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第5/5页)

“这仿品由谁来做?”

“我本人。”秦伯翰不假思索。

“为什么不请外人呢?”

“这批壁画属于国宝级,也是为了安全起见,我没有雇用一个外工。从仿画到入库,全都是馆内人员参与,你说这怕啥偏是有啥……”

“你临摹了多少张?”

“三十幅,每幅都做了详细记录,上次何警官已经录了像,这些仿品纹丝没动,全都保持原状留在这里。”

英杰看着何雨,见她点了点头。

“为啥不入库保存?”英杰怀疑地问。

“这些仿品制作期短,还未风干,怕拿上去变形,先放在这里阴干,不料想就发案了。”

顺着秦伯翰手电筒的圆柱,英杰远远看到靠近东边壁角的地方,整齐放着两排壁画板,皆用一对壁画相互搭靠成“人”字形。

英杰让展馆人员把三十块仿品组合拼接,果然就是那幅贵妃梁州出行图的全图,正中就是那幅光彩照人的持扇宫女图。英杰拿起这幅画仔细观察,暗自为秦伯翰的临摹功夫叹服,同时感到手中壁画的分量明显轻于被盗的赃品,厚薄程度也不一样。

“秦馆长,你这做仿品的底泥用的是哪里的土?”英杰把一双犀利的眼睛扫向对方,他觉得对方的眼神出现了短暂的游移。

“就是这崖壁上原有的麦草泥,喏。”秦伯翰让人把灯光再次照向揭取壁画的崖壁,上边的泥灰明显地有铲切痕迹,但地下残留的泥屑却荡然无存。

“揭取壁画的泥屑都存在什么地方?”

“一部分用来复制仿品,一部分放入了库房。”

“你制仿品的地方在哪里?”

“就在这里,做完后把剩余的泥灰也收起来,这里没有再留。”

英杰注意地面上,果然有制作土坯的痕迹,还有斑驳的颜料和残存的烛油。

“当时谁负责清理,有登记吗?”细心的何雨穷追不舍道。

“这属于我的管理失责,当时任务紧,大家一齐下手,泥灰的数量没有再计算。谁能想到以后会出现这种塌天的事情呢。现在说啥都晚了,对这些我已经在辞呈中做了说明,随时接受审查和处分。”

“说这样的话还为时过早吧。”英杰走过来冷冷地说道,用一种极不信任的目光盯住对方,突然问,“你觉得这被盗壁画现在应该在哪里?”

“那不明摆着在小老汉手里吗,他从仓库把文物连这残土一块儿偷走,然后制成假画以假乱真,之后把真品深藏不露,等风声一过再销赃嘛。”这次秦伯翰的回答十分流利。

“你真会为他设计,”英杰不无揶揄地说,“走吧,咱们再到你的地上库房看看。”

为防止有什么遗漏,何雨用摄像机对地下墓穴进行了全方位的录像。

离开地下墓葬时秦伯翰慢吞吞地走在最后边,英杰像突然想起了什么踅回了头,立在墓门开启处注意着他的每一个动作。随着秦伯翰抓住门上的石环,两扇门便轧轧地闭合起来,立时严丝合缝。何雨拿起封条正欲重新贴上去,被英杰举手制止了。

“慢!”英杰让秦伯翰退后,伸手去推那门,这次石门竟然毫不费力地被推开了。

“老秦,你究竟耍什么花招?”英杰一双利目直剜着对方,随后低头观察脚下的两扇石门的闭合处。何雨急忙打亮了灯光,英杰注意到:门扇正中有一个凹下的石槽,石槽中并排摆放着五六块长形石条。仔细看去,那些石条的形状前窄后宽,被中间一根轴穿起来。

“唉,瞧我这脑子,怪我没向你们介绍明白。”秦伯翰显得有几分慌乱,连忙凑过来解释。

“这是顶门石,又叫自动顶门器。它利用的是杠杆原理,几块石条前轻后重,关门时,门板把它们压进了槽里,等两扇石门闭合时,石片会自动翘起来,从里边顶紧门板,是古人用来防盗的绝招——这下子别说是人,就连苍蝇蚊子也飞不进去了。”

“秦伯翰——”这次轮到何雨发问了,对这个行为古怪的馆长她不能不顿生疑窦,“刚才你是怎么打开的呢?”

“噢,这怪我的疏忽,你们二位瞧这里。”秦伯翰像在弥补自己的过失,连忙弓腰在石门下端摸索出一块铁片。

“这七块顶门石,数中间这块儿最宽,为了你们现场勘查方便,我把其它几块儿全用木楔固定,只剩中间这块儿起作用。要开门时只须用铁片从门缝里探进去,轻轻压住翘起的前端,门就可以打开了。”

“开掘墓道时,这门是怎么打开的呢?”何雨紧追不舍地问。

“当时地宫进水,墓穴的石门向下塌陷,是从地下掏洞才挖出了顶门石,然后打开的石门。以后重修地下墓葬,用水泥加固了门槽,这下子要是真把顶门石全用起来,那才真叫固若金汤,除非用定向爆破才能破门。”

秦伯翰说着,将铁片嵌入门缝内,只听咔吧一声,顶门石起了作用,两扇门像巨蚌一样合拢。何雨走上前,重又贴上了盖有公安局红印的封条。

地宫和墓穴的现场重勘没有任何新的发现,忙了整整一天的英杰和何雨筋疲力尽,离开博物馆的时候,梁子那边突然来了电话,说看守所里关押的彭彪有重要情况要向专案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