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3/4页)

当初也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故此公检法才有上诉制度,百姓若是不服,只要提出合理证据,就可以从县城一直打到京城来,甚至告到大理寺、审刑院去。”

赵顼点点头。

张斐又继续道:“此外,臣还认为,如果齐庭长因为此事受罚,亦或者致仕,将会对公检法制度造成很大的冲击,这才是一个错误的决策。”

赵顼问道:“这又是为何?”

张斐道:“如果这样的话,试问哪个庭长还敢轻易地做出判决。我们公检法是要求,就是必须要按照制度来审理,也就是说只要是依法判决,即便有争议,即便最终自己判决被推翻,都不能定义为有罪,甚至于都不能定义为过失。

记得臣当时去到河中府审理的第一个案子,就是重审了妫乡弑母一案,虽然臣的判决跟蔡知府的判决有很大的出入,但是也并没有说引发争议,河中府的百姓,也没有认为蔡知府的判决就是错判,就是徇私枉法,真不知道为何在京城就闹得沸沸扬扬。”

说得好呀!

赵顼心里默默为张斐点赞,又瞧了眼两边的大臣,见他们神情尴尬,其实大家都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跟司法无关,纯属政治手段。

赵顼也不谈及这话题,又问道:“那张检控认为这个原则是否该废除?”

张斐道:“此乃立法会职权,检察院不敢逾越。不过在臣个人看来,废与不废,其实都有道理,就看朝廷是希望宁错杀百人,而不放过一人,还是宁放过一人,而不是错杀百人。”

司马光只觉这话有些怪,道:“你说得不对吧,应该是宁放过百人,而不错杀一人。”

张斐笑道:“可是针对这个原则,那就是宁放过一人,而不错杀百人。到底邓御史所指的‘纵妻求淫’,只是极少数的百姓,而且根据当下的法律原则,妻子如果被迫贩淫,妻子是可以直接上诉的,这已经是被允许的。

但若废掉这项原则,前去官府告状的,只怕会是纵妻求淫的数千倍之多,再加上,很难去证实,当男女共处一屋时,他们到底有没有通奸之实,到时肯定会出现更多冤案,此案已经说明这一点,柳秦氏、柳青在这过程中都遭受到不白之冤啊!”

赵顼笑着点点头,又向富弼问道:“富公怎么看?”

富弼道:“老臣倒是认为没有必要废除,正如方才张检控所言,一直以来,朝廷并没有明文规定司法官员可否破例判决,但是这种情况,一直都有发生,有些判决是对的,但也确实制造出一些冤案。

臣认为,可以采纳张检控在庭上提出的观点,作为破例判决的原则。也就是,破例判决必须是要基于捍卫此例的立意。

如果有此原则的话,司法官员就可以更加合理的运用这项原则,既能避免冤案,又能捍卫礼法。”

赵顼点点头,目光一扫,朗声道:“朕也认为齐庭长在此案中并无过失,检察院也不过是秉公执法,另外,朕也非常认同张检控之言,倘若让齐庭长致仕,只会破坏公检法的制度,故此,齐庭长继续在祥符县留任,朕也希望齐庭长能够继续秉公执法,为百姓伸冤。”

“陛下圣明。”

司马光、文彦博、吕公著他们赶紧站出来,心里着实松了口气。

吕惠卿他们也只能悻悻作罢,他们也只是照例踩上一脚。

这来个专业人士,就没争了,讨厌。

这时,一直沉默的王安石突然站出来,道:“陛下,在臣看来,此案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如柳青这样想要考取功名的读书人,若无家庭支持,是难以维持自己的生计。”

赵顼愣了下,忙点头道:“卿言之有理,不知卿有何良策?”

王安石道:“其实这个问题不但存在于读书人中,也存在于朝中,许多官员若失去俸禄,只怕也难以维持生计,故此臣当初才提出事业法。臣以为此法亦可用于读书人。”

革新派踩齐恢,那属于日常操作,他的心思可不在这上面,他是想着利用的官司,来推行自己的事业法。

赵顼道:“卿的意思是,如事业学院也招收这些读书人?”

王安石道:“未尝不可,只不过事业官署是以自我盈利为主,朝廷也不会给予太多接济,故而招收名额也是极为有限的,但也可以鼓励他们去到相关店铺寻找生计。”

张斐是听得频频点头,不愧是老王,看得可真是透彻。

其实任何事的本质都将反应经济层面上,而王安石为国家财政那真是殚心竭虑,在一些事上面,他看得比司马光还要透彻,只不过他的目的不是要去分析本质,而是要充盈国库,而司马光就是纯粹分析,往往司马光预判的更准。

文彦博不禁好奇道:“如何鼓励那些读书人去店铺找生计?”

你去说。

要不被人骂死,可就真是见鬼了。

这读书人比商人还矮一等?

赵顼也是疑惑地看着王安石。

为什么会冗官的现象,主要是皇帝想要笼络读书人,所以这科考名额是一年比一年多,但如今正在想办法裁官,科考名额又是越来越多,这不是瞎折腾么。

可如果减少读书人名额,那读书人肯定会有怨气的。

赵顼心里是很想,但他不敢说出来,这会得罪天下读书人,甚至可能动摇他的根基。

作为君主必须要施恩于读书人。

王安石回答道:“圣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连自己都养不活自己的人,还能奢望他们能够治理好国家吗?一个真正聪明的人,无论是行商,还是务农,那都会比一般人出色,故此臣建议将考生之前的履历,也视作一个评分。”

怎么去鼓励那些读书人自谋生路,将此当做科考其中的一个标准,那考生们都会努力找活干,朝廷负担就减轻了。

“不可!”

司马光立刻跳出来,对着王安石就喷,“你说得倒是挺好,可是履历这种事太容易造假,这反而会对那些穷苦读书人更加不公平。如科考这种事,是务求公平,决不能异想天开,若做不到公平,那就宁可不做。”

你这老头,每件事都得反对我。王安石是恼羞成怒,他觉得自己的这个建议简直顶呱呱,道:“有人生来富贵,有人生来贫穷,这是不可变得,照你这种说法,每件事对于穷人都不公平。”

司马光道:“正是因为有这种不公平,故此我们才要努力去做到公平,而不是让此事变得更加不公平。

就说你这履历评分,别说咱们这些参知政事,就是下面那些小官小吏的儿子,都能够轻松的找份体面的生计,他们的履历一定是光彩夺目,而穷人家的孩子,纵使能力出众,可能也难以获得一份完美的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