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冬日里的事情

“秦副将啊!”温润自觉将自己当成了娘家人。

“是!”秦勇一下子就站了起来,抱拳行礼,一副面对军中上官的架势。

其实说起来,他跟温润还算是平级呢,只不过温润这职位,可有可无;可副将却是必须的,一个军中最少要有主将、副将、先锋和后勤。

连左右两翼都可以省略,但是有最好,没有也能过日子。

尤其是副将,一旦主将自顾不暇,或者阵亡,副将必须顶上去。

王珺能毫不犹豫的任命秦勇为副将,就是对他的看重,而且一旦王珺高升,这将军的位置,第一考虑的还是让副将担任。

所以温润看他跟自己人一样:“不用这么紧张,你坐下,慢慢说。”

“说什么?”秦勇也不知道要跟这位说什么才合适。

“说一说,你跟小文的事情。”温润直接就道:“你怎么考虑的啊?”

“标下跟小文,是两情相悦,我们都说好了,一起养那些孩子,将来老了也埋在一起,我们没什么负担。”他也说不出来个子午卯酉。

“我知道,这些都是次要的,我是想说,你们既然要在一起了,那就起个文书,定下关系,请客吃饭一下,让大家伙儿都知道你们俩是一对儿了,也能省了一些麻烦,小文是王珺的亲兵头儿,要跟着王珺一辈子的,故而他的另一半,也得仔细小心。”

“我知道,我对将军也是忠心耿耿。”秦勇想了想:“我们以后就在这里落地生根了。”

反正也没想换地方。

温润跟他聊了聊,才知道这人沉默寡言的同时,也胸无大志,并不想往上爬,就想守家在地的过日子。

跟小文是真心的,温润就放心了。

他就怕小文不谙世事,被人给忽悠了,遇到什么渣人。

但是秦勇不是那样的人。

那他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两件事情定了下来,温润忙忙活活的一直到进了腊月,府城书院放假了,他才发觉,这一年就要过去了。

晚上吃饭的时候,他才感慨了一句:“腊月了。”

“是啊,一年到头了。”王珺竟然明白了他的意思。

俩人自打住在一起,几乎每日都住在一起,这默契就培养出来了。

这段时间,才感觉像是一家人,每日白天出门去上班,晚上回来吃饭。

偶尔出门去赴宴,喝点小酒,吃点好菜。

“过了年终文会,十五之前,将军营里的事情安排好,过了十五咱们就回老家莲花坳。”温润提前打算了起来:“先让其他人回去打个前站,咱们回去的时候,起码有热乎水,热乎饭,热乎的炕睡。”

BΕíЬèì。

张三哥也开了口:“过两天,去一趟赵家,月姑请你们吃一顿好的。”

其实是老赵家姑侄俩,想表达一番谢意,渔家子有什么?只有新鲜的渔货,可供一尝。

“行啊!”温润答应了,王珺无事,当然同去。

张三哥可是说了,月姑请他们吃“珍馐美味”!

所谓的“珍馐美味”,就是麒麟蒸鲈鱼。

是用香菇、火腿、笋片夹着鲈鱼片排成麒麟状,蒸熟而成。其造型美观,味道鲜美。

主要是这做法十分的有要求。

鲈鱼切断头、尾留用,从背部剖开成两大块(广东人称之为“起软硬边”)。

每一边斜刀切成六大片儿,用少许盐和味精入味。

香菇切片,火腿片裁成合适的大小,此为一组。

拼成每边六组,共十二组,放上头和尾,大火蒸半柱香时间至熟,蒸后倒掉倒汗水,淋上滚油和芡汁即成。

除了食材要新鲜,还要掌握好火候。

然后是摆盘,摆出来的花样要像是一只鳞须皆在的祥瑞麒麟。

这道菜是月姑会做的唯一一道好菜,还是家传的手艺,尤其是这鲈鱼,必须要现捞上来、大小差不多的才可以。

老赵家的房子外面还是老样子,但是内里已经被张三儿请人重新收拾了一下,家具都换了新的,地面上铺了砖,又铺了木板子。

给他们就做了这一道菜,但是大家吃的心满意足。

“三嫂好手艺,这道菜,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大酒楼的招牌。”温润是真的觉得这道菜,完全可以卖给鸿运大酒楼那种地方。

“卖倒是想卖,可谁买呢?何况这道菜要求特别高。”月姑道:“我们这样的小船,捞到的鲈鱼,都是凑数的,还有不少都很凑巧。”

“大船每次都能捞到的,比我们强很多。”赵良子道:“其实大酒楼未必不能准备齐全,就我们姑侄俩是个见识短的,也不太敢冒头。”

他们是怕被人给骗了,或者是贱卖了这门手艺。

温润想了想:“你们若是放心的话,我找人来买这个方子,鸿运大酒楼的总掌柜,张家大哥是我们自己人,他也是莲花坳出来的,肯定不会骗你们。”

何况这里头有他的份子在,鲁明也会给个好价钱。

而且这道菜的确是很好,主要是胜在“新鲜”、“色香”和“味美”上。

烹饪的手法,火候的掌控,都需要。

“如果能卖个高价,那最好。”张三儿是知道,温润在这方面,很有点天赋,老王家过得那么破烂的日子,都让他经营的有声有色,甚至还富富有余。

他还指望媳妇儿家,能过上好日子呢,这个做菜的方子,别人未必不会研究出来,但是如果他们能提前一步,那么这道菜,就有可能成为一道主菜,甚至是名菜。

那价格肯定不低,这样的话,媳妇儿也能给侄子留下更厚一点的家底。

温润就真的把这件事情记住了,第二天就去找了张大哥。

“真有这样的好菜,那可一定要买下来。”张大哥兴奋的道:“你是不知道,今年是新皇登基之后的第一个年,很多酒楼都推出一款新菜,谁家的菜最好,谁就是这府城里最好的酒楼,一直能延续到下一个皇帝登基!这是酒楼的规矩。”

其实就是几个大酒楼的潜规则,形成的默契。

主要是,他们也想借一下新皇的新气象。

“这有什么可斗气的呢?”温润不明白了。

“你不懂,新皇登基之后,官员们有烧龙尾,酒楼也有献菜的举动。”张大哥道:“不管是哪个地方,都得给新皇上贡不是?若是菜品入选,那酒楼也就随之扬名了!我们这鸿运大酒楼,虽然是本地大户,名气是大,地方是好,服务周到,菜品也独特,可就是没有底蕴,在上头没名气啊!如果真的有了,那可是大大露脸的事情。”

“那行,你跟我去一趟。”温润带着他,又去了一趟老赵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