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杯酒释世官!(第2/2页)

四周俱静。

大院安静如幽谷。

没有一丝一毫的声音传出。

胡亥看向嬴斯年,嬴斯年也看向胡亥,眼中都充满了震惊跟骇然。

嵇恒道:“扶苏的机会不多,若是错过了这次机会,恐再也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这一次。”

“天时地利人和!”

“而且我相信,大秦的朝臣会同意的,不然扶苏恐要背个残暴不仁暴君的名号了。”

嵇恒神色清冷。

他的确没有说假,这是扶苏当下最好的机会,内外局势稳定,民心归附,关东经过一场大战,百废待兴,已不太可能再乱。

而扶苏这几年对关中治理很行之有效,民众对扶苏的认可程度很高,而韩信萧何等人的到来,也给了扶苏掀桌子的资格。

过去事务府官员是借扶苏的势,这一次,扶苏借助的是这些关东‘外臣’的势。

如果错过了这次机会,再想将这个政策推行落实下去,恐就千难万难了,至于后世帝王,恐也难担负的起这样的重担跟压力。

也很难有这个的机会。

危险吗?

自然是有的。

但风险跟收益是共存的,想获得高收益,自然要承担高风险,何况这个风险明显是在扶苏的控制范围内。

胡亥深吸口气。

他知道,这不是自己能掺和的事了,现在能将此事告诉给扶苏,甚至一定程度能左右扶苏决定的,只有嬴斯年。

嬴斯年脸色不断变化着。

他拿不定主意。

良久。

他才颤巍道:“夫子,真要这么做吗?”

嵇恒点头,感慨道:“我知道你并不想见到朝堂变得纷乱,也不想让扶苏背负骂名。”

“但你知道我曾跟扶苏跟始皇都说过一句话吗?”

“什么?”嬴斯年豪好奇的问道。

嵇恒双眼迷离,道:“大秦需要的从来都不是什么仁君,大秦需要的从来都是暴君!”

“始皇如此。”

“扶苏如此。”

“以后的秦三世、秦四世等后世帝王同样如此,当大秦的帝王不再残暴,而是端起了仁义时,大秦距离衰败乃至灭亡就不远了。”

“这是大秦体制决定的。”

“帝王只能当恶人。”

“不折腾臣子,臣子就会一点点的蚕食觊觎帝王的权力。”

“帝王是寡家孤人!”

闻言。

嬴斯年面色微变。

最终咬了咬嘴唇,问道:“夫子,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真就到了君臣异路的情况了吗。”

嵇恒轻笑一声,知道嬴斯年理解错了。

只怕胡亥也是这么想的。

都以为他建议扶苏以逼迫的形式,强迫臣子认同,并借此推行落实下去。

但这自是没有必要的。

当年赵匡胤那招就挺好使,‘以史为鉴’,效仿赵匡胤行‘杯酒释兵权’,不过这次是‘杯酒释世官’。

他平静道:“你们恐会错意了,我的确主张逼迫到龄退下。”

“但相对是温和的。”

“准确来说,更像是交换,通过一些背地的承诺利益让渡,让朝臣同意。”

“不会剑拔弩张。”

“更不会逼到刀剑相向的地步。”

“这次的兵刃。”

“是酒!”

“杯酒释世官。”

听到嵇恒的话,嬴斯年面色一红,也知道自己想岔了,嵇恒主张的分明是君臣坐下来,进行讨论,已促成最终的同意。

若是始终行不通,则也只能行逼迫之法。

不过若是真到了那时,只怕那些朝臣都会被扶苏换掉,用关东官吏替换,因而整体而言,就是以势压人。

让他们不得不同意。

只是扶苏相较其他君主的强横,会给予更多的体面,也会让臣子相对能接受。

思索片刻。

嬴斯年点了点头。

他沉声道:“我记住了,我即刻修书一份,上报给父皇,只是父皇会不会同意,我就不清楚了。”

嵇恒笑了笑道:“扶苏会同意的,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作为始皇之子,他有着自己的傲气,不会把本该自己解决的事,留给下一代的。”

“不过……”

“扶苏要做的事很多。”

“天下安宁,从大乱到大治的转变,不是那么容易转变的。”

“变国家,变治式,变生计,变民众。”

“一切才刚刚开始。”

听到嵇恒再度说出‘变国家,变治式,变生计,变民众’,胡亥也不由愣了一下。

他记忆已有些模糊了。

只隐约记得,这是嵇恒在狱中说的,只不过随着大秦局势日渐糜烂,大秦朝野的重心都放在了天下安宁上,嵇恒的宏图大志,也鲜少有真正践行的机会。

如今天下一统。

百废待兴,万象更新。

嵇恒当年在狱中所说,恐也会随之一步步落到实处,只是……那恐就是始皇当年忌惮的原因了。

因为若真的按嵇恒想法变了。

那还是大秦吗?

想到这。

胡亥张了张嘴,却也不知该说什么。

现在的大秦跟扶苏,还需要嵇恒出主意,去指明方向,但何时大秦能停下对嵇恒的需求,以及摆脱嵇恒对大秦的影响,他不知道。

只怕扶苏也不知道。

或许扶苏最终能控制住,或者根本就不可能。

嵇恒太恐怖了。

他就像是掐着大秦的命脉,一步步的驱赶着,大秦朝着他想要的方向行进,始皇知道,扶苏知道,自己知道,但都无法避免。

也都只能听之任之,甚至任其施行,而无所适从。

现在嵇恒又开始了。

只是大秦日后真的能停下吗?

胡亥沉默着。

他不知道答案。

也给不出答案,他只是一个黔首,现在这个棘手的事,需要扶苏或者是嬴斯年自己去回答。

另一边。

嬴斯年对此并无察觉。

他已回了书房,将嵇恒今日所说,无比详细的书信在了一张纸上,而后交给院外的侍从,让他们即刻交给扶苏。

很快。

这份书信就送到了扶苏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