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影像的力量!(第2/2页)

政府严查并且收缴走私药。

病人一个一个死去……

那就可以拿奖了,至少,可以入围主流电影节。

相对来说,贾樟柯的电影会更符合西方的口吻。

特别是威尼斯、柏林等欧洲一流电影节,向来都会以强烈的政治性作为评审的考量侧重之一。

所以,《药神》的海外口碑没有特别好,更没有拿到值得一说的海外奖项……

但……这个电影很适合中国市场!

它没有采取高度的对立激化的构建方式,让主角完全成为正面高大全的角色,全程饱受社会的欺压,而是将每一个人物,都当成了单纯的普通人个体去表现,淡化了简单的正邪两极化。

程勇的转变是因为朋友病死,才感到了“在普通病人身上感受不到的刺激和打击”,从而促成了想法上的巨大转变,这个人物的思想境界其实是被降格了。

但这种降格,吻合了“我不是药神”的神性打破,而将程勇还原成了一个普通的个体之人:转变的勇气,来自于情感面上的激烈触动,而非理性的逻辑认知。

这种处理,让故事更有逻辑性……

当然,最主要,‘这个世界只有一种病:穷病’以及‘谁家还能没有个病人,你能保证你永远不生病吗?’这俩句台词,直接把这部电影升华了……

就像黄毛说的那句‘你知不知道,就算你一瓶卖五千,很多人还是吃不起!’

首映结束,掌声雷动……是真的掌声雷动!

文木野、邓朝、陈晓、曾黎、章宇上台致谢,分享了一下创作经历,然后沈旭东上台。

“《药神》的完成度相当高,文木野确实牛逼……更牛逼的是像文木野这样的牛逼的新人导演,我们公司签了三十几个……所以,归根结底还是我牛逼!”

“哈哈……扯回来,《药神》这个戏很特殊,它是现实主义题材……而且我估计它会票房大卖……我所谓的票房大卖都是30亿以上!”

“先不说这个,我来谈谈影像的力量!”

沈旭东说了两句开场白,然后直接进入主题:“我入行比较早,04年写了个叫《杰出公民》的本子,走的是海外拿奖路线……当时的电影市场比较差劲,你的电影海外不拿奖,根本没有可能收回成本!”

“很走运,第一部戏,《杰出公民》就帮着陈导明老师拿了威尼斯影帝,我也算一战出名了……之后是《飞行家》,也拿了奖……但《飞行家》内地票房很惨淡……05年,我开始制作第一部面向国内的电影,大家知道是哪部片子吗?”

底下有观众喊‘人生大事’,沈旭东立刻点头:“没错,《人生大事》……也是邓朝主演的,老实说,邓朝当年的演技,绝对值得一尊影帝奖杯,可惜,金鸡、百花全都无视了……从那之后我对这俩奖项彻底无感……这是题外话,之后我参与了冯晓刚导演的《失孤》、《手机2》、《非诚勿扰》三部片子……最近冯导因为《手机3》被崔老师针对上了……”

说到这,沈旭东无奈道:“有很多网友询问我内情,我啥也不知道啊,我连《手机3》开机,都是通过微博知道的……”

“扯回来,大概从《人生大事》之后,我感觉电影市场就好混了,一个合格的故事加上合适的演员,再配合不错的宣传,基本票房拿给都能破亿,所以,我就动手拍了《扬名立万》,很不错,票房破了两亿……”

“那几年,电影市场卖座的影片通常都是大明星+大制作,《扬名立万》不是什么大制作,场景就是一家租用的大别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很多电影~”

“进入10年之后,卖座影片开始迭代,这种迭代不仅反映了影视制作水平更反映了社会、时代的需求,前几年,但凡是伤感青春片只要上映,绝对能赚个盆满钵满,但观众审美在进步,对高质量影片的需求也在增长……所以,最近几年的青春片很难卖座,所以,《少年的你》加入了校园霸凌、青少年犯罪因素……很卖座!”

“《战狼》系列、《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等主旋律题材成为爆款,预示着观众对家国情怀开始接受并且强烈关注……”

“未来三到五年,主旋律题材绝对是无法忽视的一块!”

“除此之外,就是现实主义题材!”

“现实主义题材,聚焦现实,聚焦观众关心的话题,比方说诈骗、学区房包括扶贫,这些更容易引发观众共鸣……但这对创作者来说挺难的……尤其是我这种功成名就的创作者,因为我的生活根本不关注这些……举个例子,学区房对我来说根本就是概念,我在BJ有好几套房产,基本上哪个学区都有房……那怎么办?”

“挖掘新人,培养新导演!”

“现实主义题材要想收获观众的掌声,就得具备影像的力量,可能有人会问:影像的力量到底是什么?”

说到这,沈旭东举起两个手指:“共情还有共鸣!”

“你得让观众有切身感受……《药神》就是这样的电影,我看完剧本,最喜欢的台词:这是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病,穷病,没法治……或许这部电影有很多不足,但有这句台词就够了!”

“谢谢大家!”

……

沈旭东这番发言算是有感而发……

他很少公开说这么多,这次挺有感触的。

一方面《药神》确实是部好电影,也肯定能大卖;

另一方面,整个行业,资本确实在退潮……

这种截然相反的局面,让他觉得很有意思。

或许,电影这东西可以沾惹商业,但不能满满都是铜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