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奴部(第2/2页)

“拜见大汗。”数百人满满跪了一地。

“都起来吧。”邵树德双手虚扶。

千户、头人们用各自胡语吩咐,数百人呼啦啦起身。

邵树德是会几门外语的。党项语堪称精通,吐蕃语会大部分对话,曾经试图学回鹘语,但放弃了,没那么多精力——党项语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而吐蕃语、回鹘语都是有文字的,学起来太麻烦了,也太占用时间。

“一人领两匹绢、一罐茶。”邵树德说道。

“谢大汗。”众人早就知道会有赏赐,此时听闻,依然十分兴奋。

“朕见了你们,也很欣喜。”邵树德笑道:“这里总共——”

“大汗,有四百零三人。”拓跋金低声道。

“嗯,四百零三人,尽数编入宫廷宿卫。”邵树德说道。

头人们又翻译了一遍,人皆大喜,再度拜谢。

宫廷宿卫的来源之一,便是草原奴部。这次把去诸、王合带过来的部分勇士也编了进来,说起来他们也是沾了光了。

前唐之时,宫廷宿卫的组成主要是上番值役的府兵、投降的胡人、外邦质子及学生,其中大部分人都会定期轮换,而不是长期固定值守。

夏朝也是一样。宫廷宿卫就是份工作,干个几年就会调走,换新一批人过来。这样做利弊皆有,但长期看来,利大于弊,至少从北朝以来,效果一直不错,至少比使用固定的人要安全许多。

草原奴部的人当然要轮换。换下来的人,有的可能会进入军队系统,成为禁军和州兵的一员,从此吃上皇粮;有的军官甚至能捞到官做,这就是飞黄腾达了。即便是被打发回部落的人,也能得一笔丰厚的遣散费,也相当不错了。

因此,听到自己能当宫廷宿卫,当然十分兴奋了。

“开过年来——”挥手让勇士们都退下去后,邵树德又看着拓跋金,道:“洪源、榆林、沃阳、仙游四宫征调两万人至幽州,你部也不例外。朕要好好操练一番儿郎们。侍卫亲军,也好久没集结打仗了,不见见血,朕如何能放心。”

“陛下英明。”拓跋金说道。

他知道,操练是一回事,但笼络自家部落的将士,才是无上可汗点兵的主要原因。

侍卫亲军的历史很悠久了,与李克用打过,与朱全忠打过,但从此之后,上战场的次数就极少了。除了仙游宫部经常与契丹人交战外,其余三宫部属委实有些安逸,与可汗也有好长一段时间没见面了。此番征召,正当其时。

“燕山以北,可有哪些地方适宜建行宫?”邵树德突然问道。

“陛下,燕乐故城北边有一地,山间清雅明秀,水草丰美,可建行宫。”拓跋金答道。

“你去过?”邵树德笑问道。

“追击契丹之时,来过此地。六部奚曾经于此放牧,今年已被逐走。”拓跋金说道。

“好,朕知道了。”邵树德说道。

他想了想,燕乐故城就在后世的隆化县一带,其实还处于燕山山脉之中。这些地方,可以放牧,也可以种地,历史上一直处于中原、草原的拉锯之处。结果就是种地的安生不下来,放牧也没法在此长久放牧,人烟一直十分稀少。

这就是边塞之地的苦处。哪怕明明有可以开垦的农业条件,你也不具备安全的外部环境,于是只能作为军事据点存在,人口是上不去的。

在这个地方修行宫,安置奴部放牧,作为幽州的外围屏障,倒是可以尝试一下。而这,其实也是他最近一直在构思的北都幽州的防御体系的一环。

作为连接草原、中原的重镇,幽州很显然将依托燕山山脉建立起一整套防御体系。这个体系的外围是坝上草原各个附庸部落、奴部,中间是设置在燕山山脉孔道之中的由少量军士驻守的堡垒,最后则是屯驻在幽州平原上的大军。

拓跋金所说的地方,应该在后世的围场县,确实是一处好草场。邵树德觉得,可以作为三级防御体系的一环来构筑,适合建行宫安置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