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同浴(第2/3页)

岩月礼等一干老臣也暗暗放下心来,他们知道如今的天子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年幼的东宫了。

葛林生上前一步奏秉:

“陛下,后日皇陵祭祖还要照旧,如今宋督主重伤,臣举荐禁军统领随驾护驾。”

李崇想起来初五的时候确实要去皇陵祭祖,本来应该是直廷司督主宋离率领督卫军护驾的,如今宋离重伤,内阁便有心思夺宋离的权了,他顿了片刻开口:

“调拨一半禁军和督卫军护驾就好。”

李崇没有在今日提及为周家翻案一事,毕竟那案子只有先帝的一封遗旨,并没有证据,他需要阎毅谦审结此案,得到确确实实的证据之后再光明正大地为周家翻案。

这一下午正阳宫正殿的人便没有断过,李崇借由此事换了一批禁军的人,他必须要把禁军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只是李崇虽然极力不愿让这件事儿被扩大化,但是京城中的消息总是传的比风都快,王和保作为当朝首辅,被抄家下狱的事儿怎么也瞒不过去。

此刻京中最着急的除了那些王和保一派的朝臣,便是想方设法走了王和保和其门生门路的举子们了。

这两日京中各地会馆中的举子都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悄悄议论此事,这些考生中不乏在朝中有些门路的,竟然真的打听出了宫变的消息;

“我听说王和保犯的不是普通的罪过,是谋反,还记得昨夜宫内那冲天大火吧?”

“这王首辅已经位极人臣,怎么还会如此昏聩做出这样大逆不道的事儿来?”

“是啊,我听说是直廷司的宋离和焰亲王及时镇压了叛乱。”

“哼,宋离那个阉狗一直和内阁不和,这样的机会他自是恨不得踩死王和保。”

许安听了这话按按捏紧了拳头才忍住了上前理论的冲动,但是听到这些人的消息中提到了哥哥他还是放不下心来,宫变多凶险啊,哥哥不会出什么事儿吧?

苏州会馆中许安走来走去,再一次快要将屋内的地板都踏出坑来,然后再一次看向了林安:

“林叔我心里很乱,总觉得哥哥好像出什么事儿了,我能不能让大黄再去一次?”

从知道宫变之后许安就坐不住凳子寝食难安的,干什么都觉得心里发慌,林安其实也有些担忧,只怕宋离真的出了什么事儿,他迟疑了片刻之后还是点了点头,照旧还是让这许安画了一幅隐晦的画送去。

而同样在府中焦急等待的还有宋才,因为到了现在宫内都没有宋离传出来的消息:

“总管,大黄来了。”

宋才立刻去了后院,他打开了信件看到了里面小少爷的那幅画。

这次画上画着的是一个小人,是上一次那幅画中矮个子的小人,那个小人微微张着小手,一脸疑问地看着前方,似乎着急的地在找人,小人的前面画着一个房子,房子的门有些像宋府。

宋才看懂了这幅画,小少爷是在问他哥哥呢?现在在不在府中?

他看懂了却不知道如何回答,因为他到现在也没有接到任何的消息,正在愁如何回信的时候,忽然听到人禀报说宫里来人了,他立刻将信件收到了怀里去了前院。

来的人乃是宫中的内监:

“陛下口谕,着宋府总管宋才进宫。”

宋才跪下听完了谕旨有些愣住,陛下召他进宫?他塞给了传旨的太监一锭银子:

“劳烦问一嘴,陛下召老奴可是因着我们家督主?”

传旨的太监乃是之前在李崇身边伺候的人,御前的人总是警醒伶俐的,这两日更是将天子对宋离的看重都看在了眼里:

“自是因为督主身欠安,陛下只怕宫中的人伺候不好督主,宋总管尽可放心随奴才进宫。”

宋才是知道宋离身体情况的,立刻跟着内侍进了宫,按说宋才并未净身是不能留在宫中伺候的,但是李崇也知道宋离好面子,而且一时之间绝不可能接受他照顾,他又不想他病中身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所以才破例召了宋才进宫。

宋才到正阳宫的时候先被带到了正殿的外面,等着李崇和里面的朝臣说完了话,才由着内侍领着进去。

这皇宫宋才也是第一次来,在看到厅中穿着龙袍的皇帝时也是立刻跪下行礼,李崇微微抬手:

“起来说话吧。”

“是,陛下。”

宋才垂首而立,李崇盯着他,第一句话便让宋才心都差点儿跳出来:

“宋离身边唯有你能近身伺候,想必你是周家的旧人吧?”

眼见着宋才脸色都白了下来,李崇才挥了挥手:

“别紧张,焰亲王已经给朕看了先帝为周家平反的圣旨,朕也已经清楚周家当年的冤案,你放心,待复印开朝,朕自会为周家平反冤屈。”

宋才没有想到李崇会说出这番话,他的眼眶都有些发红,这么多年督主终于等来了这一天吗?看见他激动的情绪李崇心中也有些不是滋味儿,叫人给他上了茶。

“坐下吧,你不用紧张,朕言而有信,说到必定会做到,朕今日唤你进宫只是想要多了解些周家的事,你只管答,答完了朕会送你去照顾宋离。”

宋才不知道李崇到底想知道什么,但是听着这最后一句他还是心动了,他现在最想看到的就是宋离的情况:

“陛下请问,奴才知无不言。”

“你这么多年伺候在宋离的身边,是周家老人?”

“回陛下,奴才是随周夫人一并进周府的,二公子出生之后奴才便被分到了二公子的院子,护卫二公子的安全。”

李崇知道这个二公子指的就是宋离:

“这么说你算是从小看着宋离长大的?”

宋才点了点头,李崇有些好奇地问出声:

“宋离小时候是什么样?调皮吗?可爱吗?”

宋才愣了一下,陛下这问题问的实在让他没有想到,不过顺着他的问题他还是想到了二公子小时候的模样:

“二公子从小长得就好,而且异常聪颖,只是因为时常逃学而被老爷责罚。”

李崇笑了:

“宋离,逃学?他不喜欢上学吗?”

李崇实在无法将宋离现在的模样和小时候逃学的小团子联系在一起,不知道是不是天子的神色温和,让他的心情也跟着放松了不少:

“老爷要求严格,大公子五岁启蒙的时候,老爷便将三岁的二公子也送到了学堂,大抵是年纪小,二公子时常瞌睡,冬日里起不来便会设法逃学。”

三岁就启蒙?古人的启蒙可不是现代哄孩子的幼儿园,那是要识字背书的,三岁是太小了点儿,他似乎都能想象到小小一团的宋离在学堂上打瞌睡,小脑袋一点一点的模样。

他问了不少宋离童年的趣事之后便问到了宋离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