寺卿,乃是首辅周体仁的门生,地地道道的周党。

周体仁眉头一皱,语气很是不满,“孙慎,你这是何意?”

孙慎行礼道:“先生,自古以来,无不亡之国,可名教大业,薪火相传,连绵万古,此乃道统也。”

“名教大业在,道统在,则天下在!即便社稷亡,可天下不亡!”

“可若是道统失传,名教大业衰微,即便社稷存,可天下已亡!”

说到这里,孙慎痛心疾首,语气十分沉痛:

“先生啊先生!一家一姓之社稷,与万古相传之道统,孰轻孰重啊!”

“我等一腔热血,自可为社稷而死,为大夏殉节!然,死社稷何易,卫天下何难!”

“我等为了尽忠守节,罔顾天下道统、名教大业,真的是大忠大节么?”

“如此轻死社稷,身家性命固然微不足道,可却是弃天下于不顾、弃名教大业于不顾啊!”

“学生不懂!还请先生教我!”

孙慎言及此处,泣不成声,伏地不起。

孙慎一番话大义凛然,义正辞严,众人闻言无不动容!

“你,你……”周体仁瞋目指着自己的得意弟子,“孙慎!你……”

似乎无法反驳弟子的肺腑之言。

“先生!”孙慎抬头,已经泪流满脸,一脸悲恸之色,“一家一姓之社稷,与天下孰轻孰重?请先生教我!”

“国破之际,死又何惧!可死又何用!”

“我等名教之本,死则死矣,然名教大业何人传承?天下守护何人承担?难道灯火尽灭,万古如长夜?呜呼哀哉,那是要亡天下啊,呜呜呜……”

孙慎大放悲声,字字泪下,犹如杜鹃泣血!

他是大理寺卿,官位不低,这番话仿佛当头棒喝一般,众人深以为然,无不感同身受。

一大群文臣不约而同的说道:

“几位老相公,孙廷尉所言极是!还请几位相公教我,一家一姓之天下,与天下孰轻孰重?”

“孙廷尉心怀大忠!”

“孙廷尉之言,与我心有戚戚焉!死有何难?难的是卫天下!”

“死社稷本分也,有何惧哉!然,不顾天下了吗?”

“不错!舍弃有用之身,固然杀身成仁,可难道不顾天下苍生吗?”

“譬喻父母在堂,儿孙轻死,孝乎?不孝乎?”

“小勇,大勇,孰勇?”

几位阁老颤巍巍的指着众人,“你们,你们……唉,你们何必如此,何必如此啊。”

“唉,我等抱残守缺,被小辈视同厌物了。”

周体仁等老相公好像无法回答众人的咄咄逼问,似乎是理屈词穷之下,无从反驳。

有人干脆厉声喝道:“理不辩不明!今日就辨辩,社稷和天下,孰轻孰重!”

“死社稷而弃天下,可乎?”

可是众人都已经心中有数。

其实大家心中早有答案。

接下来怎么做,已经呼之欲出。

但是经过这一出,大家心中没了负担,却有了理由。

如何才能保天下、卫道统?

活下去!

众人商议大事,也不知道商议了什么。就是绣衣府和葵花府,他们也不在乎了。

长安和京畿的兵权,多半在他们手里。

外地的统兵将领,多半是他们的人。

地方州郡的官员,更是他们的人。

就算是皇宫大内的内侍宫女,也有很多是他们的人。

他们,还怕什么?

“威胁天下者,不是黄太极。”孙慎说道,“黄太极就算坐了天下,难道还能不尊名教?不尊圣人?他不敢!也不能!”

“最可虑者,圣鬼!”

“圣鬼信仰一立,我名教大业无余地矣!”

可是众人商议很久,都找不出对付圣鬼的法子。

至于黄太极南下的事情,好像被他们过滤似的遗忘了。

仿佛不再关心,天下姓清还是姓夏!

……

锦官城,蜀王府。

洛宁和李定国、苏宪团聚数日,准备离开了。

洛宁离开之际,看到一个少女默默站在一棵树下,静静的看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