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来了两个副队长(第2/3页)

是一只通体洁白的蝉,虽然蝉翼上的刀痕略显呆板,水平也比不上之前李卫东为周晓白雕刻的人物像,但用来把玩,却再适合不过。

这只蝉正是他昨天晚上才雕刻好的。

恰好符合他当时的心境。

只是,却没有像上次雕刻周晓白像的时候,进入那种专注的境界,所以水平看上去难免有所下降。

可即便这样,水准也足以出师了。

周晓白看着李卫东放到她手心的白蝉,眼神明显一亮,很是喜欢。

“下次我也送你礼物。”

想到李卫东都送她两次礼物了,而自己还没送对方礼物,周晓白就有些不好意思。

不过却也没有再提什么借给李卫东钱的话。

以她的家庭出身,自然能轻易分辨出这块玉的好坏,要是没钱的话,李卫东也买不起这样的玉石。

“好啊。”

李卫东欣然答应。

一旁的汪振义吃了一嘴狗粮,只能拿手里的苹果出气,就连核都没吐,直接吞下去。

然后,他又装了两个苹果,才对着李卫东招招手。

“出来,有点事情跟你说。”

“好。”

李卫东扭头,对着周晓白笑了笑,然后跟着对方出去。

来到外面,李卫东一眼就瞅到不远处正在‘散步’的宋延。

他这师父身体不好,所以经常散散步,也能锻炼锻炼身体。

所以他以后得常来。

当徒弟当到他这种孝敬程度,实在是不多了。

跟着汪振义来到一旁,对方随口问道:“去公安那边了?”

“嗯,十三局的领导给大队长打了招呼。”

李卫东点点头。

虽然轧钢厂的案子已经破了,不需要再保密,可正常情况下,如果不是汪振义想知道,他基本也不会主动说出来。

“挺好的,多熟悉熟悉那边。”

汪振义点点头。

他一直身在监狱这边,知道这边的局限性。

即便如今成了副大队长,可比起公安那边来,仍旧差了许多。

尤其是在未来的发展前景方面,更是没有什么可比性。

所以,看着李卫东能够不断成长,他是打心眼里高兴。

甚至可以说,李卫东就是再他的眼皮子底下,一步三个台阶,成长起来的。

“嗯。”

李卫东点点头。

他自然能够听出汪振义话语里是真心实意为他着想。

“有件事情,我提前跟你说一下,你也好有个心理准备,实际上,等你回新农场那边,用不了多久也会知道。”

闲话聊完,汪振义开始奔主题。

“那边来副队长了?”

李卫东稍稍一琢磨,就明白过味来。

农场副队长,好歹也是副科级的干部,监狱那边想要任命这种干部,肯定离不开汪振义这个副大队长。

实际上,自从宫家栋离开,李卫东就知道这一天会很快。

而且对此,他也没什么好抗拒的。

农场那边多个副队长,也能帮着处理点别的事情,否则以后不管有什么事情,赵海峰只能往他身上推,他就算有三头六臂,面对一个初建的农场也忙不过来。

“对,你们队长打申请报告,说那边的工作太多,你又经常被借调,不好耽误你,所以希望能给那边再配备两个副队长。”

汪振义笑眯眯的说道。

一下子就是两个,毫无疑问,李卫东这个副队长估计是给赵海峰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尤其是宫家栋那一出,更是让他声名在外。

而这种名声,有好有坏。

但是结合李卫东的年龄,估计是坏的居多一些。

不过,如今监狱那边有他跟大队长,也没人能拿李卫东怎么样。

“两个?挺好的。”

李卫东虽然有些意外,但也不觉得有什么,反正都是迟早的事情。

况且,上次宫家栋的事情也不是他主动挑起来的。

他又不是属刺猬的,不至于见谁都刺。

要是宫家栋不主动找他的麻烦,他更是乐得相安无事。

而且,来两个副队长更好,以后他只要专心负责温室大棚就可以了,毕竟这是他未来的基本盘,发展好了,不比一个一等功差。

“嗯,你能这么想就好,不管怎么样,该团结的时候也要团结自己的同志。”

汪振义见李卫东并没有什么异样,说的也很坦然,也就放下心来。

这件事情,他原本并不打算专门跟李卫东说,但既然碰上了,那就提一提。

好在李卫东没有让他失望。

“对了,那两个副队长什么来路?”李卫东又问道。

本着要团结同志的想法,李卫东觉得自己有必要先了解一下马上到来的同志。

最起码了解下对方的性格,实在不行,他可以适当的谦虚低调,往后退一步。

毕竟有句话叫做退一步海阔天空。

作为新农场第一副队长,表现的大度点,任谁也挑不出毛病来。

“一个是第四农场那边的,叫王宏伟,不过他原本就是副队长,四十来岁,比较稳重,性格脾气都很好,这是大队长特意钦点的。”

汪振义说到这里,不免又看了眼李卫东。

估计参加会议的人都能从这个调动看出大队长对李卫东到底有多看重。

说白了,大队长将王宏伟这个老好人放到新农场,为的就是中和一下李卫东的个性,跟那样一个老好人处事,往往也比较轻松,不至于发生什么冲突。

这点,就连李卫东也能感受到。

毕竟大队长一直都很看重新农场,一开始找的队长,副队长都是年富力强,有冲劲,有干劲,也有头脑。

为的就是让新农场快速发展起来。

可这次,偏偏选了一个老好人。

这种人虽然好相处,各方面都很好,可唯独有一点,那就是太稳重。

说不好听点,就像是机关里养老的那些老干部。

每天上班后,一杯茶,一份报纸,优哉游哉过了一上午。

中午吃个饭,出去溜溜圈,回来继续上午的事情,又过了一下午。

除了对福利待遇感兴趣,别的都提不起劲来,能拖延就拖延,能推就推。

指望这种人带动新农场的建设,显然是不可能。

所以,大队长明着是答应了赵海峰的请求,但实际上,还是掺了些沙子。

相信以赵海峰的性格,也绝对不会欢迎这种人。

毕竟他到了新农场那边,可是挽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的。

“另一个呢?”

李卫东又问道。

“另一个是从别处调过来的,叫李庆峰,不到三十岁,性格方面不是很了解,但应该挺有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