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章 绝无仅有(第2/2页)

收集起来的松油放在铁锅里融化,加入木炭,把每张桦树皮的接头用这混合物胶合起来,再用削好的内、外船帮把桦树皮夹紧,钻花钻孔后,用樟子松削成的木钉将内外船帮进行固定。

几人相互配合,也赶忙在这时候,用修理过的桦树皮将那些曾经长过枝桠留有小洞的地方,也用松油和木炭粉的混合物进行粘连修补。

吕律则是按照赵团青的要求,去草场旁边的小河边找了些柔韧性极好的细柳条回来,破成两半,挽成圈放在太阳底下晒着,在后面要进行捆扎,那时候用得到。

桦树皮修补好,夹着桦树皮的船帮也用木钉固定好后,开始在船身上纵向放置顺条,横向放肋条,均匀摆放,以保证船体的平衡,相互之间还要留出一定的空隙。

按照赵团青的说法,那是为了更利于晒干船底的水分,因为船舱里经常会溅入水花。

肋条在顺条上面,两端插入内侧的船帮木头下边,然后将肋条摁进船底将其固定。

把内船帮上的木钉多余的部分切掉,接下来,用绳索将船身绑成U形,初步形成船形,看船身直不直。

如果不直或是平衡度不够,用火把在船底进行烘烤矫正。

说着简单,却也是繁复的工序。

也幸好,昨天备料的时候准备得很充分,今天就是拿起来进行组装就行。

但即使如此,加上赵团青,六个人也忙活了一大早上,算是将五条桦皮船弄出了船形。

看这时间过得挺快,急于早点完工的几人不想太过耽搁,吃过饭后,开始准备第二个工序:起船头。

在赵团青指点下,用削出的两块两米多长的樟子松木板,顶端大约留出半米的样子,将下部小心地劈开,成为人字形,然后用绳索固定劈开的部分。

将内船帮两端并拢成括号形,接头处用绳子系紧,用内船帮和人字形松板夹住船头处的桦树皮,调整好后,顺便修掉多余桦树皮。

船头船尾的桦树皮都固定好以后调整到中线的位置,这才开始真正的起船头。

赵团青在几人进行船头船尾的处理时,找了些木柴拢了一堆小火。

待几人处理妥当,就用这火堆来熏烤船头船尾的桦树皮,在桦树皮变软的时候用斧头和锤子慢慢将船头举起,然后用夹子将船头两边紧紧夹住,用木钉子钉牢,然后是摆放船头的顺条。

船头短小的顺条压在中间的顺条底部,船尾的则要压在中间顺条的上面,把接头压实,到了这时候,船体已经形成流线型构造,能有效减轻桦皮船在水中的阻力。

接下来就是固定船体了。

按照一定间隔,在内船帮两面对称钻孔,然后把四根横橕塞进两边的榫眼里进行固定,再用准备好的柳条在火上面进行柔韧后,将船帮、船头和船尾进一步捆扎固定,至此桦皮船的船体就算完工了。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往船舱里放水,标记出哪里漏水。然后将松油混合木炭粉的合成物涂在这些漏水的地方封堵就行。

成功做出一个,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畅了。

临近傍晚的时候,五条桦皮船,紧赶慢赶地做了出来。

光有船没桨也不行,但这东西倒也不复杂,用松木板做出桨叶和桨柄就行,一米八左右,桨叶一面是平的,另一面中间有脊梁杆,起一个坚固作用,在靠近桨柄的桨叶两端,还能防止水流进船舱。

还得准备制作两个蹬杆,一米左右的样子,在浅水的地方或是逆水行舟的时候使用。

这两样东西,回去后自己削制就行。

接下来就是把船带回去晾晒了。

将桦树皮和樟子松本身的水分晒干,这样可以使船体变轻,还有定型的效果。

晒干后的桦皮船,就五六十斤的样子,一个人轻松搬动。

将桦皮船放在车上,吕律拉回草甸子,然后放在草地上晒着。

忙活了两天,他也打算好好休息一下,把收购站和农场的事情处理下,就可以去找玛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