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猪油酸菜面(第2/5页)

他还以为就算有朱襄在,儒家弟子入秦后在咸阳学宫当混子就已经是极限,顶多带动一些年轻的儒家弟子做官,那些所谓大儒们肯定还是会继续保持矜持。

荀子居然成为自己身边掌管祭祀的重臣,这就是摆明旗帜,宣布儒家支持秦国了。

老秦王都想用袖子抹一把脸,看自己是不是出现了幻觉。

但现在他要表现出一切尽在掌握中的态度,淡然地对待荀子的“投靠”。

有了荀子这个专业人士,老秦王就只需要等待。

荀子甚至贴心地帮他把敕封神灵的诏书都起草好了。老秦王看了荀子起草的“我做这件事我也很为难,但为了天下人,我不得不这么做”的诏书,默默把自己霸气十足的诏书撕掉。

他发现,自己以前是不是有点小瞧这个满口仁义道德的儒家人了。

或许儒家的“软弱”不是真正的“软弱”,也有可取之处。

秦国一向是以法家学说治国,但这不代表秦国排斥法家学说之外的学说。

秦王怎么可能成为一个学派的簇拥?历代秦王选择法家,只是因为法家好用。

如果有其他学说好用,秦王来者不拒。

这才是王道。

儒家学派自此,正式进入秦国朝堂。

回到小院后,荀子拿着老秦王亲手递给他的朱襄亲笔文书,忍不住再次笑出声。

韩非好奇地问道:“荀子为、为何如此高兴?”

荀子道:“我以前以为,朱襄虽学儒,却并非儒家人。但现在看来,他若不是大儒,这世间还有谁敢称一声大儒?”

荀子将朱襄的亲笔文书递给韩非:“不过你看这封文书,或许有其他感受。”

韩非恭敬地展开文书,仔细阅读。

荀子喝完一杯朱襄从南方捎来的枸杞泡的水后,韩非才放下文书,长舒一口气,就像是韩非在阅读时太过认真,一直没敢好好呼吸似的。

“我以为,以法约束庶民,约束士人,甚至约束王公贵族,约束国君,已经是法家最终的理想。”韩非苦笑,“没想到朱襄公居然要凡人定法约束神灵。”

荀子提醒:“你居然不口吃了。”

韩非面红耳赤:“吓、吓的!”

荀子大笑:“朱襄多吓你几次,你说话就流利了。”

韩非结结巴巴道:“寿、寿命也短了。”

荀子再次大笑。

笑够之后,荀子道:“规范祭祀一直是儒家在做,但想不到头绪的事。朱襄为我打开了思路。何为仙神?何为妖魔?利民者仙神,害民者妖魔。既然天子受命于天,那么自然有权力约束地上小神。祭祀既是对神灵的尊敬,也是对神灵的约束。”

他笑着长叹一口气:“希望我能再多活几年,能看到儒家希望的祭祀体系的完成。”

从天神到地祇,从先祖到先贤,所有神灵,都应该纳入朝廷官方祭祀体系。

若能做到这件事,儒家先贤的理想就完成一小步。

“你呢?你看到了这封文书,想要做什么?”荀子问道。

韩非犹豫了许久,垂头不语。

荀子道:“好好想想吧。我只是借走朱襄的文书,过几日要还给君上。你帮我抄写几份。”

韩非恭敬道:“是,荀子。”

他发现,以前荀子私下仍旧称呼“秦王”,现在改称“君上”了。

荀子离开后,韩非看着朱襄的文书半晌不语,而后抱着头呜咽不止。

韩非抄写了一份朱襄给秦王的文书后,他找来新结识的好友李斯一起多抄了几份,按照荀子的要求送到咸阳学宫。

之后众学子争相抄写朱襄这封恭请秦王“敕封神灵”的文书,一时间咸阳纸贵。

李斯第一次接触朱襄的墨宝,晚上裹在被子里泪流满面。

他经受的韩非的折磨终于有了回报!

再坚持几年,他就能在朱襄公回咸阳的时候亲自拜见朱襄公了!

或许年轻的士子大多心中都有狂傲之气,朱襄这封在许多卿大夫眼中都离经叛道的上书,几乎获得了所有咸阳年轻学子的认可和推崇。

他们埋头竹简,从各处记载中找寻先祖曾经与恶神搏斗的事。

其他不说,就是大禹治水所斩杀的恶神都数不胜数。以凡人之力比肩神灵,先祖又不是第一次做了。

甚至自称最文弱的儒家弟子都能搬出自家先贤的故事来佐证这一点——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的澹台灭明渡江斩龙,那龙就是江神。

其他学派弟子纷纷用“不愧是你们”的态度回应。

儒家弟子单人仗剑去灭个拦路的恶神,怎么感觉一点都不令人意外呢?是儒家人会做的事!

李斯听着十分向往,思考自己要不要抛弃法家入儒家。

但他看了一眼自己的小胳膊小腿,无奈放弃了这个想法。他君子六艺不达标,恐怕会被儒家弟子耻笑,辩论不赢人,还是算了。

咸阳学宫的儒家弟子提到了澹台灭明,朱襄也正好遇到了澹台灭明的门徒。

澹台灭明虽是鲁国人,为了弘扬孔子学说,进入当时还是蛮夷的楚国传授学问,有三百多人跟随他。

后世江西会成为文化兴盛之地,开科举之后每朝每代都进士频出,这就是根源。

随着李牧在鄂邑站稳脚跟,江水以南原本属于楚国的地盘逐渐被秦国蚕食,这些儒家弟子也就有机会去拜见朱襄。

他们对荀子很好奇。

荀子虽然是儒家现在实质上的掌门人,但反对荀子的人非常多,因为荀子骂过大半儒门七十二贤。

因此最对荀子不满的不是其他学派的人,正是儒家人。

朱襄师承荀子,他们自然很想来找朱襄的茬。

但朱襄又是一个出了名的圣贤,他们又不好意思找朱襄的茬,便想和朱襄交流交流,再决定之后要如何做。

结果他们还没有得到拜见朱襄的机会,就听闻朱襄仗剑灭神,平定楚地神灵乱象,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官祭体系。

儒家弟子们立刻戴好高高的楚冠,再不等待,立刻前来拜见朱襄,希望跟随朱襄。

周礼是儒家弟子的入门课,凡儒家弟子,都更认可周朝的官方祭祀。

楚国却是鬼神文化兴盛之地,祭祀文化与周礼有很大差距,南楚的儒家弟子心里早就有所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现在他们有一种自己有了靠山,即将扬眉吐气的畅快感。

终于等到这一天了吗!

听闻他们的先师跟随七十二贤之一的澹台灭明时,就是神挡杀神。可惜他们的学问不到家。

朱襄的名声,简直和他们听闻过的祖师澹台灭明差不多了。

他们在见到朱襄之前,脑海里为朱襄描绘了许多风度翩翩的画面。

当他们得到机会拜见朱襄的时候,朱襄正蹲在田头嗦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