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第2/2页)

或者如果唐志勇实在忙不过来的话,她来唐家这边过年也行。

老太太上了年纪,唐志勇自然不会让她在舟车劳顿的过来,于是便应下了过年前后去N省待一段时间。

N省距离D省也不算太远,可以先去D省具体看一下,然后再去N省过年。

和杨大爷商议好,趁着大雪还没封路,先让十里村的人带着家里的那些存货到县城一趟,到时候他找人先把这些存货收了。

这也算是先安安杨大爷还有那些村名们的心,初步建立一些信任感。

等年前他去实地考察了,再决定之后的合作项目。

“也不一定非要十里村这一个村子里的,周围几个村子的话,只要他们自觉自己家的货质量过得去,也可以在那几天到县城的临时收货点看看。”

唐志勇的公司货物吞吐量极大,如果不是因为他看上的其实是整个D省的市场,想要以点带面,周围这几个村的东西也就是一车的事,根本不需要他亲自出面。

杨大爷闻言连连点头。

唐先生这张张嘴的功夫,他就要从一个村的能人变成十里八村的能人了?

等到晚上杨大爷电话打通那十里村唯一的一部电话时,前来接电话的杨大爷的二弟更是有些难以相信,更别提村里其他人了。

不过出于对大哥的信任,隔了两天,杨大爷的二弟还是带上了两大箩筐的干货,借了村里共用的唯一一辆汽油三轮车,准备上县城里去。

与他同行的,还有村里其他一些人。出于对村里唯一一位能人的信任,他们虽然觉得事情有些怪玄乎的,但也各自带了许多家里存的干货。

最多的是木耳,也有一些榛子、栗子。偶尔还掺杂一些猴头菇、榛蘑之类的。

按照杨大爷的说法,全都是捡品相最好,最干净的拿过来的。

一行人一路忐忑的去了县城,按照杨大爷给的地址找到了临时收货点。

原本以为还要费些周折,谁知道收货点的人动作利落极了,检查发现没问题后就开始给干货分类,分类称重完就十分干脆的付了钱。其中木耳的单价便宜些,猴头菇要贵一些。

去的时候大家大筐小筐,回来的时候,每个人怀里都揣了或多或少的一叠钱,捂得人心里都热热乎乎的。

此时天上已经渐渐飘下了白白的雪花,一哈气眼前都是雾蒙蒙的,坐在车斗里的杨大爷二弟把手捂在了随行的小孙子的耳朵上,脸上却带着怎么忍都忍不下的笑意。

只听年纪大概五十多的小老头得意洋洋道:“看,俺就说,俺哥是大能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