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十七帖》和《兰亭集序》(第2/2页)

李世民彻底被凌敬给逗笑了。

屈突通、黄君汉等一众对《兰亭集序》真迹贪念不深的人,也被逗笑了。

唯有欧阳询等人还是一脸的痛惜。

李世民在笑过之后,对凌敬道:“你放心吧,我说出去的话,向来有信,我说将王右军的书贴赏赐给你,就一定会赏赐给你。”

说到此处,李世民还打趣道:“你要是不信,我现在就派人回宫去取。”

凌敬毫不犹豫的猛点头。

李世民又被逗的哈哈大笑,当即吩咐了身边的段志感回宫去取王羲之的书帖。

李元吉发现了,李世民在面对不同情况的时候,会吩咐不同的人去办事。

这就是手底下人才济济的好处。

这也是天下英雄尽入吾彀的好处。

不像是他,来来回回就那么一两个人在身边听用。

要是有重要的任务交代下去的话,身边连个像样的听用的人也没有。

不过,李元吉对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真迹的贪念,在李世民吩咐段志感去取书帖的时候没了。

因为他离的近,听的很清楚。

李世民在吩咐段志感去取书帖的时候,说的是《十七帖》而不是《兰亭集序》。

虽说《十七帖》也是王羲之的代表作之一,但是没有《兰亭集序》的名气那么大,也没有《兰亭集序》珍贵。

他也不好设下脸皮去凌敬手里‘抢’,不值得。

毕竟,以他的身份,想要谋一副王羲之的真迹,还是很容易的。

就比如,他现在就差人去给赵州李氏的人传话,说赵州李氏的人只要能给他弄来一副王羲之的真迹,他就放过赵州李氏。

赵州李氏的人一定会想方设法的帮他弄到王羲之的真迹。

说不定还会拿出一副历史上没有记载过,亦或者是从来没有示人过的王羲之的真迹。

毕竟,赵州李氏是一个传承了成百上千年的大世家,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赵国李牧身上,肯定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底蕴,以及不为人知的珍藏。

即便是没有王羲之的真迹,也能拿家中的珍藏去找其他几大世家换,亦或者是有王羲之真迹的人换。

所以,他想要谋一副王羲之的真迹的话,是真的很容易。

没必要没皮没脸的去跟手底下的人抢。

如果说是《兰亭集序》的话,那倒是能突破一下下限,如果不是,那就没必要。

“好了,继续比试吧。”

“下一个谁来?”

李世民在吩咐完了段志感,等段志感离开了高台以后,再次张罗起了比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