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培养(第2/2页)

朱浩没有一来就选拔,对他而言,帮手多多益善,“我也不白用人,留在我这儿,每人每天我给两文钱的工钱。”

根叔急忙道:“不用了,小孩子力气小,帮不了东家多少忙。”

朱浩道:“还是要的,但要跟各家说清楚,孩子送来,无论大小一天都只补贴两文钱,别讲什么地里能帮做多少活,若跟我斤斤计较,我就把他家的孩子送回去,再有天分也没用,忘恩负义之辈,留之无益。”

根叔看出朱浩这是把丑话说在前面,急忙点头哈腰:“农家人没小东家想的那么复杂。”

唐寅却在一边看着笑。

对人性有着深刻了解的唐寅,反而理解朱浩这种心态,觉得朱浩有手段,不患寡而患不均,而在农村最大的不均就是各家孩子在下地劳动方面体现出的能力大小,那些能干重活的人家或许会跟朱浩胡搅蛮缠。

……

……

当根叔走后,唐寅忍不住出言提醒:“朱浩,我数了数,二十多个稚子跟你读书认字,顺便打打下手,你一人一天给两文,一天下来就是四十多文,一个月要一两多银子,他们没法帮你赚回来。”

朱浩道:“陆先生,每个月一两银子的花销我还是给得起的,而且你觉得我会做亏本买卖吗?”

唐寅白了朱浩一眼:“我觉得你把他们卖了,他们还会帮你数钱呢。”

朱浩哈哈大笑:“我哪儿有先生说得那么不堪?其实我想找些助手来帮我做事,我要做的是这世间没有的行当,全靠我自己干,肯定不行,需要有人帮我完成……

“这村里全是我家的佃户,孩子来给我当帮工学手艺,我觉得没有任何问题。如果他们中间有读书种子,我也会让他们好好读书,走科举路。即便功名上无进益,在我身边打个下手,也算是从小培养贴己人。”

听了朱浩的设想,唐寅微笑捋着胡子,点点头:“这谋划,听来不差。”

朱浩走进屋子把随身携带的蜡烛取出来:“陆先生,我现在要到实验室那边搞研究,先生请自便,可在此写字作画,也可看看我写的说本和戏本,若不然索性回屋休息,便不多打扰了。”

唐寅本不屑理会朱浩这样的孩子搞什么研究。

但见识朱浩到村子后的所作所为,不由引发心中强烈的好奇心:“走吧,正好我想看看你要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