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章 不停踢蹬的小腿(第2/2页)

回到家里,陈秀玉帮着将这些摆件、雕刻一件件往家里搬,每拿到一样,也是左右端详,爱不释手。

以前觉得吕律弄些石头、木头啥的,没啥意思,直到工艺品厂建设起来,她才真正明白,看似普通的东西,经过这些师傅匠人的巧手,会变成那么一件件精美绝伦的东西,关键是,还能卖个好价钱。

东西被一样样送入房间里,专门找了箱子保管起来。

早已经进入十月的天气,吕律帮着陈秀玉将自家的地窖里储藏好冬季的菜,在农场的苞米大豆交到粮管所,顺便把公粮也交了以后,迎来了第一场雪。

北风咻咻地刮着,雪下得不大,在第二天下午的时候,就已经化完,但突然冷了很多,像是在向大荒里的人宣告,进入寒冬了。

吕律在第三天的时候,去烂泥沟林蛙养殖场看了下,捞了一些母豹子出来。

养了三年时间,一个个体格不小,肚子里更是鼓鼓的,那里面可都是满满的蛙油。

林蛙在入秋后,就开始逐步下山,到现在过去了那么时间,该来的都已经来了。

是时候开始进行晾晒取油的时候。

吕律当即去雷蒙家里,找到从大雁养殖场查看保暖情况回来的雷蒙:“大哥,现在大伙暂时都没啥事儿,让大伙找钉子做上一批木头架子,咱们明天准备趁着天气,晾晒林蛙了。”

原本吕律是想直接活体取蛙油的,但一想,现在完全没必要搞那么精细,直接来简单粗暴点。

“就等你这句话了!那架子做成啥样?”

雷蒙还没见过要怎么弄。

吕律随手捡了块石头,在地上划了一下,架子钉制起来很简单,一说就能明白,也不需要专门的木匠来做得多精细,几根木头和钉子就能轻松搞定。

看过样式后,雷蒙转身就去召集大鼻涕、周方敬、林玉龙和刘宝等人,开始准备材料和钉制。

而吕律则是返回秀山屯的时候,顺便去找了张韶峰、赵永柯,又往洄龙屯梁康波家里去了一趟。

第二天,一大帮子人齐聚烂泥沟。

越冬池设有专门的排水口,用滤网拦截,把水一放,那些蹲在水里准备越冬的林蛙,纷纷显露出来,在池底密密麻麻的。

吕律和张韶峰等人穿了水叉裤下到池子里边,将里面的林蛙,一桶桶地装起来,递到池子上,由众人挑回梅花鹿养殖场那边的草地。

大鼻涕两口子和周方敬两口子,专门在那儿进行淘洗后,负责用细铁丝从林蛙嘴巴里穿过,穿成串,绑在架子上晾晒着。

十数个池子的林蛙,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

草地上一排排放着的架子上,晾晒满了林蛙。

被从嘴巴里穿透脑袋挂着的林蛙,不少短时间内并不会死去,在不停地踢蹬着小腿。

这样的场景,有些血腥残忍,林玉娟等人开始的时候,还有些不忍直视,但到后来,也渐渐适应了,谁叫它们值钱。

南有燕窝、北有雪蛤,这玩意儿的价值,那真不是盖的。

每年一到入秋的时候,很多人上山,在临近河边的山上直接下拦网进行捕捉,也有人在河里挡小坝子,下地笼拦截。

但即使如此,这始终是一样价值极高且供不应求的东西。

晒干后,再将林蛙油取出来,送去药材公司或是收购站出售。

至于剩下的,林蛙干的籽和躯干,也能用来吃,但是因为很硬,所以需要泡软,至少二十四小时以上,然后再用文火慢炖才能做熟。或是装碗里蒸也行。

不过,这样的话并不太好吃,腥味儿有些重。

换一种方法,把躯干用木棒敲松软撒点盐水,慢火油炸金黄,那就是一道酥脆喷香的下酒菜了。

一帮子人忙活了五天时间,将池子里的母豹子抓了大半,进行晾晒,等晒干了,正好把猫冬的时间给利用起来,取林蛙油也是个活计。

至于剩下那些,等着吴万刚来看,若是能直接活体出售到馆子里,绝对比晾晒成蛤蟆干取油来的方便,也赚得更多。

之所以只留一半,是吕律担心他卖不完那么多,毕竟,这也是高端的东西了,一般人可舍不得去馆子吃。

当然了,农村方便些,在河里就能抓,小孩子尤其喜欢干这事儿,抓到得多了,回家煮汤,如果只是一两只,烧个火,怼火里烤出来,随便撒上点盐,就是个让人馋得流口水的美味儿。

看着一排排的架子,那是满满的收获。

吕律和农场的一帮子人,看着这些林蛙,脸上都充满笑意,可都是钱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