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八章 门徒(第2/3页)

“如今糖这么便宜吗?”赵顼诧异道。

“呃……这是比方。”

“哦。”赵顼尴尬道:“你继续说。”

张斐道:“当小贩得到我这一枚钱币,就必须算作他的收入,那就得产生一次税收。”

赵顼点点头。

张斐又道:“而司马学士的意思,一切就是到此为止,直接终止。但事实上,小贩又会拿着这一枚钱币去购买粮食,而粮商得到这一枚钱币,这是不是又产生一次税收。”

赵顼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张斐道:“但实际上,这两道税都是这一枚钱币产生的,而这就是三司使的意思。”

赵顼点点头道:“朕明白了。”

张斐又道:“这商业的关键,是在于流动,而流动的快慢多少,都是取决于货币。但货币缺乏时,大家只能以货易货,交易起来就非常繁琐,原本我一天可以交易十次,产生十次税收,但如今我只能交易一次,那就只能产生一次税收。

而当货币泛滥时,结果是一样的,交子的问题,就能够说明这一点,这物以稀为贵,货币越多,货币就变得越不值钱,最终就还是变成以货易货。

这其实一把双刃剑,若是发挥得好,确实可以如三司使所言那般,但用不好,也会将自己给捅死,比现在更惨。”

赵顼皱眉道:“岂不是很危险?”

“此时倒是不危险。”

张斐笑道:“因为原本我朝钱币就不够用,郊外的很多农夫,都还是以物易物,再加上旱情的原因,导致目前市面上是严重匮乏的钱币,这时候发一波纸币出去,哪怕是超发一些,对于朝廷的收益也是巨大的。

而蜀地交子和西北盐钞问题就在于,当官员们看到这一波纸币带来的益处,再加上朝廷缺钱,所以就不断的发,然后跌入深渊。

所以,朝廷只要不太夸张,这一波买卖是稳赚不赔,但长久下去,可就不一定了。”

赵顼是不断地点着头,但这脑子里还在消化。

张斐也没有打扰他,而是偏头看向薛向,目光中透着一丝困惑,这人怎么知道这些,难道他真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奇才。

王安石瞟了眼正在冥思苦想的司马光,暗笑,薛向这现学现卖的手段,还真是不错呀!

他倒是很快就反应过来,因为他天天也在钻研这种事,而且当时他在京城也发过盐钞,以及张斐在河中府的计划,也都是暗中跟他商量的,里面多多少少都涉及到这方面的知识。

但是司马光不知道,是想了半天,也没有悟透此中道理,索性道:“这只是你一面之词,你可有凭证能够证明这一点。”

还是那句话,道理谁都会讲,我能讲得比你更加漂亮,但问题是能不能说到做到。

这是听证会,不是口嗨会,你必须得拿出证据,证明你所说的。

“有的。”

薛向点点头。

司马光惊讶道:“你有何凭证?”

他若想不到的事,肯定就是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关键这纸币还是他们北宋首创,怎么可能会出现这种理论。

“就是河中府。”

薛向从容不迫地解释道:“由于我曾在西北主持盐马交易,故此对于西北的财政也是比较关注的,最近在出任三司使后,我又认真研究过河中府的财政变化,发现河中府的主要增长是来自商税,虽说这其中公检法的确是功不可没,但是众所周知,公检法并不能直接创造财富。

而其中关键的原因,就是因为王相公的新政加上转运司的盐钞,当地官府陆陆续续,来来回回发放了五十万贯到一百万贯的盐钞,然后每回凭借收税,又都将这些盐钞给收了回来。

按照常理而言,那么财政增长,就应该跟还留在坊间的盐钞相等,可是河中府财政增长远不止这么一点。

我在仔细研究过后,发现了这个秘密,鉴于当下的收税方式,只要发行合适数量的钱币,那么所得到的收益,是可以成倍增加的。”

说着,他又看了眼自己的副官,轻轻点了下头,那副官立刻站起身来,将一份证据呈上。

薛向又道:“这上面是我对近两年河中府财政增长的整理,里面的一些线索,我也已经标记出来,足以证明我所言。”

“原来如此。”

张斐这才恍然大悟,我就说,他不可能凭空想到这一点,原来是研究过河中府财政,不过这也很不容易,之前老吕他们可都没有发现这一点。

事实就是如此。

河中府的财政增长的这么迅猛,就是因为官府投放盐钞,刺激经济发展。

这证据呈上后,富弼翻开一看,“这看着像似昨夜写得。”

赵抃笑道:“定是昨日张三的作证,给了他启发。”

富弼稍稍点头。

因为这些都统计好的数据,非常精简,几个老头仔细看了看,然后面面相觑。

好像……好像有些道理。

富弼就道:“这其实跟钱荒是一个道理,钱荒必然会使得商业萧条,如果在钱荒之时,发放钱币,商业自然会想好,所得财富,绝不只是发出去这些钱币。再根据新税法,朝廷得到的税收,也肯定会增加不少。”

冯京点点头道:“是呀!这新税法也是不可忽略的,正是因为之前不是那么收税,故此在治理钱荒时,也难以体现出能够为国家增加多少财政。”

富弼见司马光还在仔细研究,沉吟少许,突然向薛向问道:“三司使方才说,只要发行合适数量的钱币,所得收益,将会成倍增加,不知三司使是如何断定这‘合适数量’?”

薛向道:“因为此政策目的,到底是为求赈灾,而根据我的观察,此番旱情,受影响到最大的就那些缴纳百分之五、百分之六税的普通农夫,而在旱情之下,也主要是这部分人,完全失去了购买货物的能力。

因此,我的计划是,根据这些人税收,再乘以二十,也就是根据他们一年下来的总收入,来发放相等的税币,这样不但让他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又能够支持商业继续繁荣。

当然,缴纳百分之八,可百分之十税收的百姓,也会受到一些影响。

但是交百分之五这部分百姓,每年也并不会拿出所有的收入,去购买货物,但朝廷一旦发税币,他们必须将税币全部换成生活所需,这就能够弥补其他人的购买货物的能力。

但要分三次发,毕竟目前还不知道灾情会延续多久,如果等到缓解,后续将会得到削减。”

富弼再次感到懵逼。

还能这么计算吗?

以前未有过啊!

赵顼也不明白,于是又看向张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