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第2/3页)

“您——”尹松泉当即愣在了这里。

江玉珣的意思莫非是……

他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地抬头看向对方。

“此次工程全体施工人员均听您指挥,您的俸酬将由朝廷直接发放。”

说话间,江玉珣缓缓起身向一旁的墙壁走去。

尹松泉的心脏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跳动。

江玉珣的意思已再清楚不过——他打算把自己推至台前!

一身晴蓝的江玉珣,先用手描绘怡河改造之后的走向,接着又在旁描绘出一条与之平行的路线:

“按照计划,除了为怡河截弯取直外,还要修建一条平行于怡河的灌溉水渠。如果尹先生愿意承担此次工程,这条灌溉通道,也将由您来命名。”

尹松泉的双手不由轻轻颤抖起来。

按照江玉珣的设想,怡河截弯取直后,未来此渠将肩负整片平原灌溉之重任,在以农为天的当下,简直是将千万百姓的生死、命运握在了手中。

替人当了一辈子“枪手”的他,从没想过未来竟有这样一天。

说话间,江玉珣视线不由穿过窗,落向了滚滚东去奔流不息的怡河之上。

站在未来回望过去,权倾天下、富可敌国或许都是过眼云烟。

……唯余滔滔江河奔流不息。

尹松泉显然是被江玉珣的话吓到,还未缓过神来。

可这时,站在地图旁的人已然转过了身:“此条河渠一旦修好,必将泽被万里,百代不息,先生不想让自己的名字,永远与涛涛怡河一道被人铭记吗?”

尹松泉狠狠地攥紧了手心。

……他生于前朝乱世,年轻时也曾有过远大理想,但如今早已说服自己知足安命度过余生。

可是江玉珣的话,却突然将另一个选择摆在了他的眼前——如果有机会试试,谁不愿意施展一番抱负、青史留名?

甚至……让这天下与无数人的命运因自己的存在,而生出一点点变化。

说话间,忽有波涛“轰”一声拍向河岸,刹那间水花飞溅落入窗内。

江玉珣的呼吸也随之快了些许。

他的话既是说给尹松泉,也是说给自己听的。

江玉珣提议来得有些突然,尹松泉仍显纠结:“可是……”

江玉珣总算坐回原位,轻轻地笑了起来:“先生放心,施工中遇到的所有事情,您都可以直接同我说,由我去和陛下沟通。假如真的出了问题,我定与您一道分担。”

有了这句承诺,尹松泉脸上的愁容终于削减了一两分。

看样子他方才的确是在因应长川而担忧。

想到这里。正欲喝水的江玉珣动作不由一顿。

他忽然昧着良心补充了一句:“您放心,在我看来陛下……其实并不像传闻中那样不讲道理。”

尹松泉:?

江大人的话的确诚意满满,但为什么听着那么让人害怕呢……

尹松泉虽然没有正面应下此事,但还是把江玉珣的整修案留在了家中,说要细细研究。

江玉珣也并不着急,与尹松泉细细说过自己的构想后,他便带着玄印监回了江家田庄。

开玩笑,自己冒死从应长川那里求来了短假,可不能浪费。

“吁——”

白马跃入田庄,江玉珣轻拽缰绳令它停下脚步,接着于马背上朝四面看去。

正午时分,炙烈的阳光尽情洒向大地。

照亮了田庄的角角落落。

和上次回家的时候不同,这一次田庄半坡上原本生满了野草的荒地,竟都被开垦了出来。

大雨刚刚过去,田庄内男女老幼均趁着夏种的最后时机,在不远处新垦出来的土地上劳作着,甚至没有一个人发现江玉珣的突然到来。

“这……这些地竟然被他们垦了出来?!”

“远处那些人,不就是江大人当时收留的流民吗?”

江玉珣背后,有玄印监不由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地喃喃自语道。

——一个多月前,江玉珣在神堂门口收留流民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彼时他们坚定地以为,那群老弱妇孺只会成为拖累。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江玉珣竟然真的靠他们将荒地开垦了出来!

这在大周,可是绝无仅有之事。

甚至就连顾野九也瞪圆了眼睛,并忍不住向江玉珣问:“大人这是如何办到的?”

江玉珣轻轻扯了扯马缰,一边向新垦的田地而去,一边轻声对他们说:“种地、拓荒不能全靠力气,而要靠工具。”

大周农具发展缓慢而落后。

不但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且还留有大片荒地,无法开垦。

这种状态持续了一千多年,直到某朝官方组织大面积垦荒屯田,并发明一系列农具才有所改变。

而到了现代,那些农具又成为了华国博物馆的重要馆藏。

江玉珣每天都要面对实物与展板,为游客讲解五六遍,早就将结构深深刻在了心中。

刚到仙游宫的那段时间,除了整理奏章外,他做的最多的事便是默画图纸。

现在这些工具终于被一个个造了出来,并相继投入使用。

“下马看!”说着,江玉珣便从马背上跃了下来。

眼前这些农具,他曾隔着博物馆的玻璃看了成千上万次,但还未有机会亲手碰过。

如今再次见到,江玉珣也不禁有些激动。

“是!”玄印监纷纷下马。

一旁的田垄边,正有几头耕牛在休息、吃草,它们的背后还牵着铁犁。

下马后,立刻有玄印监发现了不同之处:“这牛身后多了一个钩环?”

“对,”江玉珣走对着耕牛说,“多加一个钩环,可以分隔犁身和服牛,这样一来铁犁也变得更加灵活。往后这种铁犁不仅可以在平坦的田地上使用,更能用于坡地甚至于山地。”*

大周山地众多,假如能在山地开荒,那么农田面积必将翻倍……

“除此之外,铁犁前还多加了一把郦刀,方便在起土翻耕的同时割断地下的根株,这样省工又省时。”

直到现在,都有不少玄印监守在江家外,等着抓私下大搞祭祀的百姓。

但是自江玉珣离开田庄后,他们便从其内部撤了出来,因此并不清楚这段时间江家里面都发生了什么事。

农耕乃封建社会头等大事。

江玉珣知道,今天自己所说的一切都会被玄印监记录在册,递到应长川手中。

因此他的解释也格外仔细,甚至一边说一边动手在铁犁上摆弄了起来。

但江玉珣没有想到的是:玄印监似乎比他想象的更加重视此事。

说话间,队伍最后两名玄印监不由对视一眼。

“此事现在禀报陛下……还是再等等?”

“不可耽搁。”

“是!”

语毕,便有一人悄悄地撤了出去……第一时间将田庄内的事告予守在外面的同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