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开考(第2/3页)

按照这村子里的人所说,她娘当初和方子荐一起来到这里,两人没钱了,方子荐就带着她娘去问人,问有谁要她娘……

后来那姓田的要了,还给了五两银子,然后方子荐就带着五两银子走了。

方子荐已经死了,她娘却还在等方子荐来接。

方绣娘跟村里人聊了聊,说了有人刺杀苟同知被砍头的事情。

“那个刺杀苟同知的人叫方子荐,他就不是个好人,靠着姐姐干活读了书,还想要卖掉姐姐……”方绣娘绘声绘色地跟人说了方子荐的事情,然后才离开。

这种小村子里的人,在得知一件外面传来的新鲜事之后,会四处去说。

她相信要不了多久,她娘就会知道这个消息。

省城。

黎青执他们已经在朱家的房子里安顿下来。

这里有几个朱家的下人守着,黎青执来了之后,在他之前住过的客房里住下,然后就开始了跟之前一样的,考前交际活动。

这一年他很忙,但一直都有想办法扩大自己的名声,至于扩大名声的方法,那自然就是在《安江文集》上发表自己的文章。

这一年,每个月的《安江文集》上,都有他的文章,他在省城读书人圈子里,几乎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家也都觉得,他肯定能考上举人。

不过黎青执不敢掉以轻心,这段时间他不仅努力读书,还向张巡抚打听了一些考官的消息,琢磨考官的喜好。

在现代,高考作文字写得好,分数都能高一点,别说古代了。

在这个时代,写的文章符合考官喜好非常重要。

黎青执来到省城之后,就开始跟省城那些来参加乡试的秀才来往,以便可以了解到更多消息。

他忙的时候,金小叶也很忙。

她上午的时候,会带着黎大毛他们出门,去省城各个地方逛一逛,至于下午,她则跟着会说官话的老师,学着说官话。

金小叶其实是能听懂官话的,但她说得不好。

接下来他们要北上去京城……这官话肯定要学一学。

这段时间,黎青执回家之后都不跟他们说方言了,专门说官话。

黎青执用金手指帮金小叶、黎大毛和黎二毛开发过大脑,三人记性特别好,学官话也就学得很快。

黎老根、赵小豆还有章早,学得就比较慢了。

赵小豆总是不好意思张口,怕自己说错,学得就很慢,章早基础差,学得也艰难。

最惨的就是黎老根,他脑子不行,学得特别慢。

“阿青,我不想学了。”黎老根对黎青执道。

“爹,你要是不学,去京城以后不小心丢了,我都找不到你。”黎青执道:“难道你不想去京城了?”

京城肯定是想去的!

黎老根不喜欢学说官话,每天下午都很痛苦,但对上午很期待。

上午金小叶带着他们出去,他真的见识到了很多东西,还吃了一些他以前没有吃过的东西!

他原本已经没有什么能说能炫耀的东西了,但现在,他又积累了一肚子可以说,可以向人炫耀的话。

黎老根想去京城,也怕自己不小心走丢之后会找不到黎青执他们,只能继续学。

但学了一阵,他又对黎青执道:“阿青,到时候你在我身上系一根绳子吧,这样我就丢不了了。”

黎青执不想用绳子牵着黎老根走,他不为所动,跟黎老根说话只用官话。

时间一久,黎老根的官话虽然说得不好,但能听懂一些了,可喜可贺。

七月十六这天,黎青执起得很早。

今天是《茕独游记》最后一部出售的日子,他要去买书!

这已经不是黎青执第一次去买自己的书了。

他约了包括彭景良在内的几个禾兴府的秀才,一起去沈家书房排队买书。

“听说这是最后一本《茕独游记》。”

“也不知道茕独散人是怎么写出这么一本书来的。”

“听说有人看这书,都看得疯魔了,非要说这世上真有这么一个国家,还想出海去寻。”

“其实我也觉得这书上写的像是真的,真要有这么个地方,那就太好了!”

……

彭景良他们讨论着《茕独游记》,言语间对茕独散人充满崇拜。

这世上不乏看茕独散人不顺眼的读书人,但《茕独游记》……就算是那些看茕独散人不顺眼的人,也都看了。

书里写的那个世界的种种政策和法律,更是被无数人研究着。

因为书里提到那个地方的人用的字都是简化字,方便了老百姓学东西……最近还开始有人研究简化字。

对了,茕独散人写在书里的纺织机,也已经被人制作出来了。

还有人觉得茕独散人太笨,他研究出了这样的纺织机之后,竟然没有藏着掖着用它赚钱,还将它写在书里,让所有人都能看到……

他这也太蠢了!

别人议论的时候,黎青执只是附和几句,没有多说什么。

他的性格,反正是不会去跟人争吵,争得面红耳赤的。

但他觉得那些为了一本书争论不休的人挺可爱的。

这些年轻人,大多都怀有美好的理想,希望这个世界能越来越好……挺好的。

“黎兄,你的《童趣故事集》也非常好看,”彭景良想起来一件事,“这书是给孩子看的,但我非常喜欢。”

“你本来年纪也不大,”彭景良的师兄笑起来,“不过这书确实不错,我家孩子特别喜欢,为了看懂这书,他读书都认真了很多。”

他们说起《童趣故事集》的时候,江安省这次的乡试主考官正在看这书。

这次负责主持江安省乡试的考官姓平。

这位平大人是翰林院的,他家境一般,在翰林院又捞不到什么油水,日子过得清贫。

能来江安省主持乡试,他特别高兴。

来之前,户部给了他两千两银子,来了江安省之后,他的一应花销也是江安省的官员出,不需要他额外花钱。

这也就算了,他印了一些自己的诗集文集带来江安省,那些书还都卖了高价——考生往往是通

过考官的作品来揣摩考官喜好的,所以很多考官,会在会试前卖自己的诗集或者文集。

总之,平大人这趟能赚不少钱。

他并不是个贪心的,科举舞弊这样的事情不打算做,不过可以捞钱的地方,他也不会放过。

平大人爱钱,但对乡试还是很上心的,在乡试之前,他就了解过江安省的考生了。

那诸多考生里,黎青执的名气是数一数二的。

他不仅得了小三元,《安江文集》还月月刊登他的文章,就连他的字,都受人追捧。

平大人已经决定,只要黎青执正常发挥,就让黎青执当解元。

让这样一个书生当解元大家都满意,要是他让一个一点名气都没有的人当解元,即便他没有徇私舞弊,说不定都会被人当成他徇私舞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