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整编与贸易(第3/3页)

邵树德默然,这和尚的执念好深。听闻五台山“名人堂”里还有不少印度人,一个个跑来就不走了,想见见文殊菩萨。娘的,如果有经商头脑,这绝壁是个朝圣旅游胜地啊。

“朕闻慧萼法师曾于五台山肩负佛像归国,朕可令人赐你两件五台山佛像,并高僧所译经书百卷,由你带回国,如何?”邵树德开出了条件,问道。

惠空默默想了一下,似乎挺不错的?回去了还可以再来嘛。于是应道:“禅人谨遵皇帝陛下之命。”

邵树德大喜,立刻唤来卢嗣业,令其拟旨发往杭州,要求钱镠选派去过日本的明州商人、水手二十人前往海州听令。

这次,他打算让平海军派出一艘船,载运货物及惠空法师返回日本。

日本恢不恢复遣唐使或遣夏使什么的,他不在意。他更喜欢两国贸易能上一个新台阶,越多越好。

没有足够的贵金属,想要发展规模大些的手工业或简单的机器工业,困难重重,甚至基本不可能。

最简单例子便是商品价格。

前唐那会,如果粮食丰收,斗粟价格甚至会跌到两钱、三钱,史书以为太平盛世。但在邵树德看来,这是严重的通货紧缩。

流通金属货币本来就少,如果有人大量熔铸佛像、制铜器,造成市面上银根紧缺,再叠加粮食丰收,就会出现这种可笑的价格。

后世出土的很多北朝以来的墓葬,发现了大量东罗马金币随墓主下葬,可见贵金属在当时的紧俏程度。

邵树德在坊市推行记账货币二十年,而今洛阳粮价基本维持在二三十钱、三四十钱每斗的区间内,民间钱荒的状态已经得到极大缓解。

但这还不够。

没有价格革命,不可能出现工业革命。在货币体系一团糟的情况下,你还想发展工业,只能是天方夜谭。

夏、日贸易之事,他决定亲自推动,一定要大干快上,为中土源源不断地输入贵金属。继而刺激日本国内的相关采矿、冶炼产业,让他们挖更多的金银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