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第2/4页)

“只是……”

冷风吹过,庄岳神情瞬间一凛。

江玉珣也不由随他紧张起来,同时屏住呼吸下意识问:“只是什么?”

庄岳忽然鬼鬼祟祟地四处张望起来,确定周围没有人之后,这才压低声音对江玉珣说:“凡事都讲究一个‘度’,往后你就是尚书令了,不可再没大没小,行为做事要更懂得掌握分寸,千万不可以再触怒圣颜。我说的你能做到吗?”

庄岳说的道理江玉珣当然明白。

只是……这分寸也不是自己想掌握就能掌握的。

江玉珣下意识攥紧了手心,略微不自然地移开视线向江上看去。

“我……”我当然不行。

他心里虽然这样想,但当然不能说出来吓人。

江玉珣转身朝庄岳笑了一下,安慰对方道:“放心吧世伯,我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明白,但是真的做不到。

“那就好那就好!阿珣果然是长大了啊!”

看到江玉珣自信满满的笑容,庄岳瞬间如释重负。

“哎……你爹娘若是能看到你今日的样子,那就好了……”

庄岳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沉默片刻,他总算是欣慰地朝江玉珣看去,末了一边称赞着“后生可畏”一边与江玉珣一道向楼船上而去。

-

江玉珣蹑手蹑脚地推开了舱门。

时间不早,他原以为应长川已经歇下。

没想到一开门便看见,船舱内隔门未阖,一袭玄衣的应长川正站在窗边遥望着远处。

听到脚步声后,缓缓转过身向江玉珣看来。

“臣参见陛下——”

“免礼。”

此时天已经有些冷了,夜里船上只开一半窗通风。

见应长川缓步坐回桌案之后。

桑公公连忙进来关了一扇窗,接着转身朝隔门而去。

谁知他的手还未触至门上,天子便轻声道:“先退下吧。”

“是,陛下。”

桑公公连忙退了出去,并自以为无比贴心地关好门,遣走了守在外面的内侍官。

见应长川坐下,江玉珣犹豫了一下,也正坐在了外舱席上。

下一刻,便见天子微微蹙眉问:“爱卿身上怎有酒味。”

酒味?

闻言,江玉珣下意识轻轻在自己身上嗅了两下。

不知道是已经习惯了还是其他原因,他并没有从自己身上嗅到半点酒气。

应长川的鼻子也太灵了吧?!

虽然很想狡辩,但江玉珣顿了一下还是老实交代道:“庄大人为庆祝臣成为尚书,所以邀臣聊天、交流肺腑之言并喝了几杯。”

恬酒几乎没有度数,是这个时代最常见的饮料。

上至朝臣百官,下至生活比较富足的百姓,闲来无事都喜欢小酌两口。

喝酒原本是非常正常的事,但江玉珣却被应长川问得心虚起来。

天子轻轻点头。

就在江玉珣以为应长川的问题已经问完时,对方竟又随口道:“什么肺腑之言?”

“……”他什么时候这么关心大臣了!

此刻,江玉珣的心中已经拉响了警报。

若是其他人被问到此事,定会借这个机会用“忠君报国”或者“替陛下分忧”之类的话敷衍皇帝,顺便溜须拍马一番。

可是江玉珣只能一边回忆,一边实话实说:“庄大人叮嘱臣,不能再在陛下面前没大没小,以免触怒圣颜。”

江玉珣:!!!

救命,我这是不小心出卖队友了吗?

江玉珣已经习惯在应长川面前丢脸,或是口出狂言。

可是卖队友这种事,他似乎还是第一次做,业务颇为生疏。

话音落下,见天子蹙眉,江玉珣仅有的困意也瞬间消失得一干二净。

我方才这番话似乎是在暗指应长川脾气不好?!

完了,庄大人不会被我拉下水吧?

想到这里,江玉珣连忙行礼,并替庄岳解释起来:“请陛下明鉴,庄大人绝对没有别的意思。他只是担心臣无遮拦、出言不逊,这才如此提醒臣——”

江玉珣话还未说完,便被应长川笑着打断:“无妨。”

无妨?

应长川不打算和庄岳计较了吗。

不等江玉珣想清楚他话里的意思,天子突然起身,同时将守在外面的桑公公唤了进来。

伴随着“吱呀”一声轻响,舱门被人从外拉开。

老太监佝偻着身子入内,稍一用力便推动隔门把船舱一分为二。

就在隔门将要关上的那一刻,应长川的声音自屋内透了出来。

他的语气无比平常:“同往常一样便好。”

水浪推着楼船轻轻地晃了一下,随之生出一阵水声。

天子的声音忽然显得有些不怎么真切。

下一刻,隔门终于阖起。

桑公公随之行了一礼退了出去。

等江玉珣反应过来的时候,应长川的声音已然消散在了夜空之中。

月光自窗外照来,冷静下来的江玉珣忍不住思考。

……同往常一样便好?

应长川该不会是让我继续保持从前的说话风格吧?

天子巡游期间,依旧每日都能收到从昭都传来的信报。

——此时聆天台的丹师已经在玄印监的驻地,按照江玉珣给的思路做起了实验。

除此之外,昭都附近“屯田”的进展也颇为迅速。

次日,楼船甲板之上。

“回禀陛下,服麟军军营附近已屯出了数百亩良田,再过几日就能开始种植这一季的冬小麦了!”说话间,庄岳的神情颇为兴奋。

话音落下之后,他又忍不住稍有些遗憾地感慨道:“可惜今年这田还是垦晚了一步,这个季节只来得及种小麦,粟是完全赶不上了。”

一旁的另一名官员也笑道:“确是如此,只能先委屈大家吃几个月麦了,明年定当早早种粟。”

怡河平原虽然也种植小麦,但是按照历史记载,此时距离它变成北方地区的主粮还有好几百年的时间。

粟即小米,是目前大周北方地区的主粮。

最常见的烹饪方法为蒸和煮。

江玉珣穿越后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适应这样的饮食习惯。

而无论再怎么不习惯吃粟米,他都未曾想过改以麦为主粮。

原因很简单——这个时代流行于大周的小麦品种和现代有所不同,磨出来的面粉极其黏牙,几乎无法食用。*

基本只能做成所谓的“麦饭”,用筷子夹着一粒粒地吃,味道真的不是很好。

此时已经入秋,错过了粟米的最后种植时间。

想来明年小麦于军粮中的占比是会上升不少,也不怪这些大臣们会遗憾。

南巡至此,水路已经走到尽头。

说着说着说着一行人便下楼船,换乘马车向官道而去。

……

临海的烁林郡气候温暖,是大周第一个收获晚稻的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