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案巧破,小案大破(第6/6页)

对,在他眼中,罗美华跟他一样不自由。

溺爱的代价,这就是溺爱的代价。怎么叫溺爱呢?从小衣食无忧,爷爷奶奶惯着长大,父母给操持所有,最后这孩子反过来把爹妈给杀了,还如此冷静。这就是中国教育溺爱的代价,非常溺爱,一旦有反抗,就是血腥的。他没经过反叛期,非常乖的一个孩子,特别听父母的话。反倒把父母给杀了。

你说这是谁的错?对父母来说,他们意识不到过度的保护是伤害;对孩子来说,他意识不到这种禁锢和不自由全部出于爱。这个爱,来自双方的爱都太廉价了,以至于撕毁它,竟没人感到心疼。

如果仇恨这东西有恒定量,那亲人之间的仇,一定压倒性战胜与敌人之间的恨。未必人人有敌人,但人人都有父母。大家朝夕相处,摩擦只会多不会少。爱之深,责之切,继而陷入仇海。多少人,对父母是一边念恩一边记仇的?谁都知道应该选择原谅,可偏偏就是做不到。

这是许多人一生都难以跟自己和解的愁与怨。年少时,你还幼稚,不知道自己可以跟父母讲道理;长大了,你成熟了,试图与他们沟通讲道理,但他们却充耳不闻,你们仍旧陷于统治与被统治的境况。夏新亮那话是对的,不是人人都适合当父母,当父母不仅仅是养育,更需要包容、耐心、平等地对待孩子。你做不到的,要求他做到;你受了气,拿他们出气;你的人生都没多成功,凭什么要求他们就一定飞黄腾达?说到底,你究竟在找补些什么呢?

咱们的教育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血淋淋的代价值得思考。虽然破了杀父弑母的这个案子,但我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我觉得我的脑海开了锅,里面翻腾的东西太多。

自己把自己给逼死了。家,本来是避风的港湾,却活脱脱成了人间炼狱。

到底是什么把人给毁成这样?你说陈晨真就是个坏孩子吗?不是,是个很乖的孩子。但他一旦朝你发起攻势,却是毁灭性的。

我搞案子这么些年,正儿八经的杀人案,恶毒的也有,但是急性的案件,全是那种特别冷静的人、内向的人干的。这个陈晨,他的整个杀人过程是预谋好的,他不属于激情犯罪。他思想到了一个临界点的时候,假若突然有人给他叫醒,兴许这个事儿就醒了。可在这个临界点,他跟他父母,还在纠缠这些东西,他跟罗美华也还在纠缠这些东西。双方如果有一方退一步的话,这个事儿就不会发生了。

这个案件涉及人性、爱情、亲情,这些东西,反反复复在我的脑海里纠缠。这些本应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怎么最后就孕育出了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