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好事连连(第2/3页)

可以凉拌的东西挺多的,除了豆腐黄瓜以外,还有海带木耳之类,甚至在绝味斋买点卤猪头,切丝之后凉拌一下,也会很好吃。

金小树学得很认真,连连点头。

也是这个时候……吕庆喜吃到了自己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鱼。

吕庆喜爱吃花椒做的鱼,喜欢那种麻麻的味道,每次来常端这里吃饭,都让常端给他做。

结果今天,除了他之前吃过的花椒鱼片以外,常端还另外做了一道麻辣鱼片。

吕庆喜尝了一口,就被那美妙的滋味震撼到了!

这鱼片,也太好吃了!

常端见吕庆喜喜欢,立刻将自己做的辣椒酱拿出来,吕庆喜往桌上的凉拌豆腐里放了点,就觉得这豆腐的味道,比之前好吃了不知道多少!

“这是用什么做的?”吕庆喜问。

“千岁爷,这是用番椒做的,番椒是从海外传来的,京城没有,我不久前才托人从江南带了一点过来,就是数量不多……”常端跟吕庆喜说了说番椒的事情。

“剩下那些番椒都留着给我做菜,我会找人去南方找找,再多买点番椒回来。”吕庆喜道。

这番椒,着实让他胃口大开!

吕庆喜觉得很好吃,就把没吃完的菜赏给了自己身边的护卫。

那护卫尝了一口,表情都扭曲了,这东西……真的能吃?

在家里睡了两个晚上,黎青执就又去了崇文书院读书。

时间过得很快,眨眼,他就已经在崇文书院读了一个月的书,此时已是七月中旬,距离院试只有一个月。

这一个月里,发生了不少事情。

比如说苟县令接到京城送来的圣旨,成了禾兴府的同知,此外,崇城县和临湖县,还被安排了新的县令。

张巡抚确实举荐了苟县令当知府,但苟县令只是个同进士,在崇城县当县令还不到两年……

让苟县令连跳几级当知府是不合适的,甚至都不该让他当同知。

好在吕庆喜出了点力。

木掌柜跟常端打听过苟县令的情况之后,对吕庆喜说了“千金买马骨”的故事:“千岁爷,在外人眼里,张巡抚是您的人,那苟县令自然也是您的人,要是您能让苟县令升官,朝中官员见了,肯定乐意为您效劳!”

这话很有道理,吕庆喜听了。

于是,苟县令就升官成了同知。

同知是知府的下属,但皇帝没有给禾兴府安排知府,而是让苟县令,不,苟同知暂代知府一职!

也就是说,苟同知虽然不是知府,但拥有的权力跟知府一样,他当了几年同知之后,还板上钉钉可以当知府!

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黎青执回崇城县的时候,就听到很多人在说这件事:“县令大人升官了,真好!”

“虽然不想县令大人离开,但他以后还是在禾兴府,我们还是他管的,那就没事!”

“今年真好啊!我家在新码头那边摆摊挣了不少钱,粮税还只收了那么点,连以前的一半都不到。”

“我们以前交的粮税,有好些都被人贪了!”

“幸好苟县令是个好官。”

“也不知道新来的县令有没有苟县令那么好。”

“他要是不好,我们可以去告状,让张巡抚砍了他!”

……

周围人都很开心,黎青执的心情也不自觉地变好。

最近真的是好事连连,比如赵老三给他种的辣椒,绝大多数都活了,还长得不错。

又比如……因为粮税可以少交很多,老百姓手头就宽裕了,老百姓手头宽裕之后愿意花钱,他们家绣坊和绝味斋的生意就都变好了!

还有就是苟县令升官成为苟同知这件事了。

这对黎青执来说是好事,对苟同知来说更是大喜事,他特地办了个宴会,邀请一些人去他家吃饭,黎青执就是收到邀请的人之一。

苟同知请了黎青执全家,但黎青执打算一个人过去。

金小叶要是去了,多半是苟夫人接待。

苟夫人从小接受大家闺秀的教育,不至于当众给人难堪,但两人之间已经存在矛盾了,何必让金小叶去恭喜人家?

在家里休息了一下午,傍晚,黎青执出发去苟同知家。

苟同知家里很热闹,崇城县有头有脸的人基本上都来了,这些人有些真心为苟同知高兴,但也有一些人心里很不是滋味。

因为苟同知的种种举措,他们损失了不少利益!

但苟同知升了官……这些人就算心里不满,面上也一个比一个谄媚,好话更是一箩筐一箩筐地说给苟同知听。

苟同知听得很舒畅,但他也知道这些人就是说说……看到黎青执,他立刻就走过来,跟黎青执打招呼。

“子霄,幸好遇上了你。”苟同知一脸感激。

要不是黎青执给他出主意,他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当上同知。

跟他一起考上进士的人有很多,而他是里面升官最快的!

“是大人您一心为百姓谋福,才得到了陛下的奖赏。”黎青执笑道。

今天来参加宴会的都是崇城县的人,不需要苟同知过于费心,他就拉着黎青执说了不少话,还道:“子霄,明日你来我府上,到时候我们畅谈一番!”

黎青执答应下来。

苟同知让黎青执跟他坐一桌。

他要去敬酒,黎青执就悠闲地吃菜。

“黎哥,你怎么不去敬酒?”苟英问。

“我不喜欢。”

“很多事情,不是即便不喜欢,也要去做的吗?”苟英叹气。

“你小小年纪叹什么气?”黎青执问他。

苟英道:“黎哥,我不想去府城,我的好友都在这里,而且李先生人很好,我想跟着他读书。”

黎青执理解苟英。

这孩子因为父亲“工作调动”,“转学”来崇城县还没有多久,结果他父亲的又“工作调动”了,要去一个全新的城市……他肯定不开心。

要是苟英年纪再大点,他就建议苟英一个人留在崇城县求学了,但苟英的年纪还是有点小了。

黎青执道:“府城的崇文书院还不错,我现在就在崇文书院读书,我帮你选个合适的先生,你去崇文书院读书?”

苟英问:“我听说崇文书院能难进,我能进去吗?”

“肯定能。”黎青执道。崇文书院确实没那么好进,但同知的儿子,怎么都不可能进不去。

这可是封建社会!

不出意外的话,苟英进了崇文书院,依然会被人捧着。

不过苟英处在叛逆期,跟父母还不亲近,这样的孩子挺容易出问题,必须给他找个好点的先生。

“子霄,你们在聊什么?”苟同知回来了,好奇地问道。

他儿子也不知道怎么回事,都不跟他这个爹好好说话,倒是跟黎青执非常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