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活路

到了约定时间, 始道峰上的这届新弟子们才发现,来的老弟子远比他们所预计的多得多,

这种人满为患的盛况,既能让人意识到提前占座的重要性, 也能让他们这些新弟子感受到能占据当中一片核心区域, 乃是宗门对他们的最大优待与照顾。

见郦琪满脸兴奋地东张西望, 坐到他旁边的崔穹忍不住提醒道。

“韩阁主要求我们听过之后,都要写一篇感想, 我们可要听仔细些, 别等到最后交不出来,又要受罚。”

郦琪得意地拿出一枚留影玉符, “崔师兄不用担心,我会将那位师姐讲的内容都录下来,结束后还可以反复听,肯定没问题。”

崔穹扫了眼周围的人山人海, 语气平淡的回道。

“你猜, 这些师兄师姐们为何不等看留影符,而是选择来我们始道峰。”

虽然不知道那位师姐将要讲些什么,但是从这些老弟子们的热切反应中, 不难看出,那位师姐讲的内容应当很重要。

郦琪当然猜不到,“崔师兄说得有道理,我的确不该大意, 你放……”

话未说完, 就见负责他们这一届弟子的韩阁主与一位女子走上台, 后方还跟着让他们又爱又恨得上师们。

每个人都面带笑容, 边走边说着些什么, 看上去都心情很好的样子,却让台下这些新弟子们看着都很心塞。

因为他们已经总结出一条经验,就是上师们的笑容越灿烂,给他们挖的坑也往往越深。

这下用不着提醒,郦琪就已下意识正襟危坐,摆出十分认真专注的态度。

再顾不上去关心来外围都来了哪些老弟子,有没有他最关注的乐师姐,丝毫没有意识到外围那些老弟子正在议论的‘乐师妹’,正是他所期待的那人。

修行者开窍之后,就会变得格外耳聪目明,即便不好释出灵识,去听那些老弟子们都在说些什么,崔穹也能从偶尔听到的只言片语中,听出台上那位正是‘乐师妹’,很有可能就是那位在三十年一次的大比中获得第一的那位。

只是那位,好像才比他们早入门十年吧?就能拥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不过很快,随着乐青怡盘膝坐到台上,这些新弟子就知道乐青怡的身份了。

“大家好,我叫乐青怡,很荣幸能在今日受韩阁主所邀,来始道峰为诸位同门讲一讲我个人对人生与修行的些许感悟,欢迎大家提出自己的观点,让我们可以共同探讨,……”

为避免这些正值青春年少的小弟子们多想,乐青怡特意没有提及自己的师承,语气亲和而又真诚,不会引起这些小弟子们的反感情绪。

以朋友之间闲聊的方式起个头后,乐青怡才逐渐进入正题,她每次讲的内容,都包括大量与之相关的案例,有些是历史事件,有些则是她在前世今生的亲身经历与见闻等。

被她以风趣语言讲出来,总能勾起众人的共鸣,露出会心一笑,或是在她不动声色的诱导/中陷入思考。

郦琪不用人提醒,早就不自觉地听得十分投入,每到互动环节,更是表现得十分积极与投入,在得到乐青怡微笑地点头与赞许时,振奋不已,早忘了他刚知道台上那位就是他心心念念的乐师姐时的震惊。

让崔穹看着心情复杂,他也很想说点什么,却不好意思跟郦琪等人那样,恨不得一跃而起,特别显眼。

明明讲了几个时辰,可是结束时,在场众人却都感到意犹未尽,看到那些老弟子竟然也都听了个全场,没因她讲的那些有点幼稚而提前离开,着实让乐青怡感到有些费解。

不过这对她也没有什么影响,为始道峰上的这些小弟子们讲完这场,就算是她完成了掌门交代的任务。

看到小弟子们都听得很投入,他们在互动中表达的一些观点,也表明他们确实有在用心思考,让乐青怡颇觉欣慰。

既能做到虚心听教,还愿意用心思考者,就是可造之才。

虽然乐青怡这次是被宗主给安排过来的,不是受韩阁主所邀,但是等到她要离开时,韩阁主热情地向她提出邀请,希望她能多来给这批小弟子讲几场。

哪怕讲课对她而言,也是一种修行,可是想到自己接下来的一大堆安排,乐青怡也不敢一口应下,因为她不确定自己有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与精力。

毕竟每次讲课远非在台上讲几个时辰那么简单,她还需要结合听众心理提前备课,力求做到就算是相同的主题,也要讲出新意。

从而达到既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又能投入对相关主题的思考中,领会到她想传递出的一些思想观念。

“……先观后效吧,若是这些师弟师妹们能有所收获,弟子自当尽力而为。”

韩阁主能看得出来,乐青怡每次在台上看似举重若轻地挥洒自如,实则一言一行,包括恰到好处的神情反应,都透着讲究,讲这些不是那么简单。

但他是真心觉得乐青怡讲得特别好,哪怕有些强人所难,他也希望对方能多来几趟始道峰,帮忙教教这些正值人生关键时刻的小弟子。

“还有一年多,这一批弟子也该分峰了,青怡师侄若能帮忙多教教,是他们的荣幸。”

眼看与她师父同辈的韩阁主即便听出她的婉拒,仍选择不顾面子的争取,乐青怡只好与其达成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至少再来两次的约定。

离开始道峰后,回到平运峰,乐青怡有些心累地抹了把脸,她不仅需要闭关修炼,好好提升自己,还得考虑某些知识的本土化问题。

上次为那批老弟子做培训时,来了许多旁听蹭课的同门。

乐青怡打算用考核的方式,从那些懂丹、符、器等技术的人中,挑出一批将那五本教材学得比较好,比较有天赋的人。

初步组建一处类似研究院的地方,研究本土的一些数据,为科学真正的本土化打基础。

这本是一个需要耗费漫长时间,一步一步来的事,不过有修行者的能力在,又有她可以从旁指明方向,应该可以大幅缩短这个发展时间。

等到这个研究院打好基础后,首批学习那些课程的孩子也到了长大成人,可以投入相关研究中的地步。

乐青怡相信,先用修行者的手段促进科学的快速发展,等到一定阶段后,科学定然也能反哺修行者,从而能使两者达成相辅相成的成就。

毕竟连她爹娘都曾说过,听她讲到一些社会现象的原理,能从中领悟到施法等方面的一些窍门。

无论是考核,还是挑人,都是很繁琐的工作,还没人能帮得上她。

想到这些,乐青怡就迫不及待地希望那些已经在学基础数理化的人,可以尽快成长起来,她本身并不是一个喜欢揽事的人,结果却在不经意间摊上越来越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