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3 章

“这是出自《燕居香语》的《安魂香》,我也是头一回做。”丽姝在小红泥炉上用文火慢炒,不疾不徐,不紧不慢。

郑灏先是闻到一股崖柏的味道,带出一缕淡绿的飘逸,后来又转化成一股浓烈的果香味,最后转化成蜜甜的香味,淡雅干净,清怡甜度,有安静放松的味道。

“你头一回做,却做的很好。”

丽姝从炉子里把香粉倒入一方绿地粉彩开光菊石青玉盒子里,她笑道:“这安魂香有安神助眠之功效,传说中一缕清香能入神窍,冬日长夜漫漫,你们读书人夜里读书读久了,就很容易失眠,若是点一丸此香,效果极好。”

原来是送给自己的,郑灏没想到一个小姑娘这样的灵巧,他接了过来,放鼻子下嗅了一下,又觉得和平日所用安魂香不同,平日所用的安魂香茴香味很重,眼下这种却是很好闻。

他又道谢。

“做什么道谢,这不是应该的吗?”丽姝前世是没有这样见面的机会的,因为根本没人张罗。

郑灏也是闻言一笑:“也是,这样谢来谢去也太外道了。我方才见你弹奏古琴时,有鸟雀盘旋,所谓琴道,《溪山琴况》谓之‘音与意合’,我想你已经达到这样的境界了。”

没想到郑灏居然也对琴有所了解,丽姝就道:“所谓学琴,不过是言不可言之语,抒发心情罢了。以前我年纪还小,总是追求指法技艺,现下却想到你这个境界,日后人琴合一。”

“终有一日,你会成为古琴圣手的。”郑灏由衷道。

“那你呢?你日后想做什么?”丽姝歪着头看他。

郑灏没想到会被一个小姑娘问志向,但她又不是一般的小姑娘,听她说话,就知晓她聪慧异常,玲珑心思,不能当寻常人对待。

但他言不虚发,说话不喜欢敷衍,故而道:“我自然是求功名了,我也不能免俗啊。至于其余的,等中了再说。”

“学而优则仕,但前提是学而优,我听爹爹说你的才学是极好的,想必金榜题名也是唾手可得。只是你金榜题名游街之时,恐怕我们看不到了。”丽姝想前世就是这样的,她在楚州待嫁,等着郑灏来迎亲。

为何在楚州,也是丽贞和她屡次不和,祖

母只偏宠养在膝下的丽柔,如此爹才带着她去楚州,也因为如此,郑灏就是来楚州的路上被时任宰相白行中以圣旨拦截。

也因为如此,她还真的没见过郑灏大魁天下的样子。

那时她回乌孙时,听闻郑灏身体已经很不好,那个时候他才四十多岁,就仿佛命不久矣的样子,那时他才四十四岁啊!

现下看他容光焕发,这样一个珺璟如晔、雯华若锦的人,完全就是天之骄子。

郑灏不知怎么看向她的眼睛,他很少会慷慨成词,这次却很认真道:“会的。”

丽姝能感受到他的真心,不是男女之情,而是对未来妻子的尊重。她嘴角噙笑,也很认真道:“不管路途多远,你若中了状元,我也是要回来的。”

她肯定会做最后的努力,若实在是不成,非人力所能及,那也无法了。但在此之前,她肯定不会坐以待毙。

“好啊。”郑灏能感觉到她身上的韧劲,绝非随口说说。

但话又说回来,她也不知道能不能金榜题名,这科举之事,难说的很,连不少大才都折戟于此,更何况是他?

丽姝又道:“过几日就是我大姐姐成婚,开春后,我就要随着我爹爹去济宁了。我这一去,山长水远,就不能和郑伯母请安了,请你要代我和郑伯母说一声,让她保重身体。”

饶是郑灏平日只苦读诗书,但也并不傻,甚至还闻弦歌知雅意,他很快就听懂丽姝要表达的意思了。她这一去,三年之间两人之间可能会有变故,说的是不能和他娘请安,实则是担心自己。

郑灏站起身来,“我打算最近三年搬到感念寺读书,我学问不精,还得更加精进才是。”

果然,他说了这句话后,丽姝笑的眉眼弯弯。

……

冬至过后,很快到了腊八粥,丽姝等姐妹都端着碗,在小傅氏这里喝腊八粥。

“太太,为何咱们今年吃的腊八粥和以往不同,仿佛更香了。”丽嘉好奇。

小傅氏解释道:“这里边放了牛乳,不过牛乳要先驱除腥膻味,才能放在煮好的腊八粥中,这样才香味浓郁,很是醇香。”

丽嘉暗自点头,原来如此,她明年若是能在宋家煮出这样的腊八粥肯定很惊艳。上个月承蒙

爹爹和太太的安排,她和宋明霁说了几句话,那宋明霁是个上进沉稳又颇孝顺的人,她的夫婿在几位姐妹中身份最高,是二品官的儿子,即便是丽姝的未来公公也不过才三品。

大抵是识别了丽嘉的心思,丽姝捂嘴笑道:“大姐姐现在是人还没过去,心就过去了,娘亲,你还是快教教咱们大姐姐吧。”

丽婉和丽柔都忍不住直笑,丽嘉放下碗,闹着要撕丽姝的嘴,姐妹二人闹了起来。

又小傅氏道:“好了好了,丽姝你说你姐姐,被撕嘴也是活该。”

姐妹二人停下来,小傅氏对丽柔道:“原本你爹爹外任是要带你过去的,但你祖母说想你留在身边,你就代我们好好侍奉你祖母。”

丽柔连忙起身道:“女儿自小在祖母身边长大,如今侍奉祖母也是应该的。”

“你放心,我把你姨娘留下来照顾你,若有大事,你们就去信济宁。”小傅氏呷了一口茶。

丽柔心知肚明,小傅氏是怕她姨娘跟着去争宠,所以把自己留下。但她也想留下,她和小傅氏始终不够亲近,舅舅的死反而成全了小傅氏的名声,让她口碑大涨,甚至没人再提起以前的傅氏了。

她不怕真小人,就像丽贞那种言语刻薄,反而事事放在脸上,和她交往无非是伏低做小,但并不需要大费周折,而小傅氏呢,让人胆寒,不动声色之间除去生了二子一女的苏姨娘,又把名正言顺她的嫡姐和原配逼的清修,如今还能够稳坐钓鱼台,名声大好。

这不是她一个小庶女能够对付得了的,如今还是守拙藏愚为上。

去济宁的人只有丽婉和丽姝还有书瑞书麟兄弟俩,不为别的,主要是因为丽婉今年不过十二三岁,要成婚还有两三年,书瑞书麟还小。而书景书宜兄弟都开始在书院读书,不好擅自去别处。

丽姝回去收拾箱笼,小傅氏是又要准备箱笼,又要操办婚事,大冬天嘴都忙的起泡了。好在丽姝也时常过去帮忙,小傅氏的账册几乎都是她在整理,从不怎么精通的人,变成了现下很会筹算的人。

“娘亲,您看我把这些都筹算出来了,还有大姐姐的婚事要给的红封荷包女儿也都弄好了。”丽姝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