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谁背刺谁(第2/3页)

转过天,从出城的道路进入天然居的小路上,被人铺洒了大量的牛粪马粪。

在天然居的正门口,一阵阵刺鼻的难闻气味让每一个经过的人都不禁皱起眉头。

在山里猎场,周遭的围栏,很多地方都被破坏,里面的一些放养打猎小动物,一夜之间被扫了大半,一大早天然居这边紧急叫停了猎场的安排,对客户予以赔偿和解释,这样的状况,进去了,也没人敢玩了,真要是不小心伤到了人,谁也负担不起。

连温泉区域,都出现了很浓重的小解难闻味道,接到电话的魏涛,很平静,淡淡的一句话,心理准备早就做好了。

“关门,停业,所有附近村民员工,全部辞退,一个不留,对外宣布,无限期停业。”

无限期停业,没有宣布我不干了,魏涛在这留了一个口子,这个口子不是给自己留的,是给那些忘恩负义的人留的,让他们觉得自己掌握了主动权,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优势方。

【天然居停业,是被迫的,它什么时候开,得看我们的意愿,不然它永远开不了,现在停业,肯定是要跟我们沟通了。】

【魏总脑子好使,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再挺下去,更多招式也就来了,到时候他会更加难堪,现在能够主动停业,是他足够聪明,知道解铃还须系铃人。】

所有被辞退的人,闹事的少,心有不甘的少,即便有,回到家里,被家里人一劝,也都平静了。

【我们何必去打工呢,拿到足够多的拆迁款,我们就不需要打工了,自己做点小买卖当老板多好,他这是跟我们谈条件呢,大家别上当,不就是被辞退了吗?没事,用不了多久,魏总会主动来找我们的。】

不止是天然居,鲜时光、德信手机卖场等等地方,都有附近的村民在工作,魏涛也没有一杆子打死,只是让各处的人多观察,有那种懒散懈怠的,别客气,直接辞退,有继续认真工作的,也别区别对待。

也没有什么核心机密,即便有些二五仔在里面,也并不担心会掀起多大的风浪。

接到一些官方层面人物的电话,魏涛也显得很轻松,这也不是什么跟官方对接的事情,打来电话的人,核心思想也是想要给他帮帮忙,力所能及帮忙,尽心尽力出主意,有什么需要找我们,大家可以商量着来。

魏涛表达了谢意,整个人的状态在外人看来,似乎胸有成竹,又给人一种彻底摆烂的感觉,很矛盾,让人看了觉得很奇怪,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联想到以往他的战绩,猜测他内心真实想法的兴趣,超过了帮助他出主意的兴趣。

天然居关门了,在松江是一件大事,最开始有传是老板出事了,不过一天时间,就传出了真实原因,网络上安顺集团早已有专门的舆论机构,还有猫牙主播们这样一个平台,事情一出,诟病这些人忘恩负义的声音,开始在网络上蔓延。

对内,魏涛给了所有留下来员工最好的待遇——全额开工资,大家串休上班,不对外工作,对内打扫卫生看管场地,觉得早晚关门想要走的也没关系,按照高额补偿给予,不走的,什么时候不彻底关门大吉,什么时候给大家全额开工资。

内部没有任何风浪,网络上一路蔓延到传统媒体,再从鲜时光传到民间——安顺集团魏总让曾经帮助过的村民们给‘背刺’了。

同情魏涛的声音,指责村民的声音,还有一些分析事件的声音,这里也有高人存在,有些很浅显的道理,一旦进入了自身的障中,看不清看不明白。

“我通过很多人打听了,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确切的消息表明了兴隆乡和东顺乡,在规划拆迁的区域,他们这是在干什么,是哪个愚蠢的人带的头?”

“有一种规划模式,是依托现在的省道,建造城市外环路,目前天然居所在的区域,在环路之外,不在城市内部规划范围,如果真是这样,那这帮村民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吗?”

从始至终,魏涛没有动过硬的,你们不让我天然居开门,我就关门。

产业是我的,雇佣谁,似乎是我的权力吧。

除此之外,你们还有什么可说的,想要打官司,那就去告吧,我这边接着。

这种情况下,魏涛和安顺集团沉默了好几天,开始有一些人按耐不住了,又没有地方去说,只能结伴到安顺街一号门前,也不敢真的打扰,站在门口向内望,看到这里所有的工作一切照常,还有几个还试图到安顺街鲜时光去转一圈,陆江扛着铁锹,像是一个神经病人一样,弄了一把椅子,每天就在安顺街一坐,能看到安顺街口,也能看到鲜时光。

没人敢进来。

从闹事开始,陆江一家就从村里搬走了,房门一锁,院门一锁,陆江搬家的时候,谁也不敢出来看,他是不管那些,只要看到人,就是一顿骂,什么难听骂什么。

仗势欺人会被恶意解读,可如果是彼此之间的正常口舌矛盾引起的冲突呢?

陆江等着别人反驳他呢,恨不得所有的青壮男丁都出来找他算账,他这一肚子火,正愁找不到地方发泄呢。趁着搬家,骂一骂,舒坦舒坦,若是有人出来跟他比划比划,就更舒坦了。

城里早已经买了房子,父母和妻子完全听令,在陆江这里从没有后顾之忧,他往安顺街一坐,没人敢进来打扰。

……

“溢价这一成,别有想法。”

安顺街一号,魏涛办公室。

陈俊和曲鑫坐在客位,喝着秘书端上来的咖啡。

陈俊听到魏涛这么说,摆了下手:“就当是我介绍资本进场的门票。”

跟聪明人合作会非常的舒服,这个陈俊就是聪明人,他这边溢价一点,潘雪云那帮人不会不舒服,事情推进也会更快。

猫牙融资,对于资本的挑选是很苛刻的,陈俊牵线搭桥的资本,怎么可能跟他没关系,你比潘雪云多吃多占,多花点钱也正常。

从最初有融资的消息,大家对于猫牙的估值,到现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估值接近翻了一倍,一成的溢价,在陈俊可接受的范围内。真正的投资者,绝不会轻易认为自己花了高价,多高都不算高,因为他们打算投资的项目,一定是对未来极其看好的。

一个项目做到上市,好的上市前景,会有多少的收益?前面多花一些钱,只当自己进场晚了,无需羡慕嫉妒恨前面花钱少的或是天使投资。大的投行,几乎都是高价进场,所为何?那时候项目基本成型,基本盘有了,未来前景也看得更加清晰了,重资进场,风险小是跟收益一样被并列考量的地方,投入大,往往并不被太过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