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 阿Q精神的由来(第2/2页)

只是现在他可没这些闲暇陪着李承业去追李承乾。

说起来,李承业这个小家伙似乎对李承乾挺依赖的,难道是因为被李令和李絮欺负的太狠了,只有李承乾能帮他,所以才如此依赖李承乾?

怀着这种疑惑,李元吉带着三个小家伙先赶往了望云亭去摘花。

虽然恭礼门距离海池更近,但李元吉还是选择了带三个小家伙去望云亭。

之所以会做出如此选择,是因为望云亭在此次宫中政变中并没有被波及,四处都是干干净净的,而海池,至今仍有一些鲜血的痕迹没有清理干净。

李元吉虽然在宫中政变之后没有去过海池,但他可以想象得到李渊在得知了三个儿子领着兵马在宫中互殴以后,会发什么疯。

估计专属于李渊的那一艘龙船已经被鲜血染红了。

渡口处的木板估计也已经被鲜血侵透了。

虽说当时陪伴李渊游船的全是他的亲信和近臣,李渊没有大开杀戒的理由。

但当他们得知了玄武门、安礼门、甘露殿所发生的一切以后,一定会阻止李渊涉险。

李渊想尽快赶到甘露殿的话,只能杀出一条血路来。

虽说他们有点找死的嫌疑,但他们也算是求仁得仁。

有人或许觉得不可思议,但在古代就是这样。

在古人眼里,有太多太多东西比生命更重要。

比如对君王的忠诚、对父母的孝顺、对同僚的仁义、对朋友的承诺、对兄弟的友爱等等等等。

为君王舍生忘死者,比比皆是。

为朋友两肋插刀者,随处可见。

为兄弟背负重罪,亦或者以命相搏者,更是遍及天下。

这也是为何李渊说什么也不愿意将宫中政变的具体消息透漏出去的原因,因为一旦传出了皇室兄弟不和,且刀兵相向,还差点闹出人命的风声以后,会被那些家中兄弟和睦、兄友弟恭的百姓笑话死的。

人家是没有皇室富贵,也没有皇室那么大的权柄,更没有皇室那么高高在上。

但这并不妨碍人家在道德上批判皇室,在精神上嘲笑皇室。

这是长久以来受压迫的百姓们的一种发泄方式,也是长久以来受压迫的百姓们在精神上寻找慰藉的唯一方式。

在后世,人们喜欢称其为阿Q精神。

李渊显然不愿意让皇室的丑闻变成一桩笑话,去取悦百姓。

李元吉也没有这方面的爱好,如果非要他去取悦谁的话,他只想取悦刚刚路过神龙门的时候,突然耷拉下脸的便宜儿子李承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