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我要给你封侯(第2/3页)

“这委屈还不大?你还想怎么委屈?”

两个人底线完全不一致,宋离觉得心暖又好笑,李崇觉得憋气又心酸。

“总之这个事儿我做主,我是皇帝,说封谁就封谁。”

这几年成武帝威势甚重,也唯有在宋离的面前他能露出孩子般固执的幼稚。

“不妥,历朝历代唯有开国时才会大肆封爵,平和年间若非有功绩于朝堂或是姻亲于皇家断没有随便封爵的,更何况我如今是商贾?不要任性。”

因为李崇顶着的这张脸确实是年轻稚嫩,这人在他面前又总是插科打诨地没个正行,所以虽然两个人芯子里是同岁,可宋离对李崇总是有一些年长些的宽和纵容在,但是同时偶尔也会带出这样像是规训后辈一样的语气。

李崇却是狡黠一笑:

“谁说你是商贾?你是已故淮安将军的遗腹子,当年由先帝认回,养在京城,朕亲政后特命你暗中成立远洋商队,寻得洋人战舰以补我大梁水师的不足。

五年来奉皇命筹措水师军饷,待朕检阅水师后,如今三万水师已成,当论功行赏,这水师的衣食父母封个侯爵难道百官还有意见?若是有,那日后水师饷银便由他们出。”

这一套说辞半真半假的将宋离都弄的哭笑不得:

“看来你真是想了多日了。”

“那是自然,这淮安将军无后,我查过了,而且也姓宋,我将先帝摆出来,谁还能跳出来反对不成?再说水军饷银,整个户部是最清楚的,这些年来朝廷只拨了部分饷银给水军,剩下的那部分都是朕的私库抵上的。

出京之前韩维还问我,是不是有什么赚钱的法子,劝我不要将整个私库都搭进去,这个时候若是将你封侯,那么朝中的人也就清楚了,你是我的人,你手中的产业都是为当今皇帝赚的,哪个不开眼的还真敢质疑这旨意?”

李崇琢磨了很久,早就将各个关卡都想清楚了,宋离沉吟的片刻,倒真是点了头:

“这样倒是也好,若是如此,那我手中的产业便都成了皇上的,日后若有变故也稳妥些。”

“别瞎说,有什么变故?变故就是这旨意一下,怕是朝臣都以为是我想吞了你家产呢。”

李崇手指不老实地在宋离的背上跳舞,忽然想起什么开口:

“哦,对了,还有一件事儿,年前书循到京中述职的时候私下与我说的。”

宋离抬眼:

“循儿?他找你说什么了?”

“他和夫人商量若是有了第二个儿子想过继给你,如今团哥儿还小可以常来常往,若是再大一些,倒是也不好总往你的府中来,他是怕你膝下寂寞,他本想找你说的,但是猜到你顾及自己商贾的身份未必会同意,所以才来与我说。

我猜你不会同意侄子最后落一个商籍,也就压住没说,但是日后不一样了,你封侯这爵位总要有人接替。

到时候过继你侄子为世子,日后承袭侯爵也好啊,这孩子若是以后是个成才的,那就入朝为官,万一是个小学渣啥也考不成,这爵位也能保他一世衣食无忧。”

宋离开始心中还是拒绝的,但是在听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忽然脑海里就浮现出了团哥儿不喜欢识字的样子,虽然他有些记不清他三岁的时候是不是喜欢习字,但是他记得循儿小的时候是很喜欢看书识字的。

团哥儿似乎不是爱读书的,这万一老二还不如老大怎么办?这么想着好像有个爵位继承也是一条出路,李崇紧怕他不同意便再次开口:

“你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你为大梁做了这么多,还有光帝本就亏欠你们周家,只弥补一个侯爵我都嫌少。”

就在李崇打算再劝劝的时候宋离同意了:

“行,这事儿我会在和循儿说说,主要还是他和夫人也愿意才好。”

虽然亲族之间过继是常有的事儿,但是哪个做娘的又舍得孩子呢?

天子驾幸江南,说起来好似是游山玩水来的,但是李崇却货真价实不是来玩的,待天子龙驾一到,李崇便住进了这扬州太守府中,前两日与宋离日日耳鬓厮磨的好日子不再,因为他召集了江南五省五品以上的官员来扬州见驾。

为的就是亲自见见这些地方官员,了解一下各地的政务情况。

第三段运河的情况,江南粮仓的情况,江南盐务,还有已经兴办起来的蒸汽纺织厂,李崇都要亲自过目,一样一样的事儿排下来,竟然堪比在京中朝中,连着周书循这个扬州太守也忙的脚不沾地。

与这太守府中截然不同的就要数宋府的花园了,如仙境一样的园子中,一大一小正对着,宋离被那天李崇那天的话提醒了,决定要抓一抓团哥儿的学问:

“团哥儿喂了小鱼来看两个字好不好?”

穿的像是一个小仙童一样的小家伙趴在湖心亭的栏杆旁,正用手中的鱼食喂鱼,闻言小脸儿都皱成了小包子;

“不要,字不好看。”

宋离十分有耐心:

“字不好看什么好看啊?”

小东西转过头,清澈的眼底是满满的喜爱依恋:

“伯伯好看,不看字,看伯伯。”

宋离...他没有一次觉得他应该长得丑点儿。

宋离作为这扬州城中第一富商,这由蒸汽机带动的纺织机建成的纺织厂,自然就是他的产业,天子驾幸,这是天大的事儿,他自是要陪同。

自五年前李崇画出了蒸汽机的简易原理图之后,便有无数的工匠反复尝试,总算是做出了差不多的东西来,只是相比于后世的蒸汽机,如今能做出来的也仅仅是单轴的,没有那么复杂,带不动更大的机器,但是对于纺织机倒是足够了。

这也正印证了工业革命的时候,那时也是纺织业的生产力最开始大幅度提升的。

因为集中化的机械性生产,也就自然将纺织这一之前在家中可以完成的生产项目搬到了工厂内,这扬州也就开始有了妇女走出家门到这棉纺厂工作的了,最开始的时候这份工作几乎没有人来,毕竟女子不得抛头露面几乎已经是深入人心的印象了。

最后是周书循大力推动,着了衙门中的捕头亲自把守棉纺厂,规定上工时间,这才有了妇女前来,渐渐的也有两年的时间了。

李崇只在折子中了解棉纺厂的情况,这到了现场倒是第一次,他唤了宋离跟在身边,朝臣也知这位是这扬州首富,便也不觉此举有什么异常。

宋离一一为李崇和身后的官员介绍:

“这棉纺厂共有这样的纺织机五十台,一台纺织机如今一天能织的布便有从前一个人织半月的量。”

李崇看向身边的人故意开口问:

“这纺织机什么布都能织吗?”

宋离很有规矩地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