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桑葚饼干

宋母完全没想到眼前这栋洋气的小楼房是学校给女婿分配的宿舍。

她不禁感慨, “他们学校老师待遇真好。”她见过镇小学老师住在祠堂改成的宿舍,床是两根长板凳和一块木板,床板上铺稻草当褥子。

宋时夏特地向母亲解释,

“隔壁是校长家,左边住着文学系教授, 普通教职工住在对面。”

宋母这才注意到护栏网对面有着一排排整齐的楼房。

“住对面也好, 都是楼房。”

宋时夏发表不同的看法,

“对面宿舍厕所是公用间, 早上起床人多得抢厕所,洗漱都是统一的水池, 起晚了就得等。”

宋母仔细一想确实受不了。

季惟清带着父亲把车上的东西搬进屋里, 宋时夏慢悠悠跟在后面给母亲介绍着院子里的布局,季嫣然乖巧地跟着旁听。

“右边之前养了鸡鸭,我学业繁忙就卖给了隔壁校长家, 等咱家养殖场办起来我就从家里订购, 养鸡鸭太麻烦了。菜园子是我邻居帮我打理,左边是花园,我想多种几棵不同类型的果树, 能节省一笔钱。”

宋母跟着赞赏点头, 女儿嫁人后果然成熟了不少,把家里这么大的院子布置的井井有序。

“你把院子收拾得真不错。”

宋时夏带着母亲进客厅,

“客厅有电视, 您跟我爸闲的时候可以看节目,还有一台收音机可以听戏曲, 我不怎么用。”

说完她带着母亲去厨房,

“做饭用煤炉和燃气灶,煤块在外面堆着。大锅要用柴, 用完只能等下个月才能去食堂买。”

宋母啧啧两声评价道:“难怪城里过日子费钱,柴火都要买。咱村遍地都是没人要的木头,下回你哥要是开车回家让他给你拉一车来。”

宋时夏连忙制止,

“不用那么多,半车就行,多了家里放不下。”

宋母态度坚决,“让你爸在院子里搭个柴棚就好了,每个月买柴那得花多少钱啊。”

院里确实有地方搭柴棚,她之前没想过这个问题。

宋时夏迟疑道:“行。”

“这是微波炉,平时我们热剩饭剩菜放进去,几分钟就好了。”

“这是烤箱,我做的那些好吃的甜点都是用这个烤出来的。院子里还有一个面包窑,之前没有烤箱我都是用那个,我哥帮我弄的。”

宋母神色满意,

“你哥总算有点用处,这俩铁箱子有那么厉害?”

“这是外国货,是他外国同学给寄来的东西。”

宋母压低声音,

“难道他在家做饭?”

“有时候我忙他就会做饭,这两个工具主要还是方便,几分钟就能吃上热饭热菜。”

宋母点评,“难怪方便,价格肯定不便宜。”

宋时夏脸上带着浅浅的笑容,

“冰箱和洗衣机就不介绍了,咱们家里也有。杂物间有个烤火炉子是去年冬天我买的,我带您去房间。”

二楼有三间卧室,嫣然只能和小家伙们睡了。

季嫣然倒是不介意,宋时夏担心小家伙们闹腾影响嫣然睡眠。

“妈,你们住这间,我去打扫一下阁楼。”

阁楼很大,宋时夏刚来的那天就想过把阁楼改造成秘密基地,后来都用来堆放药材了。

她找到季惟清,

“阁楼给嫣然住吧,安静宽敞还有窗户。”

季惟清没有意见,夫妻俩齐心协力把阁楼收拾出来,摆上一张单人床和书桌,从阁楼下来就是卫生间。

宋时夏擦了擦汗,双手叉腰,

“等嫣然回家我就把这里做成午休的房间,阳光照进屋子里让人昏昏欲睡,想想就很惬意。”

季惟清唇角噙着笑看着她。

宋时夏回到家没闲过,季惟清和父母帮着一起大扫除,家里看不见的地方全是灰尘。

她用拖把支撑着自己站稳,

“还好小家伙们没回来,不然都没他们坐的地方。”

宋母跟着笑,“他们可以开着小汽车出去玩。”

话音刚落,大门口就传来两个小家伙的声音。

“妈妈,我们回来啦!”

季源迈着小短腿跑得飞快,季阳满脸渴望的神色,可是司机叔叔在帮他拿小汽车。

等两辆小汽车都放在地上,他急忙道谢,

“谢谢叔叔!”

宋时夏诧异不已,

“你们怎么回来啦?”

季源抱着她的大腿,

“想妈妈,不想跟妈妈分开。”

宋时夏心里一酸,蹲下抱着他,

“妈妈又不是不要你们了,怎么这么粘人,小粘人精。”

季源紧紧抱着她脖子,

“就要粘人,就要粘着妈妈。”

季阳气喘吁吁跑过来,定定现在她面前。

宋时夏冲他弯弯眼,

“阳阳也来抱抱。”

季阳咧着嘴飞奔过来,收着力道扑进妈妈怀里,没把人撞倒在地。

宋母看着这一幕眼睛酸涩,大宝和小宝这俩孩子真惹人疼。

季惟清端着盆下楼,看见沙发上两个孩子挑了挑眉。

小家伙们乖巧打招呼。

“爸爸。”

季惟清叮嘱他们:“不要捣乱,我们在打扫卫生。”

季阳小心翼翼询问:“我们可以出去开小汽车吗?”

“去吧,就在院子和门口,不能超过保安亭。”

冯婶乐呵呵抱着一大篮子黑漆漆的东西过来。

“我听到你们这边的声音就寻思着估计是你回来了。”

最先从屋里出来的是宋母,两个人见面面面相觑。

宋时夏从窗户探出脑袋,

“我爸妈来看我了,正好带他们过来住,我家季教授也回来了。”

冯婶恢复笑容,

“婶子好,我叫冯莲,就住在隔壁。”

宋母想了想这位应该就是文学教授的妻子,看起来挺年轻。

她热情招呼,

“快进来。”

“不了,我还没做饭,我侄儿去山上摘了些野桑葚,我吃了几颗酸的牙疼,送过来让小宋泡酒。”

宋时夏从屋里走出来,

“那感情好,等泡出来酒给你送一瓶尝尝。我家正在大扫除就不留你坐会儿了。”

“需要我帮忙不?做饭也就一时半会儿,你离开这么久家里灰尘估计三尺厚了。”

宋时夏哭笑不得,

“三尺都有一米了。”

冯婶尴尬地红了脸,

“瞧我这脑子,又记错了。”

等到冯婶离开,宋母收回视线,

“你邻居挺有意思。”

“是个热心肠的人,我刚住进来都是她带我去食堂买菜,她在食堂后勤部上班,菜园里大多数种子都是她匀给我的。”

“远亲不如近邻,既然人家把你当朋友,该大方的时候就大方点,别为了点小利毁了关系。”

“我知道,我们两家每次做了好吃的都是给端一碗过去。”

宋母这才安心。来城里也是想看看女儿的生活环境,结果完全不用她操心,女儿不论是过日子还是人际关系都处理的很好,反倒是她身为亲妈啥也没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