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盛夏琐事

她甚至还在攒钱,想供老杨家的三个孩子读书,不论是读书还是去考试,都需要钱的,她没有孩子,将养家的三个外甥当儿子,将王玫小姑娘视为女儿一般。

从她来了老王家,就一次都没提起林家,更没提起林三儿。

温润承认,他们家是挺养人的,翠花婶子如今不再苍老,反倒是气色好的不得了。

俩人聊了一会儿,张大爷就回去了。

剩下温润吃饱喝足了,正好翠花婶子跟陈旭过来收拾,温润看了一眼翠花婶子。

翠花婶子现在的打扮,比一般的农妇都要好。

她穿着一身八成新的素布衣裙,头上用一根素银簪子干脆利落的盘着发髻,耳朵上戴着一对素银耳环。

手上什么都没戴,袖子挽起来,露出一节手臂。

虽然经常在厨房烟熏火燎的,可是气色好就是气色好,而且因为在房间里的时间多一些,反倒是比一般的妇人要白一些。

且身材不再干瘪瘦弱,就正常的样子,要胸有胸,要屁股有屁股。

腰肢也很细,不像一般的农妇那么粗。

眉宇之间也没了愁苦,只有一片平静,眼神里带着一点温馨,看样子,她把自己的日子过得不错。

温润就想,这样就挺好。

至于林家,他也不怕,一普通人家,他怕个什么。

温润这么想之后,就溜达了一下,去了后头,正好赶上陈强家的在收拾东西,她专门订购了一些餐具回来,筷子也用本地的竹子打了五百副,放着慢慢用。

家里的这些琐事,温润都是交给陈强家的去办,他不管这个,溜达了一圈儿之后,他就用晒热了的水,冲了个凉,躺在炕上午睡。

盛夏的骄阳挂在天上,周围有鸟语,有淡淡的花香,更有一些知了在叫,编织成一曲盛夏的乐章。

很美好,很静谧。

温润睡得很安稳。

就是后半夜的时候,有一点水汽,等到早上起来,他就没看到太阳。

阴沉沉的天气,风没多大,但是有点黑,因为光线的关系,温润大白天的都在学堂里点了蜡烛照明。

“先生,这是要下雨了啊?”大班的孩子们,看到天气不好,就想在学堂上学一日,要是晴天的话,他们下午是要回家做活的,劳逸结合嘛。

“如果要下雨了,大家就赶紧学完这一章回家去,家里人在地里估计也要回来了。”温润放下了手里的书本:“记得给他们做好饭,打扫好家里,种地有多累,你们也知道的,为了你们能安心读书,家里长辈付出很多辛劳。”

“知道了,先生!”

温润教导孩子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要孝顺为他们付出辛劳的父母,甚至是祖父母。

莲花坳虽然是流民组成的村落,但是大家伙儿都知道,只有读书识字明事理,才有美好的未来,现成的例子就是温润。

就算是“嫁入”老王家,谁敢小看了温润?

人家是举人老爷,是可以跟县令大人平起平坐的那种读书很厉害的老爷。

是可以庇护他们小小的莲花坳所有人家的人。

读书当然好啦,以后就算不科举,也能找个好差事。

故而大家都支持自家孩子去读书,但是家里的活儿,其实孩子们也没落下。

“嗯,回家去吧,一会儿风雨就来了,可不能挨浇。”温润提前放了孩子们下课,自己溜溜达达的回到了后头的书房,家里因为要下雨的关系,已经将柴房收拾了一下,放了很多干柴进去。

这地方什么都好,就是雨水太勤快了点儿。

果然,中午他们刚吃过午饭,还没等午睡呢,这阴沉沉的天气,终于下起了雨。

淅淅沥沥,缠缠绵绵。

三个孩子没什么事可做,就跑来找哥夫玩儿。

王玫小姑娘好打发,给她四个嘎拉哈,一个小口袋,就能玩得很开心啦。

至于两个男孩子和他的小书童,他可以教他们连字,猜谜语,或者是给他们讲一些小故事。

这么热的夏天,也没能阻挡百姓们风风火火的过日子。

因为有了流寇袭扰的事情,莲花坳人少的短处暴露无遗。

故而大家伙儿决定好好地整理下村子周围。

本来么,村子周围是有那么一两条小道,可以不通过村口进入村子的,以前王珺回来就走的是一条几乎被荒草淹没了的小道。

只是后来挖了壕沟,立了拒马,这小道就被彻底的断了。

现在他们打算将壕沟挖深一些,还附带排水功能,拒马不撤走,但是想在秋收之后,打个夯土围墙,一个是为了防止再有这等事情发生,另外一个就是为了防止野兽袭击。

去年村子里没闹野兽,但是冬日里也能听到狼嚎的声音。

前年温润没来,但是听说前年有野狼闯进村子里,拖拽走了一头半大的小猪,多吓人啊!

那个时候,幸好没人在外面,要不然拖拽走的可能就不止是一头半大的小猪了。

就算是那样,也没人敢出门去“救”猪。

加上这次流寇袭击了这里,虽然他们胜利了,但是听说了温家庄的惨状。

据说温家庄有不少人都受了伤,流寇闯了进去,温家庄的人一开始就没特别防备,结果就遭殃了。

不止人受了伤,还有一些妇人也被流寇占了便宜,虽然只是撕破了衣服,还没做什么呢,那个时候流寇们主要是找吃的,女色什么的,可以是顺带,也可以是填饱了肚子之后再考虑的事情。

反正温家庄被祸害的够呛。

而唯一没有被影响到的就是青皮老大所在的,温润家的故居。

青皮老大有很多小弟跟随,加上又是当差的了,带了武器回去的,而且他们家被翻新过,不止是房屋,包括院墙在内,都加固了增高了。

人也多,他们家是坚持最久的那一户,没让流寇冲进大门,一直等到了剿匪的军队到来。

那也是一什人马,不过人家那个是满编,一百人。

且都是正规军,可不是王珺那样的火头军,就算是后营,是辎重营,那也有精兵强将的,不然如何守卫大军后路和给养?

就是吧,温家庄的人不地道,大军来了你倒是继续跟流寇抗争啊?

他们不,看到大军来了就直接转身回家,关门上锁,外头闹的哪怕是人脑袋打出来狗脑袋了,也不管。

倒是有流寇趁机闯进他们的院子,肉类不做熟了不能吃,那瓜菜什么的可以吧?总算是有口吃的了。

吃几口继续跟官兵对着干。

这不等于变相的“资敌”了吗?

你不打流寇,你守着自家大门也行啊!

自家大门都不守着,光在屋里头当缩头乌龟。