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U-17世界赛官方论坛。

一条标题为[伏黑是在高兴吗]的帖子挤下[今天能看到阿玛迪厄斯上场吗]和[今年的意大利有希望打进4强,成为论坛实时热帖Top1。

发帖人截取了日本队VS瑞士队双打二比赛的第四局、日本队拿下第一分时现场摄像机拍到的特写画面

少年不太服帖的刘海下,翡翠绿的双眼盛满了光,显得十分透亮。

除了这张特写外,发帖人还放了悠斗在日德表演赛上和本场比赛前几局的特写镜头截图作为对比,来证明他的观点:拿下第四局的第一分时,伏黑选手的心情像赢了比赛一样好。

新的问题接踵而至

明明已经3:0领先对手,并且前几局得分时都没有明显的情绪波动,为什么会在拿下这一分后露出高兴的神情?

是这一分有什么特别含义吗?

还是说,拿下这一分的那一球有什么特别之处?

[别魔怔了……]

[只是光线问题吧。]

[顺序反了。应该用“那一分或那一球的特别之处”来讨论“这张照片上的伏黑表现出来的是不是高兴的情绪"。]

帖子一开始只有零零星星的几条回复,直到一位现场观众回帖:[我在现场。]

[我敢打赌,那不是普通的回球。][附上视频(视频链接)]

视频很短,时长只有12秒。

前两秒的画面是落在底线中点、向外弹开的网球,第三秒时,镜头突然快速移动,悠斗和他这场比赛的搭档出现在了画面中央。

由于拍摄距离较远,视频的画质十分模糊,可即便这样,依然可以清楚地看到来自日本的黑发少年在回球得分后扭头看向了自己这场比赛的搭档。而他的搭档将球拍搭在肩上,扬起的嘴角动了动,说了一个双音节词。

这段画面没有被工作人员接入现场直播中,而在过了大约两分钟后,那位人在现场的观众又上传了一段视频。

[对比(视频链接)]

视频依然很短很模糊,内容却是从比赛开始到现在,日本队拿下每一分后的选手特写剪辑。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悠斗在前三局中即使拿下分数,也不会立刻和搭档庆祝。他的目光会看向对手的方向,过几秒才看向搭档。

这在习惯单打的选手身上很常见。

尤其是当己方战术没有问题、掌握着比赛节奏、比分领先于对手时,他们不需要商量战术,因此也不需要和搭档进行过多的眼神交流。

而在拿下第四局的第一分后,黑发少年一改常态,没有看对手,看向了搭档——看起来想和搭档分享什么,只是碍于比赛,什么都没说。

而他的搭档知道他的想法。

这个时间点,论坛里的活跃用户几乎都是在屏幕前看比赛直播的人。有了两段现场视频后,回帖一下子多了起来。

[两段视频的对比真的很明显。]

[但那一球到底哪里特别了?落点在底线中点?][这不是很容易做到吗?我是说,对于那些能入选国家队的少年而言。]

谁说的?有多少职业选手能在比赛中做到这一点?]

[比赛和练习可不一样。]

帖子里聊得火热,现场的气氛也很激烈。亨利和兰比尔能明显感觉到对面的球风变化,打个比方,像是拿着盾牌的步兵忽然转职成了拿着匕首的刺客。

兰比尔一直将网球比赛当成一场游戏,对手是需要打败的boss,而他是手持“攻略法”的玩家。唯独今天这场比赛,他和对手的身份好像调换过来了。

网球再一次从他的拍前穿过。

“30-0,日本队领先。”

这一球没有落在底线上,而是落在边线上,是由正手打出的大角度回球。电视上的比赛直播开始回放这一球的细节,论坛里的帖子也翻到第二页。

[插播:日本队又拿下一分。那种出其不意球都能接到,伏黑太强了。][刚才的回球刚好落在边线上,这控球能力绝了。][日德表演赛上,伏黑的控球能力有这么突出吗?][两场比赛不能相提并论吧。对手是博格,能把球打回去就不错了。][说到表演赛,已经第四天了,有人找到破解“大蛇”的理论方法了吗?]

回帖从这里开始渐渐偏离主题。

但还有一部分人不忘初心。

[(视频链接)][伏黑在大赛上的所有得分球都在这段视频里,他的打法变了。]

“与其说是打球风格变了,不如说是回到了最开始的打法。”日本队休息室,柳道,“悠斗刚进立海大时就是底线攻击型选手。”

是为了实现立海大的三连霸,悠斗才从底线攻击型转为防守反击型,减少自己在比赛中的非受迫性失误率。

柳顿了顿: “抱歉,用‘回到”这个词来形容并不合适。”

悠斗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比赛。现在的他可以在底线攻击防守、也可以上网进行截击,已经是全能型的选手了。

乾赞同柳的说法。

他打开专门记录悠斗各项数据和情报的笔记本,将打球风格的那一栏后的“防守反击型”正式更正为"全能型"

乾:“不过……”

“你会说, 不过,没想到仁王能让悠斗克服打球时的心理障碍’。”柳。

柳不知道仁王是怎么做到的,但他大概能猜到,交换场地时,仁王对悠斗说了一些话。而正是那些话,让悠斗突破了控球的瓶颈。

——“毛栗替换法”提高了悠斗控球训练的效率,但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他在控球方面的问题它像一剂药,一点一点地增强悠斗控球时的信心,将剩下的交给时间。相较于“毛栗替换法”,仁王的方法更像是一瓶魔法药水,效果立竿见影。或许就连仁王本人都没想到见效会这么快。

而且效果会这么好,甚至引发了连锁效应。

柳猜对了。

仁王在传授悠斗“咒语”时,也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不同于其他人,他在“骗悠斗”这件事上没有心理负担。

失败了是“仁王前辈需要警惕”,成功率就是“不愧是仁王前辈,好厉害”。puri,值得一试。

至于“魔法咒语”能不能骗到悠斗,仁王虽然没有100%的把握,但也不是一点信心也没有。

仁王从很久以前就发现了悠斗和切原的区别。

如果同时对两人说“松露巧克力是用松露做成的”,切原会相信,是因为他不知道松露巧克力是因外形像“松露”而得名。一旦他事先知道这件事,就会立刻反应过来“这是在骗人”。而悠斗就算事先知道松露巧克力的名字由来,也会相信这句话。他会觉得这句话里的“松露巧克力”不同于他认知中的普通松露巧克力,而是另一种真正由松露制成的巧克力。

柳生将悠斗的“上当受骗”归于信赖问题。

[伏黑君很信任网球部的大家呢。仁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