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府试

学问是不能“闭门造车”的,要走出去,与人交流,才能知道的更多,学得更多,何况,这以后走上了科举的道路,同窗,或者是好友,也是一种关系。

日后真的当了官儿,这也是天然的联盟。

“好,跟您一起去。”温润道:“不知道这次,去多少人?”

府试的话,在永清府举行,但是都去吗?

“去三十八个人。”吴山长叹了口气:“前年还去了四十五个人呢。”

“去得多,不代表都能考上,去的少,都是精英。”温润只能这么安慰他。

“也是,这次我带队,也去看看知府大人。”吴山长特意提到了辛明:“上次还来信说,让我们去府城,他请客吃饭呢!”

“呵呵……好啊!我也很久没见了,也挺想他的。”温润道:“送的年礼他接到了,还给我送了一些。”

辛明虽然走了,但是人情都留下来了。

逢年过节的时候,温润就将礼物送去老许家,许老太爷的礼物也备了一份,然后送去府城,反正他要跟亲家走礼的,他的礼物顺便交给许家的人,送去知府衙门,给辛明大人。

吴山长不知道是走的哪条路,反正也没跟辛明大人断了联系。

这次去府城,吴山长要带着温润,第一是要带他去跟辛明大人拉拉关系,长时间不见的话,感情也会淡。

去年温润一顿操作猛如虎,让辛明大人出彩了。

等到这次考试的时候,吴山长带着温润去,联系一下感情。

其次就是,去府城,他也有“踢馆”的意思,他们永宁县的雅士,不知道府城多少人盼着他去呢。

就温润的学问,将他们碾压,轻轻松松啊。

等到他们知道了温润,意识到了他的才华,他们永宁县也能扬名立万啦。

更有一个理由,那就是张炳大人还在呢,他可是连任了学政的人,且他在这边担任学政,貌似还有其他的事情,吴山长不知道,但是巴结一下,总不会错。

“您这是?”温润一想,就有些明白了,为什么非要让他去。

“我知道你不想去应酬,但是说实话,去总比不去强,不论是学政大人还是知府大人,都跟你关系不错。”吴山长干脆说了他的打算,因为怎么隐瞒,到了那里都会暴露出来,不如打开天窗说亮话。

还能显得自己光明磊落一些。

“我们跟着掺和什么呢?”温润大概猜到了一点,张炳大人,八成也是三皇子的人,先头说过,学政的另外一个身份,是皇帝的眼睛,以及受到信任的人。

否则不会被排遣学政这个官职出京。

张炳大人能在这里一待就是四年,还能连任,也是没谁了。

“我们不掺和什么,只要他们不给小鞋穿就行了。”吴山长的目的很简单:“我们永宁县学风不行,又怕被人看不起,被人刁难,有认识的人在,会好一些,我无所谓了,都土埋脖颈啦,可是孩子们的心气不能被打下来。”

温润想了想:“我只能说,他们的事情,我们掺和不了,也别起什么心思,去了就是带孩子们考试的,别的事情,您老千万别做。”

“你知道什么?”吴山长顿时来了精神:“我能察觉到,他们有很多事情,可能会很大,可是我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事情。”

“您老别问了,事情太大,我也不敢胡乱说,只能告诉您,王珺去年一年都没回来!”提起此事,温润就一脸的怨气:“今年恐怕也回不来了。”

吴山长一听,连军中都不自由了,那他就大概明白,事情小不了:“那我不问了。”

“嗯。”温润点头:“咱们师生去一趟吧。”

知道温润去了,吴山长高兴了,特意留他吃了一顿饭,才放他回去。

温润带了孩子们从县城回了莲花坳,知道他们考过了县试,家里人都很高兴,但是还有两关要过,要准备好衣服,他们要去府城考试啦!

其他家不知道要准备什么东西,温润干脆将五个孩子的都给准备了,包括吃穿住行,都归他管了。

一家给了温润二十两银子,再多的给不起,但是二十两还是可以的,这是农户人家一年的收入,最少也得是大半的收入。

温润准备了五辆车子,两辆车子是坐人的,三辆车子拉东西。

家里的三个长工和车夫马夫一起出动,五个人正好赶车。

委托莲花坳的乡亲们看着点家吧。

陈强家的又派了两个婆子跟着去:“洗洗涮涮的,做个饭什么的,都得要人手,总不能你们自己洗衣服做饭吧?”

“也是!”温润点头,带了俩婆子去也好,照顾一下他们的生活起居。

十几个人去了县城,许老太爷也派了两辆马车跟着,这两辆马车除了车夫之外,就是两个厨娘。

这两个厨娘,一个会做菜,一个会做面食点心。

书院有组织了车队,大概不到二十辆车子,但是雇佣了三十个镖师,保护他们去府城。

“怎么不让老卒伯伯们来?”王珏觉得这些镖师,不如老卒们可靠。

而且他们的身手,也未必如老卒们那么厉害,还要花费不菲的银钱。

“老卒们是用来保护家里的,不是用来当镖师的。”温润道:“何况他们刚成亲,新婚呢,在家老实的待着,能看家就行了。”

温润根本没想过让老卒们出动,他们就是他的“镇山太岁”,除了他们,还有南宫易,这才是他放心离开的原因。

要是没他们在,他是不会去府城的,家里就不放心。

跟吴山长汇合之后,吴山长看到这么多的马车:“你这东西不少啊?”

不止是马车,人和东西都挺多。

“都是必需品啊。”温润道:“去了府城,怕少了什么,都带着吧,都是用习惯的物件。”

“走吧!”吴山长一挥手,车队排好队伍,缓缓前行。

走了一天的时间,他们最后是在永清县的江边码头那里过的夜。

大概是这个时候,知道有赶考的人,故而这里的两家大客栈,三家大车店都空出来很大的地方,接待他们。

吴山长带来的人,都是熟手,温润呢,只管付银子,要了最好的饭菜给大家伙儿吃。

江边码头,有不少新鲜的鱼货,故而这红烧鱼,虾丸汤,是不缺的;然后是烧鸭子,小炒青菜,江米饭团子。

吃过了就在江边码头走了走,永宁县这边的码头并不怎么忙碌,这个时候吃晚饭了,人都少了。

看着滔滔江水,吴山长告诉温润:“明天改乘船去府城,这样的话,快一些。”

“好,听您老的。”温润笑了笑:“这么多的车子,船只要多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