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第2/3页)

那马车依然未动,谢姝心里哼哼两声。

【世子爷,您也赶紧走吧,这也不关您的事。】

萧翎眸色一深。

谁说不关他的事?

或者说,她所有的一切只能和他有关!

……

叶氏在屋子里等啊等,一直没等到女儿回来,听到苏婵娟的声音,便出来看一看,正好看到女儿被苏婵娟拦着,脸色有些不好看。

苏婵娟喊起来,“谢夫人,你女儿说脏话,她骂人!”

叶氏对苏家人已经厌恶至极,压根不想理她。

“娇娇,快回来。”

谢姝绕过苏婵娟。

【世子爷,热闹散了,你也该走了。】

这次马车终于动了。

苏婵娟还在叫,“你女儿骂人,她说关我屁事。谢夫人,你可是官家夫人,她还是官家小姐,你就这么由着她!也不怕她丢人现眼!”

谢家母女都不理她,她自讨没趣。

谁知叶氏在进门之际,突然来了一句,“我女儿如何,关你屁事!”

她:“……”

谢姝弯了弯眉眼,笑起来。

叶氏有些不好意思,“不知所谓,什么东西,还敢告你的状,我骂她都是轻的。若是换成你姨母那性子,指不定……”

许是想起了往事,她情绪低落下去。

“也不知你姨母如今在哪,是否尚在?”

这些年谢十道和她都没放弃寻找,却一直没有她姐姐叶兰的消息。

“娘,姨母吉人自有天相,肯定还好好的。”谢姝也只能这样安慰她。

她叹了一口气,“你不必宽娘的心,娘其实已做了最坏的打算。”

一个被卖的女子,生死都由不了自己。这些年音讯全无,谁也不知道是不是还活着?

思及往日的种种,她伤心难过,一想到眼下的处境,又是百般纠结。看着花朵般美好的女儿,打定主意明日去郑府一趟。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翌日她还未出门,薛氏来了。

薛氏看上去和往常一样,若仔细分辨才能看出她神情的间那一抹不自然。虽然是拉着谢姝的手,但那力道却比以往重了几分。

一壶清茶,一盘甜瓜,还有一碟子桂花糕,便是她们闲话时的佐配。

“记得当初你我两家前后脚落户这里,一晃竟已过去九个年头。”她看着谢姝,突然感慨一句。

叶氏也跟着感慨,“谁说不是呢,一眨眼就是九年,日子过得可真快。”

“是啊,这日子催孩子们长,也催我们老。那年你家娇娇才八岁,如今都是大姑娘了,长得好看又懂事,让人看了就心生欢喜。”

谢姝适时低头,作害羞状。

叶氏眉眼带着笑,谁不爱听别人夸自己的孩子。她以为薛氏上门来,又如以往一样对自己的女儿赞不绝口,必然是有一番深意。或许是听到什么风声,想早些定下两家亲事。

但很快她就失望了。

因为薛氏口风一变,道:“这些年我是真心把娇娇当成自己的女儿看,这孩子瞧着就是个有福气的,将来必能大富大贵。你呀,享福的日子还在后头。”

又说当女儿看,又说能大富大贵。

叶氏略一琢磨,便知这话的意思。

她下意识看向谢姝,谢姝朝她轻轻摇头,意思是自己没事。

“养儿方知父母心,我们都是当娘的人,谁都盼着自己的孩子好。大富大贵的不敢想,我只盼着我家娇娇不受委屈。”

薛氏表情讪讪,“是这么个理。”

拉着谢姝的手,顿时就松开了。

话说到这个份上,她不自在,叶氏也不舒坦,两人再无往日的亲近,干巴巴地又说了一会儿,她起身告辞。

叶氏送她,看着像以前一样,但终归是不同了。

关了院门,叶氏一声叹息。

“娇娇,陈家这门亲应是不成了。他们应是有自己的难处,你别多想。”

谢姝点头。

“我省得。”

叶氏见女儿哪此懂事明理,偏偏婚事横生枝节,当下眼眶都红了。

收拾一番后,她还是准备去郑府一趟。

她这一去足有大半天,等回到家时太阳都快落山了。一眼看到等在门口的女儿,连忙挤出一抹笑来。

“不用担心,娘都说清楚了。郑夫人是明理之人,秦国公府高门大户的,定然也不会为难我们。”

谢姝看着她脸上明显干了的泪痕,道:“娘,是女儿惹的事,让你们为难了。”

“你这孩子,你惹什么事了?”叶氏心疼道:“你是好心,救了那白大姑娘一命,谁知他们却惦记着让你往火坑里跳。是他们没良心,是他们恩将仇报!”

能让她说出这样的话,可见郑夫人一定是说了很多难听的话。

谢姝突然想起当日秦国公夫妇上王府质问时,萧翎和自己说的话。萧翎说:“人心之诡堪比妖魔,你不忍他人陷于深渊,却不知他人不仅不会感恩,反倒会将你拖入地狱。”

今日这话算是应验了。

所以枉她活了两辈子,到底还是天真。不如萧翎识遍人心,最是知道人心之恶,也最是知道人心之诡。

“娘,我错了。”

她就不应该多管闲事!

叶氏更加心疼,“傻孩子,你没错。你放心,不管他们说什么,这门亲事我们都不同意。他们高门显贵的,总不会明抢吧!”

话是这么说,但很多手段比明抢更恶心。

“那父亲……”

“你父亲为官多年,也见过不少风浪,若真是因为后宅之事而遭人报复,他必定会在圣上面前弹劾一二。再说了,我们也不是半点靠山没有,实在不是行我就厚着脸皮去求太妃娘娘做主!”

叶氏越说越觉得应该如此,既然镇南王府愿意给他们撑腰,那她也就厚着脸皮,腆着脸去求太妃娘娘。

母女二人说话时,杜家的人来送东西,除了一些土仪之外,还有一封信。信是从洪山县那边来的,信上面的字迹是谢娴所书。

叶氏忙折开看,一看之下又哭又笑。

谢姝接过信,看了一遍后也高兴起来。

“娘,姐姐要回来了!还有姨母也找到了!”

“这么多年了……”叶氏哽咽着,“可算是找到了。真是谢天谢地,得亏你姐姐留了意,否则你姨母还在给别人当粗使婆子。”

信上谢娴说自己在街上遇见被主家训斥的叶兰,叶兰看到她之后一直发愣,她便多问了几句,听到叶兰说自己原也是盛京人氏时,又问她母亲名讳,她如实相告之后,姨甥二人这才相认。

叶氏哭哭笑笑,一时哭叶兰受了太多的苦,光是听在街上被主家训斥便知过得有多艰难。二是笑时隔多年,她们姐妹二人终于要重逢。

因着谢娴一家三口即将归家,因为叶氏的姐姐叶兰有了消息,谢家人都很开心。按照信送出的日子来算,他们应该近几日就会到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