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2 章

刘家的孙女婿们也都在刘老太爷这里说话,刘老太爷就摆手:“他的仕途也太顺了些,所以不太珍惜,现在也给他一个教训。”

比起孙女们,孙女婿们是一个比一个会说。

宋明霁道:“朝廷就是这样,真正有才识之人反而被排挤在外,但以老泰山的性格,素来淡泊名利,有魏晋之风度,想必他日定会再度出山。正所谓安石不出,何以安天下?”

这是把刘承旭比作王安石了。

郑灏则道:“飞龙离天,随云入渊;潜龙在渊,随云上天。大林龙出值天河,四库土全居九五。老泰山如此雄才大略,经天纬地之才,何愁不起复?”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人生有高潮也有低谷的时候,在低谷的时候不要迷失,而要时刻准备着。当有机会的时候,一定能获得成功。正如龙飞在戊辰时守着四柱天河水中,当四海俱备,天下皆沾雨泽,必出位居九五的大人。

“是啊,岳父一心创民生福利,将来必定青史留名。如今只不过是受小人蒙蔽,请祖父放心,我们吴家一贯是支持岳父的。”吴玄鹤也道。

刘老太爷闻言,脸上颇为欣慰,双手向下按了按:“你们的孝心,我都知道了,等过些日子他回来了,你们再回来说话。”

三位孙女婿都毕恭毕敬的退出去,郑灏在走出去之前,又转身回去细致的询问刘老太爷近来身体如何,还道:“我近来问太医院的人,说是吃黄瓜、银耳对消渴症的人很好,正好我们庄子上有人送了黄瓜过来,比起寻常的黄瓜显得水汪汪的。孙女婿今日就让人送了不少来了,丽姝等会儿下厨给您做。”

刘老太爷却道:“不必了,你们都是有事在身的人,劳烦那个做什么。”

“丽姝素来孝顺,在家就常常惦记您的身体,还说她小时候您为她延请名师,这是我们晚辈应该做的。”郑灏并不真的被刘老太爷几句话就打退堂鼓。

越是年纪大的人,越需要别人关心,只是有的人欣然受之,有的人觉得别扭麻烦。

刘老太爷果然在郑灏的坚持下,还真的就半推半就了,当然丽姝也是真的下厨了,特地做了一道爽口的黄瓜皮蛋汤,还有一道黄瓜炒鸡蛋,用芹菜炒的肉,白灼虾,清蒸黄花鱼,还有一道

酿茄子。

反正就是不再有腊味,炸物这些对病人不利的。

主食则是荞麦饼。

“没有米饭吗?”刘老太爷表示很震惊。

丽姝笑道:“听说是最好不要吃白米饭,可以吃玉米或者荞麦才好,您尝尝我做的荞麦饼,真的很好吃的。”

刘老太爷看了丽姝一眼,心道你这跟哄三岁小孩子喝药差不多的表情。

但丽姝是用荞麦粉加的蔬菜做成的糊塌子,还加了一点点瘦肉沫,居然比想象中好吃很多。还有黄瓜皮蛋汤也的确爽口,他这个年纪已经不大喜欢那种浓油酱赤的菜了。

见祖父吃完了,丽姝才笑道:“若是在咱们湖广老家,还能用黄瓜煨泥鳅汤喝,那可是一绝,只可惜京里吃不到,日后若是家去了,我再给祖父做。”

刘老太爷挥挥手,示意她们出去,他得休息了。

丽姝和郑灏出来后,她还怕郑灏因为刘老太爷的态度不高兴,故而,主动解释:“我祖父就是这样的性格,在我很小的时候,他老人家就单独住,我们一年都见不了几次面的。你千万不要介怀啊~”

“傻瓜,这有什么好介怀的。”郑灏不以为意。

殊不知他们孙女婿之间也是有竞争的,只是丽姝不知道,丽姝因为常常在姐妹中压倒性胜利,不以为意,但孙女婿们也是互相较劲的。

当然,这次岳父被罢官,也不知道日后如何。

宋明霁原本是跑的最殷勤的,他本来是武职,刘家虽然是科举世家,但刘老太爷和刘大伯都在军中效力,刘大伯现下还是锦衣卫指挥同知,但自从刘承旭被罢官不可转圜后,宋明霁就没有以前跑的那么勤力了。

刘家对刘承旭被罢官都没办法,更何况是提携他?

但他也没有断的彻底,只是以前一个月跑十次,现下跑三到五次。

刘太夫人却很快看出端倪,“丽嘉的这个女婿,以前鞍前马后,如何他老丈人一失势,这态度就变了。他可别忘记了,他年纪轻轻就任千户,是谁把他送上去的?连现在的指挥佥事还是咱们家中帮忙运作的,只擎等着上任呢。”

“人情冷暖莫过于此,难道你还没看够。帮老二说话的魏大人都被贬谪了,更何况是他?”刘老太

爷在锦衣卫多年,当然知道这些官员,平日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势利眼的居多。

刘太夫人冷哼道:“他还自以为自己做的很高明呢。”

“吴亲家人倒是好,但他三个儿子没一个像他,我看等他百年之后,恐怕吴家未必好啊。”刘老太爷也是同病相怜之感,他两个儿子一文一武倒是不错,可孙辈就实在是平庸无能者居多。

真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啊。

“还好郑女婿倒是很好,一如既往,对咱们比以往更好,这大抵就是患难见真情了吧。”刘太夫人感叹。

刘老太爷点头:“自然是,郑家这位孙女婿有能为,擅长揣摩上意,有人说他好玩弄心机。在翰林院这样的地方都能迅速出来,咱们家那位女婿在翰林院一辈子,如今不过混日子罢了,连去南京主持乡试都高兴的不能自已。”

“你这说的这位孙女婿,和丽姝平日同我们提到的不一样。我倒是觉得他为人颇有世家公子的风范,对丽姝颇为纵容,还好丽姝在郑家听说也是十分的孝顺,我也就放心了。”

刘太夫人和刘老太爷说了几句话,刘老太爷就出门去了,正好丁姨娘送了佛经过来,自从丽姝嫁出去后,家中几本经文因为日子久了有些褪色,上次下大雨淋湿了不少,字迹不大清晰了。

如此,丁姨娘瞅准了机会送佛经来,又有那次从庄子上回来,丁姨娘也是服侍得当,刘太夫人对她的印象不错。

但也仅止于此,丁姨娘到底年岁大了,不好生养了,一贯也不得儿子喜欢,留她在身边敲敲木鱼,尽心礼佛也不失是一条出路。

而丁姨娘当然是不甘心如此,丽柔出嫁后,她常常感觉空虚寂寞,若她真的甘于寂寞倒好了,偏偏她也不是认命的人,放下佛经,她想刘太夫人看到她的孝心,兴许在老爷面前说她的好话,这样她兴许可以获宠了。

历来做婆婆的都不愿意后宅是媳妇一人独大,甚至这次老爷罢官,太夫人肯定会怪小傅氏。

她是这般想的,总带着一丝冀望。

刘承旭和小傅氏回来的时候已经刚刚初春,因为河面结冰,他们走陆路回来的。一路上自然是风尘仆仆,但刘承旭身体很好,小傅氏神态也没有想象中那么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