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看看美丽的世界(第2/3页)

栀子很喜欢元嘉的房间,这里充满了他的气息,她坐在床边,看他放在床头柜上的相册,有小学的毕业照、初中的毕业照,柜子里还有很多泛黄的奖状。

“是不是很惊讶你居然有一个这么优秀的男朋友?”

“哼,才不~”

“伤心,不过我很开心我有这么优秀的女朋友呢。”

“骗你的啦……我也很开心!”

于是元嘉也坐到床边,偷偷亲了她一口,看她肌肤的红色从脖子升起到脸上,更可爱了。

中午在家里一起吃了个饭,稍稍休息一会儿,便准备过去老家接卉卉了。

“妈,我们走了啊。”

“注意安全知道吗?每天给家里打个电话,要看好卉卉啊,不要让她乱吃东西,不要让她晒太阳,她的作业要让她赶紧做完……”

“知道了。”

下午一点半的时候,元嘉和栀子来到了老家,家里只有奶奶和伊卡在,爷爷和卉卉去后山捕蝉去了。

跟老妈见儿媳妇不同,奶奶见到孙媳妇时,那浑浊的眼神里流露出来更多复杂的意味。

好似一眨眼便一辈子过去了,儿子成了家,连孙子也要成家了。

一辈子听起来好像很长很长,但也是由一天一天的平凡日子拼凑起来的。

到了奶奶这个年纪,也许这就是最幸福的事了吧。

奶奶拉着栀子坐在红木长椅上,她干瘦的手轻轻握着栀子的小手,她打量着面前年轻美丽的姑娘,一时有些语塞,便只好连连点头说好,说一些她这一辈子来对于婚姻和爱情的话。

奶奶的话口音比较重,栀子有些听不太清,但这并不妨碍她们的交流。

她能感觉到亲切,小时候的那种感觉,让她不由地想起自己的爷爷奶奶。

元嘉从外面把爷爷和卉卉带回来了。

“你咋黑了这么多?”

“没有吖!”

卉卉得意地举起手中的粉红色网袋,里面有六只蝉,“呐!你看我抓了七只大知了哦!”

“这不是六只吗?”

“咦?”

“跑掉一只了!”

卉卉热衷户外活动,她抓知了也不是为了吃,就单纯地觉得这个过程超级好玩,等到晚上就会把知了都放回山里,明天继续去抓。

“我和你栀子姐姐要出发去玩了哦,你去不去,还是在这里继续抓知了?”

“去啊!我们不是说好了吗!姐姐的西瓜可以吃了吗,你们偷偷吃,都不带给我吃。”

那天第一次摘西瓜吃的时候,元嘉还给卉卉打电话了,故意让她听着吃西瓜的吸溜声,可把她馋死了,爷爷还特地去买了西瓜回来,卉卉说不是这个味儿。

“带了很多,用井水泡凉一下,一会儿吃。”

“欧耶!”

“你作业做完了没有?”

“我要去洗澡换衣服咯!”

“你作业做完了没有?”

“一会儿吃完西瓜咱们就出发!”

元卉同学充耳不闻,一溜烟地跑了,家里小肥猫也经常这样,有时候耳朵灵得很,一开零食袋就从角落里跑了出来盯着你,要是犯了错误,喊它名字喊破喉咙它也装听不见,也不知她两谁学的谁。

在老家没呆太久,三点钟的时候,元嘉便带着栀子、卉卉和小肥猫出发了,第一站是临近的西杭。

栀子和卉卉还有伊卡都坐在后座,元嘉放下车窗,朝门口的爷爷奶奶挥挥手。

“我们走啦!爷爷奶奶你们多注意身体!”

“注意安全啊。”

“出发咯!”

“喵呜!”

车子缓缓地驶出村庄,向着更广阔的美丽世界前进。

后座里,卉卉绘声绘色地给栀子描绘着她这十多天来在老家的趣事,元嘉微笑听着,点开了车载的音乐。

音量调到合适,慢慢开着车,目光温柔,时不时看看后视镜里的她们,轻轻哼着歌。

曾梦想仗剑走天涯——

看一看世界的繁华——

……

(完)

写在最后的话~

末章其实三天前就写好了,一直不敢发,我苦思冥想着继续水下去的办法。

可惜没想出来。

这本书很短很短,原本预计五六十万字完结的,结果还是缩水了十万字。

缩水的这十万字内容,大约是旅行的一些见闻,原本计划是在元嘉的心理咨询机构开业完结的,后面想了好久,还是决定留白吧。

毕竟本书是以情感线为主线,而到了上一章,元嘉和栀子的情感已经到了顶峰,主线基本上是讲完了的。

到目前大莫约讲了十个左右的个案分析,小问题解答也有数十个了。

我遇到了写作瓶颈,写职业文最怕的就是憋不出来该写的职业内容了。

毕竟上一个写过的案例,下一个不能再写,而且下一个必须要比上一个更难,才能让大家体会到‘升级’的感觉。

心理咨询是冷门,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也几乎少有同类作品可以借鉴灵感,在后期的这段时间里,写得尤其困难。

一方面是元嘉‘升级’太快的原因导致,最重要的还是我的知识储备不足。

普通人无法想象、也无法感受自己从未体验过的事情,而且大家都很忙,也没有谁会在意别人的痛苦,这也是心理相关的冷门的原因。

再者,我走的也不是传统爽文路线,原本设想是元嘉在医院当心理科医生的,这样子就有了很多的冲突场景,比如别人解决不了的病人,元嘉可以装个逼,然后科室里的同伴惊呼厉害,然后在医院里也有更明确的升职成长体系,多了患者、医生、医院、学术会议等等类似的冲突场景,这样的主线写起来会相当顺手。

但同样的,也会舍弃掉很大一部分本书里的日常生活,包括细腻的感情进展。

怎么说呢,当时也是想过的,但开书的原因,其实就是那么灵光一闪,‘主角因为高中时期的同桌而走上心理咨询师的路,并治愈她一生’

这就是我开书时的念头,最终确定了目前的写法。

就像我书里提到过的那样,每个主角的追求,都是跟他的家庭背景、人生经历有关的,如果以事业线为主题,那么元嘉必然不会是现在这副温柔淡然的性格,他可能更加爽快,故事的节奏也更符合当下网文的口味。

但我还是选了日常文的写法,舍弃了戏剧冲突,用更慢、更细的语言去写人物的成长、心理状态、包括各个案例里的来访者。

它对写作的要求确实很高,如果没法准确地写出那种情绪状态来,读者是无法代入的,会感觉莫名其妙。

我觉得写得比较好的案例是栀子还有王雅琳和江诗韵这三个案例,毕竟有很大程度上我是有亲身体会的真实感受,所以写起来也能更好地把那种情绪表达出来,也只有这样,大家才会觉得写得比较精彩、有点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