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献书(第3/5页)

吴白川这次带来的货物,样式依旧新颖。

拿起一把绣了一男一女两个憨态可掬的小娃娃的扇子,木掌柜扇了几下,觉得挺喜欢。

她女儿去世的时候,跟着扇子上的娃娃差不多大。

木掌柜有一瞬间的恍惚,就在这时,有人凑到她面前:“木掌柜,我这里有东西想送给千岁爷。”

木掌柜闻言皱眉,看向从吴白川身后冒出来的人。

她不喜欢这样冒失的人。

不过……木掌柜在常端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这人……不是真心想送礼的。

她接过常端手上的盒子打开,发现里面装着一本没有封皮的书。

这书开篇就是“余游历至临湖县,见百姓糠豆不赡民不聊生……”

临湖县三个字,让木掌柜瞬间就意识到了什么。

她盖上盒子,对常端道:“你等一会儿,我先看看。”

木掌柜没有在人前看这书。

她是坐马车来的,她回到马车上,这才将书翻开。

看了没多少,她就意识到这是什么了。

这是临湖县百姓的血泪史!

张知府有往京城送奏折,他们派去查探的人,也将临湖县的情况,详细告诉了他们。

但那些,哪有这书写得感人?

她看那些人查探到消息的时候只有气愤,看这书,却没多久就落下泪来。

吴白川对常端贸然出来送礼的事情有些不满。

他正在跟木掌柜谈生意,常端就算要送礼,也不能这么着急。

吴白川正不高兴,木掌柜从马车上下来,走向常端:“你送的礼物我很喜欢,你跟我走一趟吧。”

常端一脸惊喜。

吴白川却愣住,这怎么回事?怎么这人只送了点礼,木掌柜就要带他离开?

木掌柜转过身,又对身边人道:“来人,去找个马车给这位坐。”

木掌柜吩咐完才看向吴掌柜:“吴掌柜,你的货我都要了,稍后会有人找你。”

码头这边有很多马车出租,木掌柜的手下立刻就找来一辆。

木掌柜也不耽搁,带着常端飞快离开。

吴掌柜看到这情况都傻眼了。

跟他一道来京城的其他商人也傻眼了:“老吴,从你船上下来的这人是谁啊?怎么木掌柜把他带走了?”

另一个人道:“是啊……难道木掌柜看上他了?可依我看,他长得很一般。”

“你胡说什么呢!他手上有木掌柜想要的货物,木掌柜才把人带走的。”吴白川道。

另一人也训斥那个乱说话的:“你好大的胆子,竟然连木掌柜也敢编排!你不知道她是千岁爷的女人?”

京城一直有传言,说木掌柜是吕庆喜的女人。

有些人因为这个,对木掌柜不屑一顾,但也有人因

为这个,千方百计通过讨好木掌柜来搭上吕庆喜。

至于他们这些小商人……反正他们是得罪不起木掌柜的。

众人说话的时候,冯大已经在一处客栈停下。

他要了一间屋子住下,花钱请人将那些装了书的箱子搬进去放好,又马上出去物色其他住处。

这些书,他打算分开放置,免得被人一窝端。

至于怎么送书……他们的书并不是特别多,他打算一本本或者一套套送,送到该送的人手里。

冯大忙得脚不沾地的时候,常端来到了木掌柜的住处。

木掌柜让下人出去,直接问常端:“你是临湖县来的。”

“是!”常端道。

“跟我说说临湖县的情况。”木掌柜道。

常端立刻说起来,说着说着,不免哽咽。

他想也不想就跪在地上,给木掌柜磕了一个头:“木掌柜,张知府是个好人,求千岁爷救救他!”

木掌柜道:“千岁爷在宫里,我帮你把书送进宫去。”

常端随身带了两套书,听木掌柜这么一说,他立刻拿出另一套来。

他这两套书,都是印刷得比较好的,他们装订的时候也很细心。

将书给了木掌柜,常端又磕了一个头:“木掌柜,多谢了。”

“不必。你在这里好好待着。”木掌柜说完就出门了,托人把书给吕庆喜送去。

当今圣上对吕庆喜非常信任,他们往宫里送东西也就不是什么难事。

皇宫。

那天皇帝被气晕之后,养了几天,现在身体已经好多了。

而他病着的这几天,吕庆喜跟贵妃衣不解带地伺候着他。

皇帝看着这两个陪着自己长大的人,想到自己要是没了,这两人不知道会是个什么下场,倒也强打起精神来。

“张志儒的事情,该处理了。我明日就上早朝,让人把张志儒带来京城……”皇帝开口。

吕庆喜没帮张志儒说话,他现在甚至都不太想对付晋王了,就怕闹出点什么事情来,皇帝再被气到:“老奴都听陛下的。”

贵妃比皇帝还大两岁,以前就是个小宫女,在她心里,皇帝无疑是最重要的,就也劝着:“皇上您别为这事儿操心了,张大人做事之前,肯定已经知道他最后会如何。”

“唉……”皇帝叹了口气。

三人正说着,就有人来汇报,说是吕庆喜府上给他送了东西过来。

皇帝有些好奇:“你府上给你送东西了?送了什么?”

“老奴也不知道。”吕庆喜道,说完就让人把东西拿过来,他要看看。

吕庆喜对皇帝,是从不隐瞒的,有时候在自己府里骂完晋王,他转头就对皇帝说他如何如何骂了晋王一顿。

他不怕皇帝知道他干了什么,皇帝是个心软的人,会纵容他。

小太监很快就把一个平平无奇的木盒子送到吕庆喜手上,吕庆喜打开一看,发现里面装的,竟然是几本书。

皇帝凑过去,也看到了盒子里的东西,还拿起一本放到眼前看:“怎么有人给你送书?这是……沉冤录?余游历至临湖县,见百姓糠豆不赡民不聊生……”

开篇黎青执就写了没几个字,因此皇帝很快就看到了正题。

只是他眼睛不好,看着有点累:“老吕,你给我念念。”

“陛下,这东西听了伤身!”吕庆喜道。

皇帝道:“我没事,你念吧。”

皇帝浑浊泛白的眼睛里满是坚定,吕庆喜闻言,立刻拿着手上的书念起来。

抽噎声响起,贵妃第一个哭了。

没多久,皇帝的眼角也含了泪水。

寝室里那些伺候的丫鬟宫女,都默默地擦眼泪。

吕庆喜自认是个铁石心肠的,要知道他以前嚷嚷着百姓可怜在皇帝面前哭,全是假哭。

但这故事……

这平铺直叙,完全就是老农自己念叨的话语,怎么听着让人那么想哭?

吕庆喜眼角也湿润了。

吕庆喜念了很久,才念完一个故事,然后就道:“陛下啊!这东西听多了伤身!老奴这样铁石心肠的都受不住,不要说您了。咱还是别听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