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安排与巩固(第2/2页)

“嗣武也喊过来。”邵树德又补充道:“让他到徐泗濠招讨使封隐军中当随军要籍。”

“罢了,三郎、四郎也叫过来吧,跟我一起办公。”邵树德道。

东征以来,他的心态起了些许变化,内心之中的隐忧渐渐浮起。恰好三郎勉仁今年十一岁了,四子观诚也已经十岁,自己累就累一点,多教几个儿子出来。

多生孩子,多培养孩子,这事他二十年前不屑一顾,认为是取祸之道,现在四十岁了,心态又变了。

人这一生,可真有意思,二十岁的你和四十岁的你,完全是两个人。

“遵命。”陈诚应道。

“等等。”邵树德拉住陈诚,道:“让知言、知行、知为护卫世子南下。”

邵知言就是扫剌,奚王去诸之子。

邵知行是派往炭山的拓跋金最出色的孙子,本名拓跋狸,赐名邵知行。

邵知为是沙州人,出身索氏,是归义军选送过来的百名勇士中最出色的一位,赐名邵知为。

三人手下大概有两千勇士,来自奚、室韦、党项、粟特各部,沙州索氏、阴氏、李氏等豪族出身的也有,打小习武,精于骑射,这次全派给世子承节,作为他的亲军。

老父亲深知儿子禀性,怕他上阵冲杀,故给他配一些强力保镖。

岳丈折宗本的脾气,邵树德还是略知一二的。即便再宝贝外孙,外孙要上阵冲杀时,他也只会是鼓励、赞许,而不是阻止。这种边疆豪族信奉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对勇武十分看重,指望他拦下世子,可能性不大。

“南线,我不打算增兵,给我稳住局面就行。”邵树德说道。

“大王,克用既在棣州,或可将佑国军再调回去。河中那边,亦可抽调一些人马。”陈诚建议道。

“佑国军先退回汴州吧,定远军也过来。”邵树德想了想后,说道。

佑国军若再回南线,丁会就全程在做折返跑了。到了汴州,如果情况不对,可以沿汴水南下支援,速度会比较快。

定远军使王遇躺在家里,太医署的医官在给他瞧病调养。邵树德最近收到了王遇的一封信,开篇就是“去日苦多”,满是遗憾。感动之下,他仍然保留着王遇军使的职务,但定远军可能要整编掉了。

“先这么办吧。”邵树德挥了挥手,道:“齐镇战事,交给李唐宾指挥,你也不要插手,随我稳固郓、齐地方人心”

“遵命。”陈诚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