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雨夜(第4/8页)

“行了,快吃吧。等一下把他们的账一起结了。”

众人点点头。马振坤用嘴从烟盒里叼出一根烟,拍遍了全身的兜也没找到打火机。

他指着廖健:“你是不是又拿我火机了?”

廖健讪讪笑着,从兜里摸出好几个打火机,放在手心里等马振坤选,就像超市柜台一样。

马振坤气恼地随便取了一个,刚把烟点上,廖健也很自然地从马振坤的烟盒里取了一支。

马振坤伸手打了一下:“怎么又抽我的?”

廖健自然而然地说:“我的抽完了。”

马振坤笑骂道:“你的?大哥,您买过烟吗?”

桌上一阵哄笑。廖健也跟着笑了,他没说话,嬉皮笑脸地点上烟。

老板刚送来一份烤豆腐,众人的筷子迅速围上来,小徐却仔细地将烤豆腐上洒的香菜挑出来,再夹到碗里。

感受到马振坤瞪他的眼神,小徐解释道:“不吃香菜,受不了那味儿。”

马振坤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他摇了摇头:“现在的年轻人啊……”

小徐没接话,吃了口豆腐,转向程兵:“程队,五天破案,会不会太短了?”

程兵不动声色地说:“咱们其实只有三天,过了三天,就不好办了。”

“这个我懂,72小时黄金时间,犯罪现场的痕迹最清晰,罪犯活动的活跃度,排查人员的记忆最完整,警校都教过。”小徐喉咙动了一下,把食物送进胃里,“但也没必要说五天吧,时间越多越好啊。”

蔡彬饶有兴致地问小徐:“警校教没教过你,要没破案怎么办?”

“扣工资,停奖金呗。”小徐喝了一口酒顺顺食道,“还娶不到老婆!”

桌上又是一阵哄笑。

程兵正色道:“921这种大案,全局上下都扛着压力,五天是最后期限了,要是拿不下,我就走人,为后面接手的队伍多争取点时间。”

接着,他又说:“听说警犬大队缺个教官,我训狗去。”

后面这句话说得和前面那句一样正经。

小徐直摆手:“不可能!谁都知道咱们三大队就没有破不了的案,我来这儿就是要跟着您破大案的!”

这句话让桌上的所有对话都暂停了,众人都用一种讳莫如深的眼神盯着小徐看。

那眼神里藏着的是时光。

作为桌上最“过来”的过来人,老张有感而发。

“小徐,你干久了就明白了,人年轻时候都想办大案,好像不办大案警察就白当了一样,可你知道这大案背后,有多少家庭多少人改变了人生啊,到了我这个岁数,最怕的就是碰上大案。”

桌上再无人说话,连动筷子的都少了。老张的话让大家陷入了沉思。这些年来,大家在警局待了这么长日子,都见过血雨腥风的大案。大案背后往往伴随着幸福的家庭被肢解地支离破碎,伴随着残忍的凶手,恶劣的作案手段,伴随着大量警力地投入,伴随着长年累月辛苦地奔波,伴随着太多太多……

程兵仰头把酒瓶里最后一点酒喝干。

夜静人散,下雨了。

这雨一直下到第二天上午,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不过,这对拯救这座城市的闷热完全没有帮助,一夜的细雨绵绵,这下不透的雨水彻底把城市变成了蒸笼。黏腻的乌云像一条巨大的章鱼箍在城市上空,没有人能逃得掉这个夏天。

城市不大,道路却很宽,汽车保有量不太多,“堵车”往往只是出现在大城市新闻里的词汇。

不过今天,所有学校门口原本宽阔的马路都被车辆堵得水泄不通。除了保安外,街边还站着值勤的民警。家长们围在学校门口,人群拥挤不堪。一排又一排红色的刹车灯被雨水晕染开,看得人心浮气躁,被堵死的出租车内正放着本地新闻。

“921入室盗窃杀人案,犯罪嫌疑人手段残忍,性质恶劣,案发后第一时间,市委领导做出重要批示,组织公安机关成立921专案组对此案全力进行侦破……”

两位执勤的民警在维护着校门口的秩序,一名焦躁的家长向民警抱怨。

“有时间在这里装样子,干嘛不去抓凶手,你们知道每天来接孩子耽误我多少事吗?”

家长们都举着伞,而民警们大多只穿着雨衣,长时间的工作下,里外基本都被浇透了。

家长们嘴上虽然抱怨,但等校门洞开,学生们鱼贯而出,他们全都一拥而上,生怕自己的孩子落了单。

而学生们其实感受不到长辈的担忧和自己的危险。男生们三五成群,结伴而行,一路嬉笑,还在嘲笑着那些被接走的女生——女生们根本无法自己走出校园,一定会被家长堵在门口。偶有那些没有家长来接的女生,民警就会来到她们身边,询问状况,亲自给送回家。

校门口对面一排门面中,有一个挂着“空调维修”的牌子。小徐从牌子下走出来,他皱着眉看着眼前的一切,在手上已经被雨水打湿的本子上画了一道“叉”。

相关的新闻不止通过广播传播,火车站候车大厅的大屏幕电视里也在滚动播放着专题新闻。

旅客们大多行色匆匆,鲜有人在电视周围围观。

“为维护社会治安,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市公安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各街道社区居委会联动,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场大规模的联合活动……”

新闻结束,旅客们正要离开,就被几位进入大厅的民警拦住,要求他们出示身份证进行查验。

候车大厅一角,蔡彬把两个“麻雀”拉到安静处,指着电视询问着他们什么,“麻雀们”纷纷摇头……

整个城市都透着一种紧迫感,“山雨欲来风满楼”已经形容不了,因为——

雨,已经来了。

小徐和蔡彬各处走访,马振坤和廖健也没闲着。

这是本市有名的三不管地带,招待所、发廊、网吧、饭店和杂货铺鳞次柑比,天一阴,霓虹灯招牌参差不齐,整条街弥漫着城乡结合部特有的粘腻嗜杂,却充满烟火气。

马振坤走到一个家电维修店铺的临街柜台前。

守柜台的老板身材瘦得像一根竹竿儿,他在柜台下面摆弄着什么,头都没抬:“要买还是要卖啊?”

听到对面久久没有回复,他疑惑地抬起头,看到马振坤的金刚怒目之后浑身哆嗦了一下,椅子都坐不住了,起身就要走,不过,廖健已经在唯一的出口把他堵住了。

竹竿儿战战兢兢:“两位大哥,有事儿?”

廖健一只手搭在他的肩膀防止开溜。

“这两天有人找你拉账吗?”

拉账,是本地惯偷的黑话,意思就是销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