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二章 不懂得粉饰太平的唐臣们(第2/2页)

但处置博陵崔氏运粮的人,以及取缔博陵崔氏在漕运和海运上的份子,是没人会反对的。

毕竟,错在博陵崔氏。

即便是世家豪门再怎么跋扈,也得给朝廷一个交代。

朝廷借此剥夺博陵崔氏在漕运和海运上的份子,其他世家豪门的人也没话说。

毕竟,大唐终究是姓李,由李家一家独裁。

其他的世家豪门,在名正言顺的情况下,是没办法阻止李氏对他们做出任何惩罚的。

李孝恭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也不说话,急匆匆的就往殿外跑去。

他又不是个憨憨,还不需要李元吉一步一步的教他怎么做。

他只是思想陷入了误区,如今经过了点播,走出来了,自然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李元吉眼看着李孝恭急匆匆离开的背影,哭笑不得的摇摇头。

然后从儿子手里夺过了儿子一个劲往嘴里塞的墨锭,让刘俊去招来王阮照顾着,自己开始处理起了政务。

由于李渊在除夕夜宴的时候一连降了三位郡王、两位国公爵位的缘故,让李纲没来得及递上乞骸骨的奏疏。

所以李纲到了正月初七才把奏疏递上来。

李元吉在奏疏上写了大大的‘不允’两个字,然后让刘俊派谒者带了一大堆赏赐赶往了李纲府上。

虽然李纲此次乞骸骨已经注定了不可挽回,但该走的流程,该给的殊荣一样也不能少。

在批示完了李纲的奏疏以后,李元吉又批示起了三省六部,以及各寺主官的奏疏。

绝大多数都是进行年终总结的奏疏。

去年年末的时候,除了极个别急着报喜的外,绝大多数重臣们都没有把年终总结递上来给李元吉添堵。

他们希望李元吉能过个好年,也希望他们自己能过个好年。

所以一直到年后才将所有年终总结递上来。

三省递上来的奏疏中,除了推广水稻的事情是报喜外,其他的几乎都是报忧。

陈叔达这个人似乎不懂得怎么讨好掌权者,怎么讨好君王,怎么粉饰太平,报上来的奏疏中全是给人添堵的。

即便是参杂着喜讯的推广水稻的事情,也有问题需要解决。

那就是需要钱。

需要钱去引水造渠,需要钱去围水筑田,还需要钱去购置水牛、打造农具等等。

由于此次推广水稻的地方比较多,所以陈叔达一开口就是三十万贯钱。

三十万贯钱虽然不多,可陈叔达报上来的要钱的项目可不止这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