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对生的渴望,不能只看表面(第2/3页)

“从第二医院过来的。本来是要在那里治疗的,但是医生病了。一位年轻医生偷偷告诉我们,可以到阳光诊所问问看。我们没别的要求,就是不想开刀,尽量保守治疗。我爸爸今年76岁了,医院医生也说了,开刀的风险非常高,劝我们保守治疗。”

抬着老人过来的是两名五十岁左右的男子,还有一个四十多岁的女士跟在后面。

一共四个人。

从他们的面相看,比较相像,应该是兄弟姐妹。

手法复位门诊室只有陈医生一个年轻医生。

多半是他偷偷的让家属把病人抬到阳光诊所。

算是卖一个好给李敬生。

“看来老师的病还没有好啊!等会下了班,应该买点水果去看看。”

李敬生不是那种无情无义的人。

徐医师生病了,而他的诊所这两天正好上了报纸和电视,前来求诊的患者挤爆了小诊所。

他根本没办法去第二医院帮忙。

下了班,肯定要去看望一下。

“在第二医院拍了片子没有?”

“拍了!”

老人的女儿赶紧把资料袋递给李敬生。

接过后查看了一下,老人的左腿腓骨严重骨折,胫骨存在轻微程度骨折。

从骨折的角度来判断,应该是侧面摔倒造成的。

如果是正面摔倒,胫骨一般会优先发生骨折。而且骨折方向也有所不同。

“他是怎么受的伤?”

“上楼梯时摔倒的。我爸喜欢健身,他住的地方离中心公园挺近的,不知道怎么摔倒了。后面有人打电话给我们,赶过去的时候人已经躺在地上很久了。”

这次是老人的儿子答的话。

李敬生点点头,心里已经有了底。

“老人家现在是自己独自居住吗?”

“是哟!他说跟我们住着不习惯,就一个人住在市中心的那套老房子里。”

“他这个正骨以后,肯定需要有人照顾。我这里没有住院的条件,你们到时候自行商量一下。片子我已经看过了,能不能手法复位成功还不确定。你们也知道,他的骨折蛮严重的,两根骨头都存在骨折,这个复位难度很大。”

李敬生看过片子后,心里其实已经有了底。

这单业务能吃得下来。

按照第二医院门诊的收费标准,这样的病人手法复位的治疗总费用约1200元到1800元左右。

不固定。

如果开刀做手术,那就贵了。

最少五千往上走。

花到一万五以上都没什么好惊讶的。

患者的年龄本身偏大,做手术的费用高一些很正常。而且住院时间也要比年轻人长一点。

老人的新陈代谢变慢,身体本能出现衰老,骨头的愈合时间要比小孩子久得多。

伤筋动骨一百天。

这是指普通成年人,如果是老人,三个月最多也就是基本愈合。不可能达到完全康复的标准。

当然,住院是根据外伤口及综合情况评估的,一般住院两个星期左右就可以出院回家静养。

“这么说是能治了?”

三个家属均是露出一丝喜色。

“可以试试!”

李敬生肯定不会把话说满。

“那要多少钱呢?”

“小妹,管它多少钱呢!反正只要能治好爸爸的腿就行。再说了,诊所肯定比大医院便宜,不会贵咱们的。”

大哥嘴上说得好听,实际上哪能不计较呢。

要是真的不计较治疗费,完全可以在大医院手术治疗,何必跑到小诊所求诊?

李敬生自然不会戳破,而是微笑着道“手法正骨,外固定、配续骨膏和钙片的费用是700元左右。”

外固定肯定会要上夹板。

成本价就要接近八十元了。钙片的零售价是30元一瓶,两瓶就得60元。然后续骨膏他这里没货。

他准备找金匮诊所合作。

毕竟大家现在都已经认识了,学学赵老板的手段,来点利益捆绑,大家的关系会更融洽。

“治吧治吧,七百元不算贵。”

几百块钱确实很便宜了。

其实我国五六十年代的时候,看病也是特别便宜。

现在很多医院和医生都是功利化了,再加上种种原因,导致大家看不起病。

“那里扫码就可以交费。”

李敬生肯定要先收钱。

三兄妹一番争抢,最后大哥出的钱。

“高医生,麻烦你去一趟金匮那边,找叶老板拿点续骨膏药过来。要挑最好的拿。”

其实续骨膏药就一种,不存在什么好与坏。

当着患者和家属的面,却必须这样说。

“好的!”

小高匆匆出了诊所,去金匮诊所拿药去了。

李敬生则开始为老人摸骨。

经过摸骨后,他发现患者的骨质存在一定疏松现象,别的倒是没什么问题。

正骨复位难度比较高,但是他能搞定。

先是旋展法调整腓骨的方位,对齐后提按端挤与摇摆触碰接连施展,配合作用后成功的把患者的骨折部位接回去了。

其实主要是腓骨骨折处的复位。

胫骨本身比较粗壮,骨折程度也不算严重,摇摆触碰就能让它很好的复位了。

总的来说,这次的复位难度比预期的要低一些。

这几百块钱赚得还算轻松。

检查无误,给患者上外涂小高拿回来的续骨膏,然后上夹板固定断肢。

弄妥后,观察下肢血运通畅,算是大功告成。

开了两瓶钙片,交代家属带回去按量给患者服用。

老人的营养状况并不理想,说明平时吃的并不是很好。三个儿女看似关心老人,从头到尾没人问过老人痛不痛,感觉怎么样?

医生说可以了,他们抬着人回去。

三人刚出门,隐隐听到传来争论声。

谁照顾老人成了三人争论的焦点。

刚才在诊所内,三人并没有讨论这件事。

李敬生没有管别人的家事,反正患者已经治好了,剩下的事情非医生能力所及。

“盒饭到了,都过来吃饭吧!”

他招呼三个员工吃饭。

“那个老人的儿女都这么大了,还是蛮孝顺的嘛!”

韩思莹夸着那个老人的儿女。

唐萍听了后,却是笑着摇摇头,并没有说话。

小高只顾低头干饭。

“老板,难道我说错了吗?”

韩思莹想从李敬生这里找到答案。

“思莹刚从学校出来,虽然有着一年的医院实习经验,但是社会经验还是比较少。我给老人正骨的时候,老人发出痛呼声,你有观察那三兄妹的表情吗?”

李敬生问她。

“这个还真没有。我只看到他们三人抢着付治疗费,还有就是听到老人的骨伤能手法复位时,三人都很高兴。后面在治疗期间,那三个人也在说,爸爸福大命大,遇到了好医生,不用遭罪等等。这不都体现出他们对老人十分孝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