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彼时梨花香

这是孙晔庭第一次打仗。

此时,他正在军中压阵,先锋已经在低沉的号角声中冲出,雨幕之下,只见敌我两方仿佛两股巨浪,迎头碰撞。

离谢燕鸿说好的寅时还有半个时辰,正是黎明前最暗的时候,乌云密布,暴雨倾泻。唯一的光亮就是淋了桐油的火把,闪烁于雨中,长燃不灭,好似地上的繁星。

先锋军已经在震天呼喊中杀将出去了,中军压阵,孙晔庭身边的兵卒俱都捏紧了兵器,蓄势待发。他们身后便是宣德门的瓮城,城门紧闭。孙晔庭早就吩咐过了,不到该开的时候,城门必须紧紧关着,就算外头的人全部战死了,也不能开。

副将在他旁边喊道:“大人!援军呢?”

孙晔庭抽出佩剑,豆大的雨珠砸在剑刃上,继而碎落四溅,让本就坠手的剑又重了三分。他收回远眺的目光——再怎么看也是徒劳,无论援军来抑或不来,今日难免有一场恶战。

狄人的骑兵黑压压的,一大片看不到尽头,先锋军不过是冲过去撕了道口子。

孙晔庭一手紧握缰绳,另一手举起佩剑,喊道:“中军听令!冲!”

他的声音在大雨中传不出三步远,千军万马只看着随他命令而动的令旗。孙晔庭也不在乎这声音能传多远,纵使除了他自己无人听见,他也用尽了全力嘶喊。今日于此,不成功便成仁,不为君也不为国,只为他自己对得起自己。

一声令下,他心中一片空明,带头冲杀出去,兵卒见平日文弱温和的长官一马当先冲出去,精神大振,紧随其后,冲入雨中。

暴雨之中,人人都面目模糊,只能凭借铠甲样式分辨敌我,孙晔庭抬剑砍杀,虎口酥麻,鼻端充斥着雨水、泥土、铁锈与鲜血的气味。恍惚间,他却闻到了一阵梨花香。

那是在许久许久之前,他与颜澄、谢燕鸿一块儿,在宫中与诸皇子、国戚一块儿念书。先生在上面摇头晃脑念得入神,胡子白得泛光,惹得所有人昏昏欲睡。颜澄坐不住了,偷偷猫着腰踱到窗边,横眉竖目指示小内官帮他托着脚,帮他翻出窗去。

颜澄一路沿着窗外的大梨树爬上去,爬到梢头。

正好是梨花开得最好的时节,枝头的花瓣堆叠,堆云砌雪一般。他抱住树梢拼命摇晃,花瓣被摇落,顺着风飘进窗内,谢燕鸿撅起嘴,吹开飘到面前的雪白花瓣。

沉醉诗书的先生如梦初醒,眯着眼茫然问道:“怎么下雪了?”

众人于一阵清洌梨花香中哄堂大笑。

此时非彼时,此地非彼地,此与彼已经相隔曲折万里了,但他无端便想起了那会儿的好时候。

副将于重围当中逼近他身边,喊道:“狄军人多,我们撑不了多久!”

撑不住也得撑,此时撤退,不仅士气大受打击,一番布置也前功尽弃了。孙晔庭紧咬牙关,来不及说话,挥剑抵挡斜刺里劈来的刀,憋红了脸格开,喊道:“撑不住也得撑!”

数十里外,雨砸得谢燕鸿皮肉钝痛,但他依旧直直地坐在马上,昂首东望,望向援军该来的地方。马上就要到寅时了,那也是日出东方的时候,只是天边乌云密布,分不清昼夜晨昏。

他并不去想任何不好的可能,只是一门心思地等,心头笃定,长宁答应过他的事情,就没有一样做不到的。

天边黑沉沉的,见不到太阳升起,分辨不出时辰,只能大概估计。

约莫寅时整,隔着重重雨幕,谢燕鸿望眼欲穿。他先是感觉到大地震颤,紧接着,在数里之外,有一片乌云一般的影子,黑压压的,从小到大。

谢燕鸿脱口大喊:“来了!”

跟随他左右的都是孙晔庭信重的精兵,不然也不会派遣他们担当重任,他们早就按捺不住了,咬牙切齿想要直奔魏州城杀个痛快,只是碍于孙晔庭的吩咐,跟在谢燕鸿左右,见援兵久久不至,心急如焚。

如今,援兵果如此人所说,寅时到达,他们皆喜出望外,一扫先前愤懑。谢燕鸿心中之喜,比他们多十倍百倍,当即策马在前,急迎过去。

援军皆披甲执刃,连成一片,但谢燕鸿一眼便看到了,当先一骑疾驰在前,黑马四蹄踏雪,仿佛踩着云朵一般,马上之人,斜背长刀,刀已出鞘,刀身古拙,刃光冰寒,上面应有血渍,但已被暴雨洗刷得干净。

敌人在前,千军万马在后,两人无须多言,不过交换了个眼神,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两匹马儿倒是亲昵,互相拱了拱脖子。

“走吧。”谢燕鸿喊道。

魏州城宣武门上,守门将领心头急得如同万火俱焚,眼见着自己的同袍与数倍多于己方的狄军缠斗,如何能不心焦。他死死捏着令旗,谨守着孙晔庭的吩咐,援军不到,不开城门,瓮城之中,各城门抽调过来的数营兵卒也在等待。

城中兵力空虚,各门守军皆抽调过来了,一击不中便守不住了。

雨势渐缓,不似方才那样有吞天没地之势了,手搭凉棚挡雨远眺的小兵当先喊道:“援军!援军来了!”

守将激动得心跳都要停了,大喊道:“守军准备!开城门!”

“开城门——”

命令一重一重传下去,瓮城沉重的城门一点点旋开。在外死死缠斗的兵卒见状,连忙后撤,且战且退,遁入门内。狄军见状,以为他们不敌,连忙趁此机会乘胜追击,谁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援军突然而至,仿佛从天而降。

狄军部队庞大,后军发现了援兵,前军却还在猛地往前冲。守在瓮城中的士卒仿佛倾泻的潮水一般涌出,与穷追猛打的狄军碰了个正着。

援军中,秦寒州打头,仿佛不要命一般,身先士卒。受他鼓舞,暴雨中奔袭而来的江北守备军胸中热血激荡。

长宁双手紧握长刀刀柄,暴喝一声,迎面而来的敌人连人带马血溅三尺,有不少兵卒见识他的悍勇,围拢在他周围,组成小队,仿佛一支长矛,直插入敌人队伍之内,长宁便是最最尖锐的矛头。

喝令打开城门的命令一直传入城内,百姓们不明就里,四处逃窜。王谙年事已高,腿上旧伤复发,听见动静,站立不稳,随从连忙扶住他。王谙推他:“先去城楼上看看,快——”

他又猛然反应过来,叫道:“嫣儿,去找嫣儿!”

王嫣,他最疼爱的小孙女,因着夫家有投敌之嫌,早已经回到娘家了。此刻,她在王谙的书房里,整理文书,突然听见了外头一阵慌乱,有百姓在街巷中逃窜,有的喊着“城破”有的喊着“蛮子来了”。王嫣心头一阵颤动,心神不宁,一把抽出王谙挂在书房里的宝剑,拔剑四顾,不知所措。

正此时,一人猛闯入书房内,王嫣抬眼看去,正是她的夫婿,郑磬的儿子郑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