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年货(第4/5页)

这城里买这种东西可不容易的,田巧花还是想着闺女的,哼,被人就知道她闺女贴补她,却不看她这老娘做的也是很好的。她说:“城里买别的东西好,但是这个可不如咱村里,一年下来要说有点收获总是有的,城里可是定时定量的。”

王一城点头。

因为分肉的关系,大冷的冬天,打谷场上火热一片,真是等不得过夜,这一宿就要立刻分了,也亏得打谷场是拉了电的,不然可真是完犊子。

这个时间好多人家都没吃饭,大家也不着急吃饭了,一个个都汇聚在此,小孩子们更是上蹿下跳。

清水大队分肉,足足分了大半夜。

别说他们大队,哪个大队都一样,基本上都是这么个操作。

不过清水大队收获最好,这是肯定的,一个大队三天,清水大队算是排在前边冬猎的大队,后来陆陆续续又有别的大队的消息传来,猎物都没有清水大队多。

作为清水大队人,这可是十分体面的,大家每每说起这事儿都觉得十分得意呢。

也是因为冬猎的事儿实在是太让人兴奋,以至于整个村子都洋溢着喜悦的气息,就算有什么不高兴的也都被压下去了,毕竟,天大地大,吃肉最大啊。

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

特别是参加了冬猎队的爷们,那走路都是八字儿,就是一个得意。毕竟,现在传来的消息看,今年他们大队的收获要数一数二了。这还不得意?

随着天冷,很快也就到了元旦,孩子们终于放假了,既然没有人上学,田巧花也随大流儿给家里改成了两顿饭。好在天冷起得晚,倒是感觉也不算明显。

而此时远在嘉兴的唐爸下班去取了包裹,自己拎着沉甸甸的包裹回家,刚进家属院儿的楼道,就有邻居看见了,问:“老唐,你这是干啥去了?这是啥啊?”

好奇的盯着编织袋。

唐爸带着笑,和气的说:“我闺女不是下乡了?寄了些东西过来。”

“啊!寄东西?”这下子邻居可是惊讶了。

毕竟啊,这不少人家下乡可都是要家里贴补的。老唐家也有这样的传言,大家都晓得他们家每次给闺女寄东西都很多。不过没曾想,这闺女往回寄的也不少。

“你闺女是下乡去哪儿啊?”

唐爸:“东北那边。”

“啊,听说那边物产丰富啊。”

唐爸:“我也不晓得。”

他一路进家,邻居也好奇的跟了进来,这个时候大家都这样,都不拿自己当外人,唐妈也惊讶:“老唐你这是……老陈来了啊,快坐,这是什么啊?”

“闺女寄的。”

唐爸拆了包裹,包裹里东西还挺丰富,核桃和榛子看着各自都有十来斤,还有一块挺大的腊肉,除了这个,还有一只兔子。

“嗬!”就连邻居老陈都惊讶了:“你闺女寄的这腊肉有三斤了!”

常年买东西,眼睛都毒啊。

唐爸:“这孩子孝顺,估计是自己不舍得吃喝,攒下来给我们的。”

他抓了一把榛子递给老邻居,说:“来,尝一尝。”

老陈笑:“那我可不客气。”

他感慨:“你家姑娘是真的懂事儿。”

唐可欣还没下乡的时候,他们家属院不少人都说老唐家太纵容闺女了,他家丫头骄纵的很,咋咋呼呼的没有眼力见儿还嘴巴坏容易的得罪人。

后来她作为家里唯一的女孩儿下乡,大家又说唐家不是真的疼闺女,不然咋只有闺女下乡。

总之传言是很多的,不过后来老唐下乡去看闺女,他们是知道的。当时回来还扛着一个猪腿呢,他们一个楼关系亲近的都晓得,那个羡慕啊,毕竟这一条猪腿,不是花钱不花钱的事儿,而是没有票啊。

这个时候大家就感叹,其实这农村也不是全然不好,最起码唐可欣去的这地儿就不错。如今算是看出来了,真不错,没看吗?一个姑娘家家的寄不少东西啊。

“你闺女下乡挺晚的吧?这还能弄不少东西。”他压低声音:“是不是买的啊?”

唐爸眼神闪了闪,说:“我闺女过去的时候,秋收就差不多要结束了,不过他们那边秋收结束了,人也闲不下来,只要是勤快,就亏不着。我闺女就跟着他们当地妇女们一起上山去捡山货。他们那边的山连着长白山山脉,说是物资很丰富,他们大队年底还有冬猎队上山打猎,有民兵带着的,猎物回来会分给村里人。也可以用工分换一些。这不,我闺女心疼我们,也寄了些回来。”他笑着说:“花钱买,人家村里可不卖的。”

“这真不错啊,咱这边村里可没这个事儿。”

唐爸:“主要是他们那边有深山,我闺女是个女娃儿,根本不敢进深山,太危险了,那要是碰见打猎的好手儿,可真是亏不着。”

邻居老陈点头:“是这么个道理。”

唐爸:“他们村里吃喝其实也还好,主要是村里没有工业票那些,买生活用品不方便,所以我给闺女寄东西,都是挑着这种。肉啊粮啊,我倒是不用寄。”

老陈点头,眼神闪烁:“那还是这边好,我家有个亲戚去了大西北,那可是缺吃的。”

他家孩子以后要是下乡,看来也得走走关系了。

唐爸立刻说:“各地都不一样,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那我还觉得下乡在咱们这边农村更好呢,周末都能坐车回家,但是咱不是没有那个关系?”

“是的是的。”

唐爸寒暄着,唐妈有点走神儿,她当然晓得老唐都是虚应着,但是她也是真的想闺女了,明年,明年不管怎么着,都得让闺女赶紧回来了……

她现在也庆幸,一贯单纯容易被忽悠的闺女这次眼神儿倒是不错,找了一个合适的避风港,让她没有那么担心。这下乡啊,哪里容易呢。

唐家这边收到了东西,远在外省部队的戚老头也收到了女婿寄来的东西,他嘿嘿笑,说:“我竟然还能收到这小兔崽子的东西,真是难得。”

他穿上皮马甲,摸着这厚实的用料,感叹:“棉花续的倒是挺多,算他有心。”

戚大姐看着老爹的乐呵,说:“还有一些山货,正好过年给孩子们添个零嘴儿,小五也是有心了。赶明儿我准备点年货也得寄给他们了。”

“挑适合宝丫的。”

戚老头叮嘱。

他可是买卖人,最会算计了。

女婿那是外姓人,外孙女儿才是自己人呢。

戚大姐笑着说:“好好好,给宝丫,这娃儿明年也要上学了。小五子在信里说,等孩子明年上学拍张照片给我们寄来。”

戚老头:“这还差不多,这小子也是一个抠货,一年才寄一张照片,还是他们两个的合影,当我想看他似的,我就想看我家娃儿呢。这玩意儿要不是怕剪坏了,我都想给他剪掉,就留我们宝丫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