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第4/4页)

文帝也朝着殿外看了看,木槿的绿叶略有些黄了,风里也有几丝凉意了。

本章知识点

为什么这个林金律林常侍明明是个宦官,在那么重要的场合还跟像裴霖(男主裴明淮他爹,当时是尚书)这样的重臣坐一起呢?平时太监不都应该站旁边侍候皇上么?——北魏内朝机构简述

北魏与众不同,宦官是可以正正当当参政的,也能带兵打仗或者当封疆大吏,封到公这样爵位的一抓一把。按林金律的历史原型林金闾,是位至尚书令的,封平凉公,跟当时的裴霖属于一样的官位,而且同时期这类型对朝廷局势有相当大的干预度的宦官为数不少。所以在《御寇诀》里面文帝特别有提一句,就是林金律这样的是根本不必在宫里跟着皇帝侍候的,跟一般的重臣没区别。当然愿意多跟皇帝接近点儿在宫里侍候也没什么不可以……

北魏有个制度,凡遇到什么比较大的罪,十四岁以上男子处死,十四岁以下腐刑。早中期打仗的时候掠来的俘虏也一般都这么处理。这个制度直到孝文时代都还持续,比较突出的一例就是太和年间沙门法秀谋反,本来参与的都要处死,孝文帝下诏说免死,全部处腐刑,大家都夸皇帝好仁慈。

我看还不如直接死刑省事。我一直觉得这事儿可操作性很低,以北魏前期征战掠夺的频繁程度,得产生多少宦官?杀太武帝的宦官宗爱,一般观点要么就是盖吴之乱受牵连的,要么就是平大夏的时候入宫的,看宗爱的封爵“秦郡公”,后者可能性大些。反正北魏皇帝心是太大。

冯太后宠信大批阉官的时期,跟现在讨论的这个时期性质已经不同了,已经趋于比较“普遍”的情况了。

简单讲一讲孝文改制前北魏内朝机构的情况。北魏宫中内侍这样的职位不是宦官,基本都是出身好的鲜卑子弟,以武职较多,比如内侍长韩陵忳(麒麟官之首),性质类似禁卫武官。内行的情况较复杂,有宦官,但很少,内行分曹治事,主管皇帝各种事务,有御食曹羽猎曹等,《菩提心》里面出现过一个罗内行长,就既管御食也管羽猎,兼数曹是北魏常见的现象。

都由宦官担任的是中曹,侍御曹的话可以是宦官也可以不是。

所以北魏在太和改制前,内侍内行是绝对不能跟宦官等同的。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北魏前期虽然原则上是承袭魏晋官职名称的,但是却有个现象是“一职多员”“员无定数”。打个比方,如果原本南部尚书只能有一位,可能这一朝就有两位。比如左卫将军和右卫将军按理说应该是一样一位,但实际上可能各有好几个,没有定例,看皇帝高兴。

所以对于北魏的官职情况,在《九宫夜谭》里面也是简化了的,有些无法考证的就只能凭推断了。即便有文成帝《南巡碑》出土,我们仍然无法确定到底文成帝时代有多少部尚书,每部尚书有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