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天地量劫(第2/2页)

用现代的语句就是遗忘。可以遗忘那就可以重新想起来。

最终被篡改的记忆映入众人眼帘,渡世盘坐在青灯古佛下,烛光照在身上倒影成三人。

一人为贪,一人为嗔,一人为痴。

画面的边角微微扭曲,周遭的空间不知受到何种力量的影响,变得杂乱无章。

“没了?”

“就这么多,你大概是晕倒了。”

画面再次流动,暴雨停止,渡世恢复了正常,开始组织大雷音佛宗为来年的灾荒做准备。

正因为这份正常,当年对于渡世的死无人察觉异样。如果一个人在合适的年龄死去,并且此前没有表现出任何异样,如此很难让人产生怀疑。

李易手指微微波动,记忆随着他的指尖而快速的掠过。在场的都不是普通人,再快的记忆也能够尽收眼底。

接下来三年的记忆非常多,也非常的繁杂。渡世没有打坐修行,几乎都在救灾的路上。

李易见此记忆不由的说道:“大灾洪旱。”

“仙人前辈,什么是大灾洪旱?”琼羽好奇问道。

李易回答道:“大灾洪旱如其名,先洪灾,后旱灾,波及整个九州乃至是太古神山。前三年连下暴雨,月月发洪涝,冲走了不知道多少沃土。后7年连续大旱,只是”

九州天下有一个规律,三年是个坎七年是个劫。每三年都会有一次小灾,每7年一次大灾。

如果是王朝鼎盛,哪怕是大灾也死不了多少人。仙道时代有修士援助,很多灾害都被遏制住了。

可大灾洪旱远超有记载的所有灾害,它不如涛江泛滥,可胜在持久。李长生曾去东海的龙宫中请教过那龙王,最终得出天地变动无能为力。

这就好比现代的台风一样,现代文明很难阻止。

琼羽道:“原来仙道时代也会发大水,我们那个时候也发过一次大水。整个天地都被冲刷了一遍,好多凡人躲到我家里来。”

“每逢天地法则的变动,都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人称之为天地量劫。一开始只是一些天灾波及普通生灵,后面连修士也会被卷入其中。”

李易眉头一挑,道:“天地量劫我在一些古籍上看,当时也有猜测,但变动过于轻微。”

“可能是前兆,我的一个姐姐说过,天地量劫不是一蹶而就的,需要漫长的时间酝酿。”

琼羽作为一个人不够精明,但作为一个天地清灵还算是见多识广的。这种旁枝末节的事情她记不得,但大事绝对不含糊。

活了上万年之久,能够直观的感觉到天地的变化,恰好琼羽就经历过一次小量劫。

规模大概就是现代传说中的大禹治水。

“一元有十二会,每会该有一万八百岁,一个元会是12万9千6百年,小也不知道姐姐们是不是真的?就忘川河那长度,最多两个元会。”

李易眉头一挑,内心泛起了更多的思绪。以前想不通的事情重新回想起来,好像有那么一丝头绪。

就好比如轮回一样,要是重新回到那个时候,以他现在的修为说不定能够摸出蛛丝马迹。

大灾洪旱,可能是天地量劫起浪前的一点点微风。毕竟当时的法则变动还比较轻微,并没有真正到翻天覆地的程度。

“小琼羽,小量劫要酝酿多久?”

“100年左右。”

“那天地量劫呢?”

“这个我不知道,但听一个年老的天地清灵说,最少也得1000年。具体就不清楚了,因为没人能够渡过去,我们也不过是从天地中得到前人残留的道韵从而管中窥豹。”

李易不再询问,继续波动的记忆。

大灾洪旱持续了百年,往后九洲又恢复了太平。但那之后天地的其他地方也在发生各种各样的天灾,一直到自己闭关之前。

或者说他选择必死关,就是因为灾难停止了。

接下来的记忆一直重复,渡残每次发现渡世不对劲都会昏过去,往往只能看到一幅幅大同小异的记忆。

僧人枯坐古佛前,一缕残阳照三人。

……

渡世之灵台。

官方的搜魂小队进入其中并没有受到任何的污染,天华四僧的力量笼罩他们,让他们暂时有了金丹期的力量。

这种感觉让他们兴奋。

暂时性的金丹期力量,对于他们以后的突破帮助巨大。

众人没有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进行了短暂的交流,随后开始投入工作。

“时间大概是魔渊之后,也就是在世仙大限之后。虽然这次是大师他老人家配合,我们不需要像以往一样小心翼翼,但不该看的也别看。”

“是。”

“三人一组,一组快速阅读记忆,不用记下来不然脑子会撑爆,只需要挑选出前后衔接不起来的记忆。”

官府发给他们的红头文件里已经清楚的说明了情况,以及镇国级的要求。

检查有异常的记忆。

渡世大师作为一个活佛,对于他而言有异常的记忆再简单不过,那就是无缘无故的恶,比如无缘无故杀人。

如此只需要像看电影一样,将记忆快速的看过一遍就可以了。一旦有情绪波动极度剧烈的记忆,就有可能是异常点。

队长转而又吩咐道:“二组负责仔细的查看异常点,将每一个片段都记录下来,不用分析等一下出去汇报。”

“是。”

“行动开始,一旦发现自己有任何异常,立马退出。”

“是。”

众人以三人为一组,气息融为一体,共同承受化神大能的记忆。

与其说是搜魂记忆,他们的方法更像是现代经过多次试验而摸索出来的影像法。他们不会获得记忆,只是看到记忆。

如此下来神魂的负担会得到极大的缓解。

【后魔渊之后,仙人意识到天下之乱在于无人管,故立月宫佛道三派统管天下,被外人称之为一宫两门】

【灵库,由一宫两门共同掌管,笼络天下之财,回馈天下之民。贪墨之风常有,年年有人神魂俱灭,然灵库可均灵石。仙人以为天下修士各取所需,灵石灵气指哪所需而不贪多】

【于理可,于情不可。心有不满者众多,修为越高不满者越多,由此多出走于海外。】

【仙人三千年之广寒宴,他言: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而非吾一人之天下。可九州之太平,挂于仙人一人之手】

【是力,是德,独一项者有,两项双全者无】

【仙人四千年,大灾洪旱。】

第一小组三人不约而同的猛然睁开眼,互相对视一眼,都能从对方的眼中读出错愕与不敢相信。

“三千年?四千年?”

化神不是只有2500岁的寿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