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公子启酒壶(第3/3页)

李牧点头。

在公元前250年,秦王子楚登基当年秋季,秦将李牧登陆长江北岸,占据多个城池,将长江三角洲彻底收入囊中。

因为楚国正在内乱,李牧此举无人抵挡。

之后,李牧将兵马运到长江北岸,以长江三角洲的北岸为据点,率领一支轻骑兵攻打楚国城池。

李牧这一支骑兵十分奇特,与其他战场上的秦军完全不同。

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速攻占一座城池,并不防守,只是换马筹粮,再把剩下的粮食分给众人。在楚国人想要收复城池的时候,便开门去往下一个城池。

他们的行军路线曲折无比,仿佛就在江淮平原上不断做折返。

而蒙武和张若也渡过长江,在北岸盘踞。

李牧每次折返,都能在北岸找到补给,楚国根本无法围剿他们。

李牧回到据点后,下一次出兵的地点也难以预料。

他总会乘船离开出兵的地方,然后沿着长江不知道从哪上岸,不知道从哪继续出发。

楚国除非顺着长江北岸横向拉一条防线,才能防止李牧的突袭。

如果楚国现在内部还和睦,可能多个封君共同出兵,还能勉强应付李牧的突袭。至少他们能查到李牧在哪里登陆,然后战车与骑兵追逐李牧。

但现在楚国已经乱了,至少楚国有一半的封君,楚王都无法差遣。

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李牧的轻骑兵,在江淮平原上仿若无人之地。

不止楚国,其他五国本来想在楚国内乱中分一杯羹,现在李牧这一场出兵,也把他们弄懵了。

谁也无法想象,这仗还能如此打,骑兵还能这么用。

原来不需要大军压境,不需要攻城器械,只需要抢速度,就能攻占城池?

原来不需要占领城池,只需要扰乱对方秩序,就能让人疲于奔命?

别说五国,秦国的将领们也在复盘李牧此次作战,希望从中学习一些东西。

然后他们学来学去,只能感慨一声,不会。

“若是要让骑兵发挥出速度,必须在水网较少、地势平坦的地方。这天下,似乎只有如今楚国腹地如此。”

“这些骑兵是怎么知道去哪座城池?李牧将整个楚国的地图都装在心里了吗?他完全不会迷路吗?”

“他们在楚国境内换楚国人的马,也能展现出如此精湛的骑术?这些骑兵是怎么训练的?”

“直接将粮食分发给庶人?这有何用?李牧是在想什么?若是想毁掉楚国的粮仓,为何不一把火烧掉?这不是更省力?”

“听闻李牧是亲自带兵突袭。他本人武力超群,恐怕比起白起更甚。”

“李牧不是舟师将军吗?为何还会带领骑兵?”

说这话的人被其他人转头狠盯。

那人疑惑:“不是吗?”

一位年纪稍长的人深呼吸了一下,道:“李牧曾是镇守雁门郡的赵将,以打退北胡十几万骑兵而一举成名。那是他入秦之前的事了。”

虽然秦国与戎狄混居,但最先成建制的骑兵部队,是赵武灵王首创。

李牧身为镇守雁门的将领,是这天下最会使用骑兵的人。

楚国以西,汉水流域,后世荆门、荆州、天门三市中间的三角地带,是一处平原地带。王翦便在此吞并,对楚国虎视眈眈。

李牧出兵之时,王翦也得到了李牧这一支“奇兵”的消息。

以前说“奇兵”,是指意外来兵。李牧的“奇兵”,是“奇异”“奇特”之兵。

王翦将地图铺到面前桌上,蹙眉苦思。

楚威王筑金陵邑,李牧最先占领的就是金陵。

从金陵出发,李牧的骑兵一路向北,横跨半个江淮平原,沿路攻克大大小小的城池,直达淮水南岸的钟离,途中把春申君的封邑都打了几座。

春申君立刻回防,李牧折返南方,返回广陵。广陵已经被秦军牢牢控制住,楚军无法攻克。楚国内乱未平,春申君只好收兵回陈都拱卫楚王。

李牧第二次出兵,从水路乘船到巢湖,然后骑兵上岸一路攻打到寿春附近,遭遇大军后折返巢湖。楚军望湖兴叹。

第三次,李牧的骑兵从广陵出发,被景、昭二氏的大军拦截,退到海岸线上,坐上早已经等候多时的秦国海船跑了。在秦国海船的弩箭、投石机、霹雳车的掩护下从容撤退。

之后蒙武、张若共同越过长江,登陆北岸,顺流而下,连克楚国长江北岸大小城池,与李牧遥相呼应,接应李牧的骑兵。

楚国顾头顾不了尾,无法再派大军阻拦李牧的骑兵,只能让李牧在楚国以东的江淮平原上驰骋。

“李牧选定的城池,总会全偏向楚王一系或者叛军一系,所以楚王和叛军无法齐心,反而等着李牧扰乱对方,好趁势攻打。”王翦摇摇头,郁闷道,“我这重骑兵刚练好,难道没有使用的机会了?”

王翦自嘲了一句,命令兵卒整队。

笑话,现在正是他出兵的时候。

他深呼吸了一下。这次战果如何,就几乎断定他的未来了。

与李牧同时代同国为将,压力真是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