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王爷不可以

话都放在这里了,不能太简单,但是也不能太难,如果太难的话,明显就是太后要为难一个刚亲政的小皇帝了,难免会招人诟病。

太后不想还政,她还想给自己的亲儿子铺路,但也不能摆在明面上让百姓看了笑话。

可是太后却不可能轻易放过皇帝,做了这么多年的听政太后,就算是不为自己的儿子考虑,她自己也是不想归还政权的。

尝过权力巅峰的感觉,又如何能接受屈居他人之下?

而且太后心里也清楚,如果一旦皇帝亲政,最先清理的就是她太后党的人。

今日就已经砍了她一半的爪牙了,不能不防了。

“皇后说得对。”她义正严辞道:“太过于简单,也体现不了陛下的实力,所以本宫所思右想,便拿今日朝堂上的事情来考一考陛下吧。”

她看着禹州知府戚诚,眼中闪过一丝轻蔑,“既然禹州年年水患,不若陛下从这里下手。”

“哦?太后娘娘详述一下。”凌秋桑完全不担心。

“禹州除了水患之外,还算是个富庶之地,人杰地灵,出了不少才子佳人,如果陛下能想办法让百姓免于水患之苦,想必百姓们都会认可陛下的能力,届时本宫归还政权,也能让人心服口服。”

治理水患,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花的时间长,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否则是办不成的。

而这禹州,更是老大难的问题了。

保皇党和摄政王党的脸色都不好看,要是再等个几年,朝堂上不知道又要有多少的风云变幻。

不少摄政王党和保皇党都站出来表达这任务不算合理,请太后另出考题。

今天清理了部分太后党的人,朝堂上站着的,大部分都是摄政王党和保皇党,全都站出来了,太后也不能置之不理。

太后似乎考虑了一下,然后道,“治理水患,确实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那便再来一件简单的事情,北方如今干旱,现已入秋了,气温依旧拔高不下,赈灾粮送过去了,百姓现在不至于饿死,但热死的人却是不少。”

他看着小皇帝,语气里带着几分戏谑,“如果陛下能让北方的百姓不再热死,那本宫便立刻归还政权。”

在这古代,四季变迁,严寒酷暑,乃是上天注定的,如何能在夏天凉爽度日呢?

宫里还好,每年的冬天都会大量地储存冰块,夏天就能取用,普通百姓哪来的冰块?

赈灾的粮食能四方征集购买,但是这冰块,总不能送外地调配过去吧?怕是还不到半路就化成水了。

不过,这都到秋天了,哪怕气温再怎么高涨,也抵不过冬季的来临,迟早罢了。

于是太后又补充道:“这任务就以一月为限,如何?”

太后这算盘珠子哗啦啦响,吵得凌秋桑耳朵疼,对别人来说,治理水患,兴修水利,可能确实是有点儿难,但是对他来说……

他只想送太后一个高级嘲讽:就这?

至于让北方的百姓解暑,不要再热死人了,这就更简单了。

送分题,完全不慌。

“那就这么办吧。”凌秋桑拍板儿决定,他点名:“工部何在?先说说禹州水患的事情。”

工部尚书贺古堂上前,“陛下有何吩咐?”

他是个保皇党,陛下第一次亲政,他拼着一把老骨头,也必然要支持一下陛下的。

“禹州年年水患,工部为何不作为?”兴修水利,这可都是工部的工作。

贺古堂脸黑,“这禹州水患乃是天灾,不仅是本朝,前朝也依旧如此,而且禹州地势特殊,泥土松软,臣等也无能为力,只能等水患发生再补救。”

顿了顿,他目光不善地看着左相:“户部每年拨下来的款项有限,其中还被贪墨了不少,我们工部也是有心无力啊。”

凌秋桑大怒,“既然如何,你工部为何不上报?”

贺古堂刚才还在想皇帝是不是终于硬气起来了,想要收拾太后党了,结果没想到小皇帝居然找他麻烦。

他哪里是没有上报,可朝政之前都被太后把持,他的奏折多半也被左相给压下来了,而且他也拿不出左相党的贪墨证据,上报了也无用。

他叹息一声,“臣有罪,请陛下责罚。”

“朕要你有何用?”凌秋桑骂完之后,撑着下巴,似乎在考虑什么。

过了好一会儿,“工部尚书年纪大了,禹州是个不错的养老的地方,当官不为百姓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红薯已经被礼部尚书拿去种了,那工部尚书就去禹州种树吧。”

荒唐啊,荒唐,这陛下简直是荒唐。

那礼部尚书反对立男皇后,被贬去赈灾,这还算有个说法,要是灾情得到控制,那也是礼部尚书的政绩了,回京之后,就算不升官,赏赐是绝对不少的。

但这工部尚书为什么被贬?

还被贬去种树???这是什么道理???

禹州几乎年年水患,前前后后不知道多少代工部官员前赴后继,改善情况的也只是寥寥无几,只说这几年,哪怕是没有那刺史的贪污,工部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前些年这事情没爆出来,顶多说一句工部怠政,一般来说,罚一罚俸禄也就算了。

特别是这工部尚书还是保皇党,皇上这话说出来也太让人心寒了。

工部尚书贺古堂却似乎意识到一点什么,能在工部坐到尚书的职位,除了背后的世家,那跟他本身的能力还是有关系的。

他想了想,并未像其他人以为的那般叫屈叫冤,而是恭敬地接了圣上的旨意。

凌秋桑暗中点头,这工部的老头儿还是有点儿用的。

“行了,种杨树和柳树吧。”凌秋桑挥手,“工部尚书这位置还是给你留着,把树种好了再回来,你理个章程,去找户部拨款。”

户部那老头儿老神在在的站出来,“陛下,前些日子,修缮皇陵,行宫修建,以及陛下亲口批的一百万两赈灾银和一百万两军饷,如今户部已经捉襟见肘了,拨不出款项去种树了。”

户部,就是一个国家的钱袋子,前面能随便拿出百万两银子去修建陵寝,去修建行宫,必然还是有钱的。

现在说没钱,无非是这太后党把持了国库,不想让皇上顺利完成任务。

刚才蓝御拿出来的账本,户部下面不少官员都落马了,这户部尚书倒是谨慎,没捉到他的小辫子。

但是户部是什么,就是为国家赚钱的部门。

凌秋桑前些天也没闲着,还是略微查了一下大晋这个国家的历史和当朝的官员。

说实话,大晋之前是真的挺富有的,还亏得开国皇帝和之后的那几个皇帝的积累。

那时候的大晋还真称得上是盛世繁华。

别的不说,这国家就没缺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