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五章 女学三巨头(第2/2页)

居然能改进纺纱和织布技术,并以此盈利?

当官的跑去经商,不觉得丢人吗?

娄素珍道:“不过据公子说,现在也就纺纱这边用到的人手比较多……其实织布采用蒸汽机带动,所用人手已很少,而且从安陆到京师,再到南京,织布工坊正逐步扩大生产规模,所以必须得保证纱线供应。”

娄素珍所说涉及到一个重要问题。

有了蒸汽织布机,织布效率大幅提升,而纺线技术则没有跟上,导致纱线供应不上。

尽管纺纱机也可以采用蒸汽机带动,但效率提升明显不如蒸气织布机那般立竿见影,其实珍妮纺纱机在女工手摇的情况下,已经非常有效率了,这使得朱浩不得不把更多人工放在了纺纱上。

与其说娄素珍是在帮朱浩培养纺织女工,倒不如说是在培养纺纱女工,以满足规模越来越大的纺纱工坊所需。

“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妹妹你尽管问,这里人太多,平时女先生加学生,以及看家护院和打扫做饭,还有来做工的,人数至少上千,各色人等并非人人都是善茬……好在女子始终不像男子有那么多坏心思,只要做好自己分内之事便可。”

娄素珍来女学的时间不长,但她已相当于这里的山长,语气中带着些许自豪。

“晚上戏园子那边排戏,咱姐妹一起过去看看,介绍公冶姑娘给你认识,她叫公冶菱,乃戏班红人,还有公孙夫人,也就是公子的师娘,也不时来这边教学……哦对了,公孙先生名公孙凤元,据说是公子一手栽培的举人。”

孙岚听了一阵迷糊。

既然公孙夫人是朱浩的师娘,那公孙凤元不就是先生?

怎么却是朱浩一手栽培?

娄素珍抿嘴一笑:“都是唐先生闲话家常时无意中透露。这位公孙先生受公子提携不小,中举后,受公子引介在国子监供职……公孙家妹妹懂得比我还多,以后你有事尽管问她便可。走,咱到下一个院子看看。”

……

……

朱浩的女学,终于形成以娄素珍、公孙夫人和孙岚为首的三巨头模式。

公冶菱虽然入伙早,但她现在精力并不放在这上面,平日只是偶尔前来授课。

孙岚加入后,现在变成娄素珍负责日常管理,公孙夫人负责培训女先生和授课,孙岚负责统筹大局的模式。

对于一个前十多年基本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子来说,简直是开启了另外一段人生,孙岚也终于明白了,为何娄素珍这样一个早就过了青春少艾的妇人,对眼前的事情如此热衷,并要将此作为终生事业。

对普通人来说,这简直既有趣,又有成就感,还能愉悦自己……

孙岚才加入这个大家庭,便不想走了。

什么相夫教子,靠一边去。

有什么能比这个让自己活得更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