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洛宁,接旨!(第2/3页)

下一瞬,丰德秀康就被银茸的爪子轰在胸口。

“噗!”丰德秀康狂喷鲜血,肋骨尽断的飞出。

他身子还没有落地,就被陆翩翩的长鞭卷起,再也动弹不得。

与此同时,洛宁也拦住了前田家吉。

“八嘎!”

前田家吉折扇一舞,几道扇影就化生而出,带着凄厉而悲情的幽怨之意,似乎其中有无数怨妇在哭泣,令人心神恍惚,魂不守舍。

他是真人圆满,可他身在鬼域之中,实力同样大打折扣,此时也只剩下尊者修为,怎么可能是洛宁的对手?

洛宁根本没有祭出法宝,直接就演活云九天,打出一道妖火毒焰。

前田家吉的折扇攻击,顿时纸糊的一般,在妖火毒焰之下支离破碎。

恐怖的毒焰轰在他身上,一下子报销了前田家吉的护身盾符。

“啊—”前田家吉的肉身连带魂魄,都受到妖火毒焰的焚烧,再也忍不住的发出惨叫。

“噗!”又一个真人修为的幕府重臣,被陆翩翩一鞭轰杀。

几乎同时,银茸也咬死了一个真人修为的藩主。

真人,本是这个世界实力最强大的修士,放在任何地方都是大人物。此时却被砍瓜切菜般被斩杀。

转眼之间,除了被陆翩翩擒获的幕府将军丰德秀康,其他六个真人强者,全部被斩杀。

光是银茸,就干掉了三个。

而在此之前,在镇西寺和京都,倭国已经损失了包括天皇在内的八个真人强者。

加上今日,倭国的十五个真人全部遭殃,一个不剩。

而被擒获的丰德秀康和还没有被处死的爱染法王,下场只会更惨。

丰德秀康等七个真人完蛋,剩下的大群尊者、宗师等倭人高手,更是被斩杀殆尽!

很多四品五品的倭人高手,都是被亡灵战士斩杀。

幕府和各藩纠集的高手,几乎死绝。

倭军没了指挥中枢,就更是陷入被屠杀的境界。

洛宁和陆翩翩没有再出手,只是冷冷看着倭军被屠戮。

数量巨大倭军,在急遽的减少。

很多倭军纷纷要求投降。

可是洛宁却似乎没有看见一般。

很快,倭军就下降到百万以下,接着是五十万……三十万……二十万……

直到下降到十几万人,洛宁才打出一个兵道手诀,命令亡灵战士停止杀戮。

“投降……投降!”

“饶命……”

这最后的十几万人本来麻木了,只等着被斩杀。可是此时阴兵停止杀戮,又纷纷下跪求饶。

洛宁笑道:“这十几万人,就留给英子,让她来维持局面。”

陆翩翩点头,“我们没法驻扎倭国,是要给英子留点家底,不然她手中没兵,镇不住。”

倭国的精锐兵力几乎丧失殆尽,只剩下这十几万人了。

而倭国真人全部折损,强者高手也损失惨重。

英子有这十几万精兵打底,也能控制局面了。

洛宁却是叹息一声,“可惜剩下这么多的千里马,却无法运回西藩。”

周围观战的倭人,见到幕府全军覆没,顿时魂飞天外,作鸟兽散。

任谁也想不到,声势浩大的大津之战,仅仅半天工夫,就以幕府大军全军覆没落下帷幕!

一百五十万大军,这么多的强者啊,就这么葬送了啊。

只要不是白痴就都知道,幕府完了,神国也完了。

不但幕府要灭亡,就是神国的脊梁,也彻底被打断了。

原以为神国多么强大,似乎战无不胜。原来,神国竟然如此脆弱,如此不堪一击!

大津之战的结果传到各地,整个倭国顿时笼罩在无边的阴云之下。

可是同时,又有无数的底层贱民,反而欣喜不已。

大津决战的结局,也奠定了英子女王的王廷基础。丧失力量的各藩,已经没有反抗新王廷的力量了。

……

十月初十,洛宁压着十几万俘虏和幕府将军,回到了平安城。

英子女王率领新任命的朝廷百官,恭恭敬敬的出城迎接,高奏凯旋乐。

洛宁还给自己加了大夏钦差大臣的头衔。英子女王率群臣当众向他跪拜,表示藩国臣服天朝上国之意。

当天,幕府将军丰德秀康,这个统治倭国百年的大人物,在平安城当着所有人的面,被处以斩首之刑。

丰德秀康等人死后,还被传首关东各藩,震慑不服。

同一天,镇西寺主爱染法王,在皇宫罗生门前的广场上,被处以元神凌迟酷刑。

原本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爱染法王,当众哀嚎了几个时辰,才痛苦无比的魂飞魄散。

就是他的尸体,也被老鼠啃噬殆尽。

一千多从镇西寺被解救出来的女修,包括英子公主,见到爱染法王死的如此凄惨,道心才有所愈合。

第二天,英子女王在洛宁和陆翩翩的授意下,连接颁布诏书。

第一道诏书,改倭国为大夏瀛洲,尊大夏天子为君,自为臣属。

第二道诏书,以倭国为大夏瀛洲,废天皇僭越之号,更号为瀛洲王。历代所谓天皇,皆改为王号。

暂时,以瀛洲王兼任瀛洲牧。

瀛洲王廷每三年,遣王使去长安觐见,纳贡。

瀛洲王每十年,亲自入长安觐见天子。

瀛洲王册封世子、大婚、谥号等大事,皆须报天子。

瀛洲牧须由大夏朝廷委任。

瀛洲王驻平安城,瀛洲牧驻大宰府。

第三道诏书,废黜幕府。

第四道诏书,召回骚扰大夏海疆的倭国水师,改倭军为夏军。

第五道诏书,颁布《大义诏》……

一道道诏书,让不知道多少倭人怒火中烧。

可是,倭国大军损失殆尽,绝大多数强者也都陨落,根本没有反抗之力。

至于英子女王本人,根本没有王图霸业的野心。她对倭国,早就没了认同。

她想做的,只是得到陆翩翩和洛宁的认可,最后能收她为徒。

什么狗屁神国的存亡荣辱,她才不关心。

下了几道王命,英子女王就派遣使者,渡海去大夏,进长安觐见天子。

当然,使者的人选也需要洛宁同意。

洛宁和陆翩翩也知道,虽然眼下倭国没了反抗之力,可将来就不同了。

要想彻底控制倭国,将这个“瀛洲”消化掉,那就需要大夏朝廷接下来的措施。

这些年,倭国一直是大夏的敌人,对大夏沿海州郡多有荼毒。

他拿下倭国献给朝廷,如此滔天之功,就算换来的是大夏朝廷的猜忌,他也无所谓了。

……

一个月之后,洛宁和陆翩翩帮助英子稳固了局面,眼见瀛洲王廷的班子开始运转,就准备离开平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